这五个国家公园 是什么样的公园

2022-01-07 22:01:56 作者:摘编:阳希 来源:《中国民族》2021年第12期 浏览次数:0

近年来,我国国家公园发展进程明显加快,离不开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内大环境。而此时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也是我国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自然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切实行动。
 今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国家公园是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

 

近年来,我国国家公园发展进程明显加快,离不开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内大环境。而此时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也是我国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自然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切实行动。

 

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体现了高起点和严要求,向着建立系统的国家公园体系迈出了坚实步伐。第一批国家公园的共同点是都具有典型的生态功能代表性,如三江源国家公园主要保护青藏高原重要生态功能区;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守护着大熊猫、东北虎、东北豹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以及以这些旗舰物种为伞护种的重要生态系统;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则主要保护热带、亚热带重要森林生态系统。

 

那么,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重视、社会各界乃至全世界广为关注的第一批国家公园,到底是什么样的公园呢?

1.jpg

三江源国家公园一瞥


 

三江源国家公园

 

大河浩荡,奔流不息;江源之流,滋养大地。作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淡水供给地,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是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

 

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保护面积19.07万平方公里,实现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整体保护。园内广泛分布冰川雪山、高海拔湿地、荒漠戈壁、高寒草原草甸,生态类型丰富,结构功能完整,是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大尺度保护的代表。

 

2015年12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根据《试点方案》,将长江源(可可西里)、黄河源、澜沧江源等具有国家代表意义的重点区域纳入试点范围,组建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行使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形成“一园三区”的总体格局。由此,三江源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经过6年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构建起了省、州、县、乡、村全覆盖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在破解“九龙治水”和监管执法碎片化难题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借鉴国际经验、符合中国国情、彰显三江源特点的国家公园体制创新之路。2018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被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范围通报表扬。

 

自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以来,算生态账、打生态牌、吃生态饭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通过创新出思路、出举措、出方案、出对策,将生态文明建设引向深入,形成了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的生态保护新模式。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内的青海省曲麻莱县约改镇岗当村,生态管护员文校亲眼见证了三江源头的变化。面对记者的采访,他骄傲地说:“我们这里现在动物根本不怕人,找雪豹有雪豹,想看白唇鹿有白唇鹿,想看马麝有马麝,珍稀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了。”

 

国家发改委生态成效阶段性综合评估报告显示:三江源区主要保护对象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提升,生态功能得以巩固,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增强,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藏羚羊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如今的7万多只,斑头雁数量从不到1000只增加到3000多只,三江源核心区域雪豹频现,各大水域花斑裸鲤等50种高原土著鱼类资源明显恢复。黄河、长江、澜沧江青海段出境水量年均达620亿立方米以上,水质稳定保持在二类以上。

 

如今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已全面完成,将其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的试点目标正在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国家公园青海答卷正在美丽的三江之源徐徐展开。

2.jpg

大熊猫国家公园一瞥


 

大熊猫国家公园

 

作为我国特有的珍惜物种,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中国国宝”,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也是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和平使者”。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对保护大熊猫及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实现重要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1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在各方努力下,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

 

大熊猫国家公园地处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和小相岭核心区域,跨四川、山西和甘肃三省,区划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共有野生大熊猫1340只,占全国的71.89%。大熊猫栖息地面积15021平方公里,占全国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的58.48%。涉及野生大熊猫13个局域种群。

 

大熊猫国家公园特有、珍稀、濒危物种聚集程度极高,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除旗舰物种大熊猫外,同域还分布有8000多种野生动植物,其中有金钱豹、雪豹、川金丝猴、林麝、羚羊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红豆杉、珙桐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保护区之一。

 

大熊猫国家公园地处我国国家生态安全重要屏障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跨越多个维度,海拔落差大,植被类型多样,植被垂直带分布明显,分布有我国亚热带、暖温带山地多种代表性植被类型,群落结构和动植物区系完整;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质构造奇特,山大峰高,河谷深切,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并有着深厚的汉、藏、羌等民族文化。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将着力构建四川、山西、甘肃三省跨省域保护的高效协同机制,着力修复受损、破碎化的栖息地,有效打通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间的连接通道,实现隔离种群的基因交流,加强小种群复壮,有效改善野生大熊猫栖息环境,进一步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好珍贵的自然人文景观,积极探索生态赋能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带动园区及周边经济转型绿色发展。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将引领大熊猫保护研究,积极推动大熊猫国际交流,传播大熊猫生态文化,彰显国际影响力,为野生大熊猫的保护树立新的标杆,为全球大熊猫生态文化的传播提供新的源动力,将努力打造成全球大熊猫保护和世界生态教育的精品样板,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生动实践。

3.jpg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东北虎(上、中)、东北豹(下)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以核心保护物种命名,它所保护的“王者”东北虎、东北豹,是世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是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志,保护价值和生物学意义巨大。

 

东北虎豹主要栖息地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之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设立,肩负着保护以东北虎豹为旗舰物种的生态系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使命;对保护东北虎、东北豹野外种群栖息繁衍,维持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实现重要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推动珍稀濒危物种跨境保护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的老爷岭南部,其东部、东南部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豹地国家公园接壤,东南部区域隔图们江及沿江带与朝鲜相望,是中俄朝三国交界的连接地带。

 

东北虎豹公园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吉林片区占71%,黑龙江片区占29%。区域内包含12个自然保护地,其中有7个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和1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我国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最重要的定居和繁育区域,是重要的野生动植物分布区和北半球温带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这里有我国境内罕见的大型到中小型兽类,也是鸟类生存繁衍的天堂,充沛的水源还为洄游鱼类和两栖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基础。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欧亚大陆同纬度地区原始状态保存最好、生物物种最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是我国生态系统金字塔最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境内野生东北虎、豹的唯一集中分布区。区域内森林面积136.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3.32%,主要植被类型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原生性红松阔叶混交林仅呈零星分布,次生林分布广泛。区域内河湖及湿地面积2.24万公顷,湿地率1.53%,其中河流8597公顷,沼泽湿地1.38万公顷,人工湿地27.8公顷。

 

东北虎、东北豹位于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顶端,可以看作反映生态系统健康和完整的晴雨表。据估算,要想维系1只成年东北虎长期生存,每年需要500只大中型食草动物的种群基数。因此,要想支持一个野生东北虎种群的长期生存,必须要有一个大面积的、食物链完整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由此可见,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不仅保护了虎豹这样的濒危物种,更重要的是,也保护了东北虎豹的家园——温带针阔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以及许多赖以生存的野生动植物。

 

近年来,当地多次抓拍到东北虎、东北豹及黑熊等大型凶猛野生动物的足迹及实体影像资料。据统计,野生东北虎、东北豹数量由之初的27只和42只分别增长至40只和50只左右,新发现幼虎12只以上、幼豹11只以上,这是虎豹健康繁衍的见证。在这个公园内,中华秋沙鸭、紫貂、原麝、獐、斑羚……这些一度罕见甚至绝迹多年的动物频频现身,成群结队。从过路到安家,它们纷纷用“脚印”“啸声”“靓照”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点赞。

4.jpg

航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同样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的一个缩影,折射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扎实成效。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岛中南部,涉及海南省9个市县,总面积4400余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的七分之一,拥有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也是极度濒危物种海南长臂猿在全球的唯一分布地。

 

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海南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近年来,海南不断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从成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到出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从加大热带雨林生态修复力度,到实施核心保护区生态搬迁工程,在政府以及各方力量不断努力下,海南热带雨林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不断显现。

 

目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记录到野生维管束植物3653种,陆栖脊椎动物540种。今年9月5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外宣布,海南长臂猿喜添两只婴猿,其种群数量恢复至35只。

 

与此同时,在法国马赛举办的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稳步恢复的“中国案例”在会议现场作为重大成果进行展示。

 

目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全部实现封山育林。与此同时,海南完成了试点范围内人工林资源调查,计划用多种方式使经济林退出核心保护区,还通过补植和更新树种,进行生态系统整体性的人工辅助修复。

 

今年9月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成果发布。经核算,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019年度GEP为2045.13亿元,单位面积GEP为0.46亿元每平方公里。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李意德表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GEP核算,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量化标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动绿色发展的具体体现。

55.jpg

武夷山国家公园宣传画


 

武夷山国家公园

 

碧水丹山、生物之窗、朱子故里、茶文化艺术之乡……今年10月12日,随着正式入列中国首批国家公园,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保护地——武夷山再添一张闪亮的名片,成为祖国华东南地区耀眼的明珠。

 

武夷山国家公园跨福建、江西两省,保护面积1280平方公里。这里被誉为大自然和人类历史共同缔造的绿色明珠,至今保存了地球同纬度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东南部地区动植物宝库。同时,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这片灵山秀水中积淀的文化承载着厚重灿烂的历史文明,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是文化和自然世代传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设立,对筑牢我国东南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及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传承珍贵文化自然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大自然赐予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独特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也陶冶着人们的性情,启迪着人们的智慧,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存。“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武夷山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存,积淀深厚,内涵丰富,颇具特色。

 

至今在国家公园内人迹罕至的悬崖绝壁上,还保留有3800多年历史的“架壑船棺”和“虹桥板”等重要文化遗产18处;园内书院林立,有书院遗址35处,堪称为中国古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450多方。

 

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其主产区都在国家公园的范围内。这里出产的正山小种红茶和武夷岩茶享誉中外,开创了“万里茶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传奇,成为联接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武夷山国家公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创建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福建省连续提高核心区公益林补偿标准,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加大重点区位商品林的赎买力度,探索居民毛竹林租赁托管机制,切实守住武夷山绿水青山宝贵资源。通过生态补偿、吸收居民参与生态管护、创新森林景观资源补偿、引导建设生态茶园等措施,初步建立了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和谐共生的协调机制。

 

武夷山国家公园坚持生态优先,实施管理智能化、管控严格化、修复科学化的生态管护新模式。出台生态茶园建设管理意见,鼓励和引导茶企、茶农按标准建设生态茶园,全面禁止林木采伐,因地制宜开展退化林分生态修复,完成封山育林62.5万亩。

 

武夷山的每一次呼吸都让人感动。自然五福天赐,造物的神奇赐予了这片欣欣向荣的自然宝库。随着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勤劳智慧的武夷山人正以创新的理念、精细化的管理、崭新的精神风貌,昂首阔步在践行“两山”理念的大道上,努力将武夷山国家公园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范例。

历经多年探索,我们迎来了第一批国家公园。未来,我国将有步骤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分阶段设立更多国家公园,构建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公园建设之路,让国家公园守得住绿水青山、对得起子孙后代。


 

来源:《中国民族》2021年第12期

上一篇: 夏季去哪避暑?贵阳向北京人民送来“清凉”邀约

下一篇:无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