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巴金遗体昨日起灵 故居院落里满是红玫瑰 [打印本页]

作者: smirkthro5    时间: 2009-9-21 17:45
标题: 巴金遗体昨日起灵 故居院落里满是红玫瑰
(中国)大洋网  (2005-10-23) 来源: 重庆晨报   昨日14点55分,安睡5天的巴金,在亲属、华东医院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悲痛的目光中:起灵。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医护人员,泪眼花花,列队送行。6名工作人员抬着巴金的遗体,缓缓走出。黑色灵车,缓缓驶向殡仪馆。 马识途亲笔写挽联   在巴老去世的第5天,悲痛万分的巴金老朋友92岁高龄的马识途老先生派女儿专程送来挽联“磊落坦诚讲真话,冰心玉骨著文章”。包括巴老一直非常关心的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代表、巴金文学院等在内的成都代表团一行近30人也于昨日来到了巴金位于上海武康路113号的故居。   在上海作协的巴金图片展处,马识途女儿深情地为巴金献上父亲亲笔所书的挽联“磊落坦诚讲真话,冰心玉骨著文章”,这十几个字是几十年来马识途老先生对巴老的感悟。 院落里满是红玫瑰   下午4点左右,马女士和前来凭吊的家乡人一行数十人来到了巴老位于武康路113号的故居。在这座始建于1923年的老式花园住宅里,巴金和女儿李小林一家居住了40多年。由于家人悲痛万分,近日来,这里除了接待一些前来悼念的友人和政府领导,平日总是大门紧闭,李小林也闭门不出。但由于马女士的到来和千里迢迢赶来的家乡的小学生、大学生代表,大门终于打开了。   记者也作为一名重庆读者首次踏进了这个巴老曾经生活多年的地方。这是绿树葱葱的幽雅院落,记者首先看到了几十个高低错落的花篮堆满了院子,最抢眼的是,除了常送的百合、菊花,还有众多鲜艳欲滴的红玫瑰摇曳在花篮里,刚刚开门的那位头发花白貌似管家的老者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巴老最喜欢红玫瑰,最喜欢火红的激情。 金老屋墙漆斑驳   这是一幢三层的石砖老洋楼,大门右手边的一面墙上还全是斑驳的墙漆,由此也看出了巴老的俭朴。迎出院子的除了全身黑衣,眼睛红肿不堪的李小林,还有她的哥哥李小棠和巴老的孙女端端(音同)等六七个人。木楼、木梯,房间里全是老家具,基本没有怎么装修。没有灵堂,只是有一张巴老的彩色相片摆放在小厅的正面墙上,照片下面摆放着全国政协秘书长郑万通赠送的花篮。照片上白发苍苍、戴着眼镜的巴老微侧脸庞,满面慈祥。 好友追忆:巴老90岁时记忆力惊人   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会长陈思和接受记者专访。作为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会长,更作为巴老一家人的好友,上海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思和教授跟巴老有着太多的感情,也了解颇多,昨日,记者采访了陈思和教授。谈起巴金,陈思和眼眶红润又感慨万千。   陈思和说,他1977年上大学时就开始研究巴金。   陈思和说,巴金90岁那年,口述了一篇短文,请女儿小林笔录。那篇序不长,字字句句都洋溢着对人生的热爱,文中还引用了俄罗斯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话:‘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欢乐,你就到人民中去吧,你会相信在苦难的生活中仍然存在着欢乐’,似乎很难想像这就是一个在病痛折磨下的90岁老人的精神状态。更让人惊异的是,小林怕父亲记忆有误,回家找出柴氏原话核对一遍,发现除了将中译文的‘如果’误记为‘假若’,几乎与原话一字不差。” 巴老绝不人云亦云   “1995年4月,《再思录》出版后,我把样书送到巴金先生住的医院里。巴金先生特别高兴,他从病床上坐起来,用手抚摸着新书的封面,很有信心地说:‘我还会写下去,再写一本《三思录》。’但以后几年里,巴金先生身体更差,几乎一直在医院和疗养院中安度晚年,很少再看到他发表新作。”说到这里,陈思和有点哽咽了。   《随想录》、《再思录》被誉为是讲真话的大书,陈思和说,巴金先生把“说真话”当成维护良知与操守的武器、衡量自己人格标准的最后底线。“他不是屈服在时代话语之下作鹦鹉学舌,而是真正地感受着这个活生生的世界,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心声。从这一层面说,巴金作品显现的不仅仅是文字的魅力,更是思想与精神的力量。” <div id=[/img]
作者: ed13191169    时间: 2009-9-21 19:03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