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副市长提前退休下乡养牛
[打印本页]
作者:
chuckymotu
时间:
2009-9-21 11:37
标题:
副市长提前退休下乡养牛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伍鸽玲 一个是管着10万人的副市长,一个是管着200头牛的牛倌,这两者看起来似乎没什么联系,但在潘灼焕身上,这两个职业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因为现在当着牛倌的潘灼焕,两年前还是东兴市的副市长。为了养牛,他放弃了副市长的职位,来到了横县。这一干,他还真干出了名堂。1月3日,记者在横县校椅镇周进村见到了这个曾在当地轰动一时的“市长牛倌”。 牛倌曾是父母官 2004年底,横县周进村荒废了很久的旧道班所在地被人租下了,要建养牛场,而要养牛的人曾经做过副市长。这个消息一传开,很快就成了周围几个村的谈资。白天晚上,田间家里,大家都在议论:放着好好的市长不当来养牛,他脑子有毛病吧?莫不是来洗钱……村民们纷纷猜测着这个“市长牛倌”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个“市长牛倌”就是潘灼焕。对潘灼焕本人的好奇还没消散,他接下来做的事又引起了村民们的惊奇——他不知从哪里运来了10多头长相奇怪的家伙,这些家伙看起来像水牛,但个头奇大,眼珠是白的,尾巴是白的,犄角像绵羊一样弯曲着。村里有从广东打工回来的小伙子说,这是一种可以产奶的水牛,不过产奶量很低。一头“黑白花”奶牛约产30公斤/天,而这种牛只能产10公斤/天。“养这种牛,肯定亏本的。”有些“见识”的小伙子断言说。 那段时间,潘灼焕和他的牛在周进村一带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每天都有近百人来看他和他的牛,村民们打趣说:“副市长养的牛都不一样。” 提前退休把牛养 潘灼焕到底要干什么?他为什么要放弃官位来养牛?话还得从1986年说起。 1986年,潘灼焕在防城港市的那梭镇做党委书记,在基层工作,他深知牛对农民的重要性。为了优选牛种,他曾举办过一次种公牛比赛,看谁家的牛配种产下后代多,体格棒。这次趣味比赛后,有了竞争,村民们都想拥有健壮的牛,好为自己争光。就在那几年,那梭有些村民从外地引进了几头“摩拉牛”,这是一种体格健壮的水牛,还能产奶,它引起了潘灼焕的极大兴趣。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牛没能在当地扩大养殖。 时隔十几年,潘灼焕已经当上了东兴市的副市长。2004年,不再想从政的潘灼焕决定提前退休,自己干一些实业。这时,他想起了“摩拉牛”。“也许是受祖上的影响吧。我的祖上曾经就是养有300多头牛的大户人家。”潘灼焕笑着告诉记者。 经人介绍,他找到了中国农科院广西水牛研究所所长杨炳壮咨询。杨炳壮告诉他,从印度、巴基斯坦引进的“摩拉牛”、“尼里牛”与本地水牛杂交后,体格健壮,它的肉不仅可以食用,而且母牛产的水牛奶营养价值丰富,含有的蛋白质、维生素、糖类等,比普通牛奶都要高,有的甚至高十几倍。因此,饲养奶水牛是十分理想的投资产业。他建议潘灼焕将养牛场建在横县,因为那里是全国最大的甜玉米产地,有丰富而理想的牛饲料。就这样,潘灼焕开始了他的养牛生涯。 牛奶香飘区内外 但是刚开始,潘灼焕的水牛奶并不好卖,因为价格太高。别人的牛奶4元/公斤,他的要卖到12元/公斤。“水牛奶营养价值高,奶量少,自然要比普通牛奶价格高。而且,我的牛奶一点假都不掺,这个价格不高。”潘灼焕坚信,当人们了解了他的水牛奶后,自然就会有选择。 最初两三个月,每天都有人来看他的牛,潘灼焕总把热乎乎的水牛奶端出来让他们免费品尝。人们感觉到水牛奶的口感以及浓香度都比以前喝的奶要好,而且,经过接触,大家对潘灼焕也有所了解,从敬畏他到亲近他。村民刘德根说:“他的水牛奶就在家门口,掺不掺假都看得到,多花一点点钱能喝到这样的好牛奶,大家也愿意。” 两三个月后,潘灼焕的牛奶开始好卖了,附近村子起码有五六百户人家成了他的订户,连县里的一些单位也到他这里要货。渐渐地,潘灼焕的奶水牛园区在外也有了影响。2006年11月,30多个国家的学者在浙江大学开会,听说了横县的奶水牛园区,还特地从浙江赶到横县来参观。当一群黑色、白色、黄色、棕色皮肤的外国人来到这里,潘灼焕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县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解释,他才弄明白事情原委。这时,他的奶水牛园区已发展到200多头牛了。 养牛带来新观念 2005年初,潘灼焕的水牛奶需求量大增,仅有的10多头牛的产奶量根本供不应求。于是,他想到扩大规模。可当时,他和他的投资伙伴都拿不出钱来了,他想到了一个双赢的办法——动员村民养牛。但是,当地的村民有一种观念,就是不敢养头上有白点、尾巴是白色的牛,说养这种牛家里会倒霉的。 “不过,老潘的想法还是很诱人。”村民刘德根告诉记者,“买来牛放到老潘的场里托养,产奶期的奶归他所有,母牛产下的牛崽归买主所有,一年下来,卖牛崽就可以挣不少钱。所以,当初有一些独身村民看到利益,想着全家就自己一个人,‘倒霉’也不怕,就买来牛托养。一年下来,钱也挣了,人也平安。看到了榜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敢养这样的牛了。”附近村一位姓韦的村民,当初买了5头“摩拉牛”来托养,一年半的时间,他的5头母牛接连产崽,现在变成了13头,成了园区里托养最多的农户。到现在,已经有13户农民买牛来托养或从场里买牛回家养,再也没有人害怕养白头、白尾的牛会“倒霉”了。 潘灼焕的牛场不仅改变了养牛的旧观念,还给农民带来了一些想不到的收获。过去农民收了玉米后,农户要以20元/亩的价钱请人来收割玉米秸杆,割下来的秸杆没地方处理,弄得路边、村里到处都是霉烂的秸杆臭味。潘灼焕的牛场建起来后,牛以玉米秸杆做饲料,潘灼焕还花60~80元/亩的价格收购秸杆,不仅为农民解决了难题,还增加了收入。潘灼焕自己也干起了饲料加工的活,多了一条创收路。 “今年,我打算把饲料加工让给村民们做,我另外再开辟一条路——种蘑菇,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链:甜玉米收割剩下的秸杆做饲料喂牛,牛的粪便种蘑菇。多好!”潘灼焕这样对记者说。<div id=[/img]
作者:
pawed64682
时间:
2009-9-21 14:53
作者:
vrowpious1
时间:
2009-9-21 18:08
不要骗人百,当市长多好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