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彝族端午节集中骟牛 [打印本页]

作者: 蓝月亮    时间: 2015-7-21 00:47
标题: 彝族端午节集中骟牛
端午节吃粽子、门上插艾蒿、赛龙舟、饮雄黄酒等习俗已家喻户晓。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彝簇聚集地丕且莫,至今仍流传着一种奇特风俗,一年中,全村只有在端午节集中骟牛。
村民们把自家厩中的牯牛一一牵出,陆续来到村子中的一块场院,集体完成“结扎”手术——骟牛,这一传统至今未改,只是今年才把过去传统的“锤骟”改成由专业兽医来完成的“割骟”。
彝族自古就有养牛、爱牛的传统,丕且莫家家养黄牛,多数人家有10多头。张永权家养着11头牛,2006年5月31日一早,他第一个把黑公牛牵到村委会前的场院中,村中帮忙的小伙子们拿着绳子、木棒。
村民先把牛龙头套上,然后拴紧四脚,前面的人拉着龙头,后面紧拽牛尾巴,中间两人把绳子从同一方向一拉,健壮的公牛便顺势倒地。经过重新固定牛脚,木棒压着牛腿,彝族汉子再按着牛身, 58岁的柳德亮开始骟牛。三个小时后,10条公牛被一一摘除睾丸,强壮好斗的牯牛变成了温顺的犍牛。该村第一次专门请山下的兽医来骟牛,这一改变吸引了不少村民来看热闹。
过去骟牛是由本村老人来完成的,与现在的剪子、手术刀、消毒酒精不同,传统的骟具相当古朴、简单。42岁的范向辉向记者演示了他爷爷留下来的骟牛器具:两根夹板夹住睾丸上部,用绳子系紧,再用铁锤敲打,直到把输精管锤断。
村组长范有辉说,之所以在端午节集中骟牛,是因为以前技术简单,此时骟牛,进入初夏,春种完成,雨季来临,水草丰美,牛无劳役之累,又有足够的营养,骟过的牛能充分休养生息,少有伤口感染之滤,“集中骟牛”才沿袭至今。柳德亮说,“锤骟”显得残忍,术后伤口部位容易发肿,牛会感染生病甚至死去,伤口痊愈慢。“割骟”则科学得多,伤口只需5天就能愈合。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