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绿渡母铜鎏金
[打印本页]
作者:
eliasdavid
时间:
2009-9-17 10:15
标题:
绿渡母铜鎏金
[]:
[]:
[]:
[]:
[]:
[]:
作者:
woketory26
时间:
2009-9-17 14:49
黑浆有问题,个人意见.
作者:
geyser2918
时间:
2009-9-17 19:23
谢谢点评。黑浆应早就有,我记事时都是这样的。我仔细看过只有面部鎏金。
作者:
grundy1994
时间:
2009-9-17 23:56
内壁红皮绿锈,赐教年代[该帖子由作者于2006年7月7日 23:55:07最后编辑]
作者:
quinzeanile
时间:
2009-9-18 04:30
这东西有一眼。应该是明代的造型。
作者:
maills9333
时间:
2009-9-18 09:03
你有电话吗?可以的话给我留一个,
作者:
coater1186
时间:
2009-9-18 13:37
电话短信:13837782546
作者:
geyser2918
时间:
2009-9-18 18:11
造型、神态、做工都好。能否看看底部?
作者:
neto413658
时间:
2009-9-18 22:44
[]:
作者:
neoned9629
时间:
2009-9-19 03:18
北魏造型,包浆也好。只是油迹重了些。这油迹。。。哪来的?
作者:
clydeboron
时间:
2009-9-19 07:51
处理有害锈时用机油擦了擦
作者:
limby81429
时间:
2009-9-19 12:25
鎏金铜佛像的断代和鉴定httpwww.socang.com 时间:2006-09-06 [大 中 小] 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可移动的佛造像,俗称“鎏金铜佛像”。这种佛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到民国,乃至现代的港台地区,鎏金铜佛像仍在使用。鎏金铜佛像的种类有若干,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母度等。目前,在兰州、西安等地的古董摊上常网球些好似很下的鎏铜佛像,令收藏者真假难辨。鎏金铜佛像的断代和鉴定是件比较难的事,但如能加以科学考证和分析,是会识别出真假的。下面介绍几方法: 看造像特征以断代 各时代的佛像有各时代的造像特征。这是我们断代的主要依据。 汉和十六国时期,佛像方脸,面目平和,头发平直,为坐式。这一时期的佛多为单的,尺幅较小。例如1989年1月,四川绵阳何家山东汉晚期崖墓出土一株铜质摇钱树,树干上铸有佛像5尊,每尊高6.5厘米,头后有横椭圆形光,头顶有肉髻,双眼微睁,两耳较大,上唇有髭,穿通肩袈裟,右手施无畏印相,左手拳执,结跏跌座佛衣下垂呈“U”形,绕于手腕,垂于足前,这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铜佛像了。1972年,甘肃泾川县玉都有乡出土一尊带华盖鎏金青铜佛像,高19厘米(包括伞盖、底座),重0.5公斤,由可拆卸的四部分组成:华盖、背光和头光、置于狮子莲花座上的佛身、四足底座。小巧玲珑,工艺精湛。笔者考证,它的铸造和流传到泾川的时代在公元四世纪末到五世纪初的十六国时期,造型上继承绵阳摇钱树上的佛像特征。 北朝(北魏以后),佛像头为盖碗式,长脸而瘦,高鼻大耳,闭目凝神,面目清癯,高额发髻,呈螺旋式,披袈裟,袒右肩。有的结跏跌坐,有的盘腿坐,掌心朝上。佛座或为点腰较矮的须弥座或为4足方座。有的头攮 项光,有的身后有背光,皆尖,周围作有火焰纹。北魏造像还有一显著特点是主佛两旁常为1至2菩萨,多为立姿。 隋唐时期铜铸造像,头扎莲花冠,脸庞发圆,腮发胖,高额髻,身着僧祗支,外披袈裟,宽衣下着百褶裙,垂于双足。座下有双层4足高床或单层4足,项或背光为较粗的尖楣形。 宋代铜佛像以菩萨像居多,有的高发髻,脸上胖下尖,身段高长。有的腿为一拱一掉,左手臂放于拱腿上,右手往下垂搭,平按于座上。衣裙稍有褶,掉于腿后,左手盘于腿上,右手于腹前伸。佩戴缨络,身坐两层莲花的细腰圆座。宋代出现了普贤、文殊、观音铜像,坐于长方形四腿座上或像背、狮背、狲背上。河北正定隆兴寺内有大悲铜菩萨像。通高22米余,共有42臂,造型体型纤细颀长,比例匀称,衣纹流畅,富于宋代艺术风格。 蛤清铜佛像以刺头居多,有的刺头顶上有肉瘤,大耳,下颏有一道肉褶,脖有一至四道肉褶,肉褶越多,年代越近。胸前有的铸有“ㄊ”字,披袈裟、袒胸、盘坐,掌心一般皆朝上。莲形或山形座相对前代高,底座无锉痕。铭文或于座腿前。坐姿多样,腿或一盘一掉,或一拱一掉。宋喀巴皆戴“ ”形帽。色重显红,金水发黄厚。 藏佛与汉佛也不一样,藏佛胸高乳大,汉佛胸平乳小。嵌松石者多为藏佛,刺头者皆为汉佛。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11面观音,就是典型的明、清藏传佛教鎏金铜造像。 采用化学方法鉴别真假 古代鎏金铜佛像,大都局部有锈,在实验室里作硫酸或盐酸对锈进行溶解后根据能否分解出铜离子或杂质离子,可以断定是做锈还是自然锈,这项工作一般实验室里都能做。来源:中华博物网
作者:
775849625
时间:
2009-9-19 16:58
西藏热催涨佛像收藏httpwww.socang.com 时间:2006-08-16 [字体:大 中 小] 随着今年来的西藏热,佛像艺术品收藏也悄然升温。在今年7月底北京翰海夏季拍卖专场上,铜鎏金佛像行情看涨,除了拍出第二高价的铜鎏金佛像以49.5万元成交外,另外一件明《铜佛》以44万元成交。还有清中期《铜鎏金三世观音》以25.3万元成交。今年春季大拍嘉德和瀚海两家推出的数件铜鎏金佛像都以理想的价位成交。业内人士预计今年秋季铜鎏金佛像还会上涨。 行情一路走高 佛教公元前2年从起源地古印度传入中国。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和佛教造像艺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到了唐代,中国的佛教造像艺术达到了颠峰。宋代的佛像出现带有人间情趣的写实主义风格,元代时期的造像则以藏化的尼泊尔风格为主。 精美的佛像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是颇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佛教造像尤其是鎏金铜佛像逐渐引起国际收藏界的重视,这几年更是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青睐。2004年起,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天津文物等拍卖公司分别举办了佛像艺术品专场拍卖或集中大量拍卖,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10年前,一件好的佛像约3万~5万元,如今一件明代永乐官款的佛像在150万元以上。正是这种翻着跟头一路走高的市场行情,引得收藏者们趋之若鹜。尽管如此,与国外相比,国内佛像成交价还是明显偏低,相差很大。比如翰海2004年专场的成交纪录最高的也不过300多万元,而在海外,600万-700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也不鲜见。 重视佛像辨伪 西藏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佛教艺术融汇了印度、尼泊尔等外来艺术的风格,再加以藏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创造了丰富多彩、动人心魄的佛教艺术世界。明清时期各地寺庙的兴建,使藏传佛教中的金铜造像得以迅速发展。近年来,国际市场的佛像热推动了国内艺术市场佛像投资升温,尤其是2004年11月香港佳士得秋拍会上,一件明代大威德明王鎏金铜佛像拍出近2000万元的天价后,收藏者投资信心倍增。 但在收藏活动中,我们应重视佛像的辨伪,目前市场上包括一些拍卖活动中,赝品已不在少数,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大批量的粗制滥造的新品,这在各大古玩地摊市场中随处可见。二是以真品为母本翻模制作的,这一类作品粗看时颇有旧气,但只要仔细辨别佛像的脸部、手足部和衣纹细节,还是能判断其真伪的,仿品在这些部位的处理上往往比真品模糊或交代不清。三是以旧的残件重新拼凑或在旧品上添款以增加其价值。对这些作品的辨伪需对佛教造像有一定理解,因为古时的工匠制作佛像必须遵循严格的佛教制度和制作规程,从整体上研究还是能看出其中的不统一性。 随着佛像拍卖屡创高价,相信佛像艺术品会越来越受藏家喜爱。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
iw816577
时间:
2009-9-19 21:32
鎏金铜佛藏市放异彩httpwww.socang.com 时间:2006-06-10 [字体:大 中 小] 近两年,古代佛教造像在海内外拍卖市场上大受藏家的青睐,成为一些大型拍卖会必不可少的拍品种类。在今年的内地拍卖市场上,佛像依然是备受关注。如在北京翰海2006年迎春拍卖会上,一尊估价6万元的明代铜鎏金空行母像以15.4万元成交。而在北京举办的另一场拍卖活动上,一件清乾隆铜鎏金忿怒母像估价仅为3.5万至5.5万元,但最终却以27.5万元的高价成交。以明清时期为主的鎏金铜佛像以极高的成交率和较为理想的成交价格成了拍场上的亮点,同时也再次证明了近年来海内外市场上,鎏金铜佛收藏热潮依然在延续。 我国的鎏金技术自战国以来就大放异彩,特别是以两汉最为普遍,其制作方法是将金与银混合熔化后,涂在铜器表面,经温烤后固着,再加以打磨即成。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的佛造像,俗称“鎏金铜佛像”。这种佛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时期,盛行于隋唐,一直延续至明清,跨度2000多年。中国佛像雕刻艺术在南北朝时便有了一次质的飞跃。作为佛教的器物,鎏金铜佛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一尊制作精美、纹饰绚丽的鎏金铜佛还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历朝历代的鎏金铜佛像又有各自不同的造型、工艺特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研究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鎏金铜佛像的收藏渐渐为国际藏家所重视,并进而带动了国内收藏热潮的兴起。1989年11月,纽约苏富比拍卖了一尊明代鎏金弥勒佛像,底价为8万美元,结果以21万多美元的高价成交,震惊了全球收藏市场,许多艺术品收藏家和投资者立即把目光瞄准了鎏金铜佛像,促成了鎏金铜佛像收藏高潮的形成。上世纪90年代,海外各大拍卖公司逐年增加鎏金铜佛像的拍卖数量和比例,在香港苏富比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明代鎏金铜观音以132万港元成交;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明代鎏金佛座像的成交价为220万港元。 进入21世纪,这股热潮依然在延续,2004年11月,香港佳士得拍出了一尊明(15世纪)大威德明王鎏金铜佛像,以1906.2万港元成交,成为近年鎏金铜佛像成交价格最高者。在德国纳高2004年秋拍会上,一件保存极为完好、估价6万至8万欧元的明永乐铜鎏金四臂观音菩萨坐像,以高出估价近4倍的22万欧元成交。 不过,2004年佛像拍卖的真正市场应该在内地,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一举推出了111件佛像拍品,以82%的成交率、2712.9万元的成交额在中国佛像艺术品拍卖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中国嘉德在北京昆仑饭店举办的首场“尊崇之美——中国传统佛像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上,由于首次参拍的佛教造像具有传有序、艺术价值显著及起拍价格适中的优势,大多数藏品需经几轮竞价才能落槌,许多拍品的成交价都较起拍价格有32%至67%的升幅。其中,明永乐铜鎏金金刚萨土垂(高19.5厘米)、明永乐铜鎏金金刚萨土垂(高21厘米)以及明末清初铜鎏金大成就者等3件拍品分别以110万元、99万元和93.5万元的价格成交,成为全场亮点。 2005年是香港及内地鎏金铜佛像拍卖再续辉煌的一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一件元代鎏金铜道教灵宝天尊坐像成交价达95.4万元,另一件鎏金铜喇嘛坐像的价是25.4万元。在中国嘉德秋拍佛像拍卖专场中,明宣德铜鎏金金刚萨的成交价格是209万元,明代铜鎏金观音菩萨以132万元成交。 据了解,汉代鎏金铜佛像的存世数量最少,隋唐则是产生我国鎏金铜佛像顶级之作的时代,因此,这些时期的鎏金铜佛像在拍卖市场上屡现高价。而明清时期的鎏金铜佛像则是目前拍卖市场上的主体,在中国嘉德和北京翰海拍卖会上所付拍的鎏金铜佛像,绝大部分也都是明清两代的器物,尽管在价值上与隋唐器物有一定差距,但成交率依然高达90%左右,成交价格也颇为理想。佛像的市场成交情况显示出鎏金铜佛像如日中天的市场地位和日渐走俏的发展趋势。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作者:
hx13003
时间:
2009-9-20 02:06
佛像收藏行情走高http://www.socang.com 时间:2006-08-24 [字体:大 中 小] 随着今年来的西藏热,佛像艺术品收藏也悄然升温。在今年7月底北京翰海夏季拍卖专场上,铜鎏金佛像行情看涨,除了拍出第二高价的铜鎏金佛像以49.5万元成交外,另外一件明《铜佛》以44万元成交。还有清中期《铜鎏金三世观音》以25.3万元成交。今年春季大拍嘉德和瀚海两家推出的数件铜鎏金佛像都以理想的价位成交。业内人士预计今年秋季铜鎏金佛像还会上涨。 行情一路走高 精美的佛像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是颇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佛教造像尤其是鎏金铜佛像逐渐引起国际收藏界的重视,这几年更是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青睐。2004年起,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天津文物等拍卖公司分别举办了佛像艺术品专场拍卖或集中大量拍卖,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10年前,一件好的佛像约3万-5万元,如今一件明代永乐官款的佛像在150万元以上。正是这种翻着跟头一路走高的市场行情,引得收藏者们趋之若鹜。尽管如此,与国外相比,国内佛像成交价还是明显偏低,相差很大。比如翰海2004年专场的成交纪录最高的也不过300多万元,而在海外,600万-700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也不鲜见。 重视佛像辨伪 在收藏活动中,投资者应重视佛像的辨伪,目前市场上包括一些拍卖活动中,赝品已不在少数,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大批量的粗制滥造的新品,这在各大古玩地摊市场中随处可见。二是以真品为母本翻模制作的,这一类作品粗看时颇有旧气,但只要仔细辨别佛像的脸部、手足部和衣纹细节,还是能判断其真伪的,仿品在这些部位的处理上往往比真品模糊或交代不清。三是以旧的残件重新拼凑或在旧品上添款以增加其价值。对这些作品的辨伪需对佛教造像有一定理解,因为古时的工匠制作佛像必须遵循严格的佛教制度和制作规程,从整体上研究还是能看出其中的不统一性。 随着佛像拍卖屡创高价,相信佛像艺术品会越来越受藏家喜爱。来源: [评论]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