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任仲平:凝聚起民族复兴的力量 [打印本页]

作者: aubreysamoan    时间: 2009-9-19 23:03
标题: 任仲平:凝聚起民族复兴的力量
任仲平:凝聚起民族复兴的力量凝聚起民族复兴的力量――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任仲平   (一)若干年后,当人们回望2008年初夏的中国,会看到什么?   他们会看到,大地的裂痕尚未弥合,汶川、北川、青川……伤痛依然沉重,残垣断壁前,撕裂的伤口让五千年中华为之神伤。然而,生活已经重新开始。  他们看到,废墟上的危房正在拆除,一排排活动板房拔地而起,朗朗书声重又回荡;  他们看到,震后的巴蜀大地,黄澄澄的麦子已经归仓,绿油油的禾苗正在生长;   他们看到,痛失家园的人们艰难地从悲痛中走出,13亿中国人擦干泪水,期待那个百年梦圆的时刻……  大灾大恸,大爱大义,大智大勇;“汶川不哭!”“四川挺住!”“中国加油!”  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是一次国家力量的检验,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重振!  (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6月30日,汶川大地震49天之后,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这是对抗震救灾实践的精辟总结,也是对抗震救灾精神的深刻揭示。  历史将见证:13亿中国人挺起的铮铮脊梁,铸成一座民族复兴的精神丰碑。  (三)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纬31度,东经103.4度。  一瞬间,大地痉挛,山崩地裂,中国进入“汶川时间”。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灾害,整个国家迅速进入紧急状态。  这是13亿中国人必将共同铭记的一段日子。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将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规模空前的生死大营救,历经艰险的千里大驰援,处处涌动的爱心大奉献,共克时艰的社会主义大协作,汇聚成全民族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强大合力。  8级地震的生死考验,几十天救援的举国动员,展现了一个国家历经劫难而不屈的坚强意志,拓展了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疆界――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在特大灾难面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和衷共济,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以灾情为最高命令、以救灾为神圣使命,紧急行动,守望相助,倾力支持,无私奉献,凝聚起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人们看到了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勇气概。面对极其惨烈的灾难,面对极其严重的困难,广大军民临危不惧、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哪里灾情危急就向哪里冲去,哪里有生死考验就向哪里挺进,哪里有受灾群众就向哪里集结,展现了中国人民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的超人勇气,体现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人们看到了对人民的高度关爱、对科学的高度尊重。广大军民把人的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坚持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就要作出百倍努力,最大限度地抢救了人民生命;坚持依靠科学、运用科学,把科技的力量与顽强的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人的能动精神,又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攻克道道难题,化解种种风险,使科技成为战胜地震灾害的强有力支撑。  惨烈的天灾,在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悲伤的同时,再次让伟大的民族精神集中迸发、凝聚升华。它震醒了中国人思想深处的高尚情怀和共同信念――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度以为它被“现代化的激烈竞争、市场化的锱铢必较”遮盖掩埋。  那一瞬间,世界触摸到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核心,发现了这个国家一次次濒临绝境而不倒的秘密,感受到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最可依托的力量。  它让人们想起鲁迅说过的话:“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可以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不断显露,但在紧急关头、重大事件中,更容易瞬间爆发。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可以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逐步成长,但更能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熔炉中显现本色。一个民族的精神取向,可以从英雄人物、典型代表那里找到答案,但更应在广大人民的普遍行为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张扬。  大地震震出了亿万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山摇地动,废墟上挺起不屈的脊梁;生死较量,危难中铸就坚强的意志。“5·12” 以来的日日夜夜,无数普通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天塌地陷时的人间大爱,定格了山河破碎后的美丽瞬间。抗震救灾伟大实践就像一部特殊的“精神探测仪”,测出我们民族蕴藏的大真大善大美。  外国媒体评价:世界在关切中国,中国在感动世界。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灾难面前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写下的一个个大写的“人”字。正是这个“人”字,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  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五)多少年后,回望2008年初夏,人们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升华。  爱国主义深植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古往今来,千锤百炼,爱国情怀在中华民族最广大成员中找到生根发芽的沃土。  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让民族精神又一次提升。生死瞬间,老师们以血肉之躯护卫学生;余震再袭,被迫撤离的消防战士跪地哭喊“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奔向灾区;低垂的国旗下,悲痛中的人民爆发出“汶川加油,中国加油”的呐喊……  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信仰的人们以各自的方式表达同一个声音。灾难面前,中华民族用力量传递力量,用温暖印证温暖,古老中国结成坚强紧密的生命共同体。这种精神与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相结合,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力量,增添着爱国主义的厚度。  这种深切认同,再一次证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凝聚民族精神、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旗帜。  (六)多少年后,回望2008年初夏,人们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彰显。  改革创新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处处可见时代造就的开放意识、世界眼光、法制观念……其中最为突出的,当数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第一位是救人”,“一线希望,百倍努力”……从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到举国动员的灾后重建,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主线,始终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抢救人的生命、维护人民利益成为执政党的最大政治。  截至7月3日,中央财政拨款497.48亿元,过渡安置房建成逾40万套,灾区群众的权益得到有力保障,抗震救灾体现的人文关怀,正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写照。  汶川大地震,让人领受了自然的威力,也看到了科技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当通信中断,“风云”、“资源”、“北斗”、“遥感”等15颗卫星,成了抗震救灾的“千里眼”;当道路阻隔,中国自行研制的运输机、直升机、通用飞机等,成了抗震救灾的“千里马”……  尊重科学,运用科学。在科学精神的烛照下,才有了“与时间死神赛跑”的勇气,才有了“将损失降到最低”的底气,才有了被困群众的转危为安、堰塞湖的化险为夷、灾后重建的科学谋划。严峻考验中,尊重科学成为民族进步的标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富有时代特点的创造,为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七)大地震使山川移位、河流改道,却无法撼动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这其中,有年轻一代催人泪下也催人奋进的乐章。  “不管让他们做什么,回答始终都是一个字:‘好!’”一位灾区的团委书记如此评价。“我们是能担当的一代,是值得信赖的一代。”一位从灾区归来的青年志愿者这样表示。  以“80后”为主体的中国年轻一代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给了社会一个惊喜。5000米高空跳伞的,是他们;徒步急行军挺进的,是他们;呈现无私奉献志愿精神的,是他们。让人感佩的,还有大难当头无私无畏的少年英雄。  这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生长起来的一代人,人们曾经认为他们一帆风顺,扛不住风浪。然而在抗震救灾中,他们英勇地站到共和国的前线,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少年强则国强。当中国站在民族复兴的又一个关口,百年前梁启超先生的激情呼喊,不期然间听到一代人热烈而整齐的应答。在抗震救灾的洗礼中,中国年轻的一代,血管里奔涌着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成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青春载体。  (八)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更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没有精神支撑的民族行之不远。历史上有的国家因灾难而倾覆,有的文明因灾难而消亡。中华民族在五千年长河中也曾经历太多的苦难,但文明血脉一直未绝,民族历史一直绵延,正是在与每一次灾难的碰撞中,我们的民族不断激发出新的精神资源。  百年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血火锻造,30年改革开放时代大潮的荡涤洗礼,丰富着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迈入新世纪新阶段,从抗击非典到迎战冰雪,每一次考验,都是一次民族精神的体现。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交融激荡,激励着中华民族以新的姿态大踏步走向未来。  (九)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总会与艰难曲折相伴随,这不是历史的宿命,而是历史对国家民族的大考。  正如外国媒体所说:中国以高分通过了汶川大地震这场意外的大考,在灾难中重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五千多年来,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我国各民族世世代代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也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  在新的历史阶段,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道路并不平坦。面对曲折与艰辛,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们自强不息、应对挑战、迎接考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从灾难中汲取信心,从灾难中汲取力量,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办好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这是我们对抗震救灾伟大精神最好的弘扬。  (十)2008年仲夏的中国,汶川地震的余波尚未平复,北京奥运的脚步清晰可闻。  88岁的萨马兰奇在发给中国媒体的电子邮件中这样写道:“中国人民在地震发生后,所展现的与灾难顽强斗争的伟大精神,本质上和奥林匹克精神是一脉相通的。你们的坚强意志和挑战极限的精神,是对奥林匹克内涵的最好诠释。”   一个多月之后,中国大地上第一场奥林匹克盛会将如期开幕;  三个多月之后,中国宇航员将走出神舟七号飞船,开始第一次太空行走。  一个迈上复兴之路的国家,一个历经劫难的民族,在严峻考验中顽强前行。四川德阳汉旺广场上那座著名的时钟,永远定格在灾难来临的那一刻,但时间没有停留,我们的脚步没有停留。  2008年,不仅将中国人民战胜自然灾难的不屈奋斗写入史册,也将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空前提升,标注成珍贵的民族记忆,熔铸为民族复兴的里程碑。
作者: gullherby6    时间: 2009-9-20 02:19
逝者安息,生者发奋!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