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给外出打工侗人 [打印本页]

作者: quirk58764    时间: 2009-9-21 00:51
标题: 给外出打工侗人
<STRONG>转载</STRONG> 初中学历月薪2万我姐的奋斗经历[日期:2005-9-30]来源:  作者:shjsja[字体:大 中 小]  Z希望能给学历不高的人一些激励!      我姐大我四岁,生于70年带初期,是家里的老大,在我小学的时候,父亲犯了胃病(当时被医院怀疑为为胃癌),经常疼的冒冷汗,母亲带着父亲到处看病.我们姐妹三个都在读书,大姐在初中,我跟二姐读小学, 父母把我奶奶请过来照顾我们,家里当时也很穷,治胃病的药要50元一瓶(日本进口的),还不是可以随便买到.看到家里情况非常糟糕,大姐于是跟父母提出不上学了,帮家里照顾我们,父母坚决不同意,但是个性坚强的大姐选择了逃学,老师找到家里,说这个孩子成绩不错,好好读书应该是很有希望的,但老师和家里的劝说都没有改变姐姐下定的决心。    姐姐于是辍学了,当时家里种地,她就帮家里干农活和照顾我们,就这样过了两三年,父亲的病居然好了,家里非常高兴,由于我跟二姐两个人书读的都不错,大姐于是成为父母最担心的孩子。    父母想,孩子呆着也不是办法,书是不读了,那以后孩子生存怎么办?他们琢磨着让她学一门手艺。当时的年代很时兴学缝纫技术,于是姐姐做了裁缝学徒。姐姐还是很勤奋好学的,她买了很多缝纫书自己看,几年后,姐姐开始自己单干,她总用一些碎步料做一些在当时觉得样式很奇怪的衣服卖,结果还不错,能赚一点钱。这点钱什么都干不了。    但是这个时候二姐考上了中专,全家很高兴,二姐在当地也很风光,大姐看在眼里,可能觉得还是读书重要,于是她开始非常想读书。    但是在本地已经好象没有了机会,于是她一个人偷偷的从家里跑了出来到昆明找我的伯父,伯父是50年代的大学生,其实混的也很一般,不过是在村里人眼中还是不错。当时大姐的突然离家出走让父母流了很多次泪。    后来知道是她为了读书去的昆明,父母没怎么责怪她,父亲和叔叔从昆明把她接了回来,但这次,全家人都认识到了大姐的胆大和决心。    又平平淡淡的几年,大姐在家里尝试过养鹌鹑等其他事情,但没有一次成功。这时候伯父从昆明回到了武汉的武昌县,给大姐找了一个工作,是化工行业,由于钱不多,而且事情非常简单,没有技术含量,姐姐在那做了一年就再也不去了。    但就是在那个小县城的经历使姐姐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她于是想到外面闯世界,她总认为,父母本来就没什么钱,两个弟弟妹妹都还小,而且读书都还不错,要花钱的地方很多,父母没什么钱花在她身上。    这样她来去了深圳,我这个时候正在读高中,由于长期不在家,对她在深圳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当时的电话也不很方便。    后来据她讲,当时去了深圳,很多地方招收打工妹,姐姐学过裁缝,一两个月后找到工作,这样她开始在工厂里做,工厂里非常辛苦,老板门都在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小姑娘门每天都要工作10几个小时,平时也不能随便出去,其实没个月也才有可怜的400多元钱。姐姐在那里过了大半年就回来了,因为实在太累了。    但是在家里一呆,姐姐又开始坐不住了,毕竟家里什么事情都没有干的,这样姐姐第二次去了深圳。    这一次,她还是准备去找工厂做,深圳有个很出名的内衣公司招收缝纫工,姐姐开始排队报名,当时公司的老板来挑选工人,选择条件确是非常奇怪,看人的手,姐姐和三百人一起进了工厂。    这个工厂同样是那么辛苦,做了几个月,有一天,工厂的主管,姐姐的师父,一个香港的女性看到姐姐写的字不错,于是让她到办公室里收发传真,工资700元。    这样工作就轻松多了,姐姐开始琢磨那些传真上写的什么东西,有很多是英文函件,姐姐只读了初中,这样她开始买了英文字典,对着字典查看那些函件的意思,发现很多都是内衣的版式,规格 等技术性比较强的资料,于是公司就开始让她翻译这些东西。对初中学历一的她还是很吃力的,但她坚持过来,后来有些法国 意大利的单子过来,她也买了词典,查阅每个词的意思,然后连起来,就这样,她的业务水平有很大的增长,她的主管开始比较欣赏姐姐,一年后,姐姐开始成为管理人员,开始挂着黄牌(不知道工厂是不是当时管理人员挂黄牌,我有点忘记了)在所有招收过来中,只有两个人成为管理人员。    在这个工厂做了三年,姐姐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她不停的学习,给自己报辅导班,充电。    三年后,她的主管离开了公司,想带姐姐走,姐姐说好久没回家了,然后回家过年。    过完年,姐姐又去了深圳,这次她的师傅直接把她介绍到一个厂里的设计部,姐姐开始做内衣厂的设计打版工作。工资三千元,98年左右。    再以后,她除了设计外,又兼做管理,两年后,能完全独挡一面的管理一个内衣厂。    2001年,姐姐的工资变成了8千元。这个时候她开始接到很多老板的电话,要她过去干,她终于开始不用担心找工作问题了。    2003年,姐姐的工资达到1万5,猎头公司开始帮忙她找工作了,她说根本不认识那些人,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找到她的。    2004年,姐姐在广东一家厂做厂长,工资从香港那边领取,大概接近2万元。    2005年,她觉得自己积累的技术和人脉条件足以支撑她独立开厂,她凭借自己的关系和别人对她技术的信任可以接到单子。姐姐开始独立创业,开始现在广东开了一小内衣厂,最近广东那边不好找工人,所以姐姐的工厂一直处于亏本状态,2005年8月份,公司开始出现扭亏为赢利的平衡点。我相信她一定能成功!    我的姐姐虽然没有什么高学历,但是她踏踏实实做事的态度使得她修炼到可以轻松的拿到高薪,也不用担心失业,我跟她相比,虽然我学历高很多,但是客观的说:我现在的能力跟她还差的很远,她一直是我的偶像~~^_^ [em05][em05]<div id=[/img]
作者: khieu63766    时间: 2009-9-21 05:25
刚打开电脑,就顶了这张贴以上shjsja姐姐成功的例子,我们侗乡肯定也不少,真希望多一些这样的好消息。作为落后的农村,从小学到大学要花上几万元学费,很多人都会另找出路,真的好希望我们农村出来的男女青年,不要自暴自弃,更不要学会那种无聊的一时的潇洒,农村人出来就要有农村人的骨气。就像上面shjsja姐姐一样,虽然我们学历不高,但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外面也可边打工学习技术,学知识来改变自己,不要总是把钱花在打扮上,不要总是把钱花在吃喝上,不要总是把钱花在追女孩子身上。这样,非但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几年后,十几年后,你还能够打工吗?shjsja姐姐成功的例子,是为一面镜子,更是为一种精神,一种骨气。
作者: 黄莉    时间: 2009-9-21 09:58

作者: omissi2148    时间: 2009-9-21 14:32
<STRONG>转载</STRONG>看坛里那么多人说创业,我也来凑个热闹[日期:2005-10-8]来源:21ICBBS  作者: 去年五月始,我与三个伙伴创立了一家小顾问公司,一年半时间里勤劳经营,人员分分合合,业绩上上下下,到目前为止赔了不少钱,而且不知往哪里去。从血泪家史中,与同学们分享一些心得。(我宁可称其为心得,而不是教训,因为痛苦实在是一种养分。)   1、 MBA可能是一种障碍。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可能是几世纪的误导。知识不是力量,如同汽油不是动力  。能否产生力量,关键看你是什么人,开的是什么车。在这方面,知识远不如权力甚至美貌来得更为直接。糟糕的是,过多、过早的理论学习会成为一种本能天性的障碍,而潺弱的天性无法驾驭庞大的知识。就好比刚过了儿童期,便只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一样。    以我本人的经历为明证:公司开业之初曾考虑过“客户开发模式”,后来决定在写字楼、车辆、CI等方面进行投资包装,树立专业公司的形象,同时雇佣十余名销售人员进行“扫楼”,直接进入中高端市场。(合伙人当中有两位具备多年的客户资源)。一年半之后,我们意识到了当初的决策有问题,或者说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隐患未及时调整。再深入剖析,发现我们似乎违背了商人“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以及缺乏对市场反应的敏锐嗅觉,不能应时而变。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面对问题时,我们(至少我)倾向于用别人教给我们的理论框架分析问题,分析得越透澈越放心,结果可能离本象越远。    我现在相信,任何伟大的决策不会是分析调研的结果。调研再充分,最后的一刹那还是靠直觉。就好比1945年阴霾的日子里艾森豪威尔决定是否登陆,或者李建军描述的 孟良固(?)之战一样(真是一篇好文章)。    让我担心的是,长年精于企管理论学习的我们,是否正逐步被戴上一幅眼镜,而逐步放弃自己的商业本能,或喜欢总结理论,在抽象为理论的过程中忽略了事实的全貌。   理论学家和实践学家本来就是两路人,我们读很多企业家的自传像韦尔奇,他们的概括逻辑能力都偏弱,不是吗?   2、 学做一个农民。   几年前的我,对农民企业家多少有些不屑一顾。现在倒觉得,在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 的萌芽阶段,先富起来的很可能是农民 。有点夸张,不过至少农民种庄稼,懂得一 份耕耘一份收获,办企业非常务实,少些浮躁,心态懂得知足,耐力比较持久。而我们这些城里的“精英人士”呢?看看我们每天接触的那些传媒时尚,口口相传的故事,宣扬的英雄传奇,不是一夜入主董事会身价八亿的杨澜,就是因与金正日私人关系好成为新一州创办人的**,或者是那些比我们还小十岁的模特明星。   没错,这些东西影响了我。当我去年创办公司时,曾预想通过两、三年的经营走上壮 大与致富。现在我明白了,这个时间表要大大延长,也许五年,也许十年。我没有准 备。我知道了,靠借贷、吸引投资、特殊的政府关系发家会很快,但只有少数人能够 那样,不是我们,我们多数人只能像农民这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甚至要先学会,只耕耘,不收获。    所以我在向农民学习,学习他们的老实、踏实、务实,无论将来是自己创业还是打工 。农民播种时要深耕细作,搞经营也一样。想想以前在企业做marketing的时候,方案虽然漂亮,但是否真的有效?至少我没有做过销售,去一线品尝一下建立关系的艰难,也就不能形成对客户真实的体验,再漂亮的方案恐怕也经不起推敲。这样个人发展会十分受限。我现在相信“实践出真知”。一个理财投资专家,假如他自己从未抄股,家庭帐目亦不十分清楚,那千万别相信他;一个社会心理学家,假如他不能妥善处理自己与家人同事的关系,他的书也不要买。(可惜现在社会上这样的专家、作家、学家太多了)。如果我现在回到企业去做营销,我会认真地补上销售这一课,至少要大大加强与客户的直接接触;如果我去做人力资源,我会把许多时间花在与人的交流上,真正去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如果我去做企业战略……如果我不能对企业的内在情况、市场情况与竞争对手有直观体验,我还是不要做的好。   我在向农民学习,还包括他们的忧患意识。从我出生到从清华毕业,我其实没遇到过生存的危机,没有品尝过从不被人尊重的逆境中崛起,甚至在高考时都没有“拼命过”,孤注一掷地全心投入。而这种从底层环境锻炼造就的内驱力非常重要。因此上帝非常公正,他给了挣扎于底层的人一种自发向上求生拼搏的意志,同时也给了那些背景优越的人太多的退路,让他们在退路中糜烂了自己的潜力。想来当年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可能也缘于毛主席对此的高瞻远瞩吧。   3、 走出阳春白雪的陷阱   行业没有贵贱之分,工作没有高低之分。不幸的是,在我创业的时候,我对此的认识很局限,认为自己的方向必然是搞些咨询或新产品开发等。我从来没有想尝试与人合伙开一家汽车修理厂或家政服务公司等。当然理由很充分,前者才能发挥我在理论方面的优势与经验。    其实所有的行业都是一样的,经营都不容易,但一定有钱可赚(否则它为什么会存在 ?)。所以,一家IT软件公司未必比一家餐馆高雅,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未必比一家生产打火机的厂家赚钱,或者换句话说,一个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合伙人未必比一家经营洗脚桑拿的老板更有前途。   相反,正是大批良好背景智商较高的人都去阳春白雪了,所有在那些下里巴人的行业里竞争会少一些,管理的优势可能会凸显一些。举两位成功人士为证:我在新华社的前任领导现在在深圳跟人合伙做牙刷,做了很多品牌牙膏的OEM(附赠牙刷),据说还开发了许多采用新材料、造型新颖的产品;一位以前学美术的朋友在通州开了一家汽厂,做得不错又买了二十亩地。   以前没有经营“下里巴人”的另一个理论支持是:这些行业接触的人档次太低,无法 对话。而现在对此的感受也今非昔比。干任何行业,你都需要面对并征服一些与你生活背景不同的群体。如果我选择干餐饮,我会面对众多从农村招工的姑娘小伙,培训他们的确不易;但是我选择了干房地产策划,却要面对一群号称北京最油的“油条子 ”们聚集的开发商,适应这些人的交际方式向他们要钱又谈何容易!正是都不容易,   方显英雄本色。我的那位曾是画家的汽修厂老板,现在可以轻松在外面应付客户而不  需内部管理,一度他的厂子出现危机却有几名铁杆员工坚持要留下来陪他;而我们公  司呢,公司一倒,员工早已准备好下家,临走前还不记追索欠下的佣金。与他相比我 们是失败的。差别在于能力、涵养、待人、留人。无论这件事业是雅是俗,是曲是难  ,是苦是累,都没有干不好的事业,只有干不好事业的人。而且这种做人、待人再做  事的能力需要从基层培养。好比曾庆红,四十多岁以前还处于最基层的单位与工人打  交道,但现在运筹大局摆平关系的能力十分出众;而一些从小在深宅大院出来的“太  子党”能扶起来的反而有限。   4.加入创业的队伍   说一年半的血泪家史太夸张了,我所遭遇的这一些经历对于很多经商多年的人来说根  本算不上什么。虽然这段经历是失败的,让我痛苦过,但我还是要感激它,它让我从  童话的二十七年中猛醒了一下,我抛弃了那幅眼镜,过得更真实。无论下一步如何选  择,这段经历都很有营养。在此也特别想鼓励那些骨子里埋藏着创业冲动的同学,去  试试吧,打一辈子工可能会让你在两鬓斑白的一天抑制不住的后悔。   如果我们再理智地算一笔帐,会发现打工风险也很高。我们以十年为期。假如我们确 定十年后,只有10%的小企业会生存并壮大下来,作为股东的你自然会拥有较一般人  高得多的收益;如果你选择了在一家大企业集团打工,十年后你有多大可能达到top  management并获取相当的收益?能上去的人比例也非常低。自己创业每天身先士卒  ,废寝忘食,但打工也一样劳心劳力,压力丛生,除非你很知足一个较低的title和   offer。小企业会倒闭,大企业会裁员,裁员可能还在其次(相信同学们都有抗裁员  的硬功夫),关键是当你四十多岁以后,如果你未能升到理想的高管位置,结果会怎  样?中国改革开放时间还短,在外企和民企中尚未有应付员工老龄化的经验。不过不 可想象这些公司会养着一大批四五十岁的高工资的员工甚至中层。中国最大的一个竞  争优势便是人力资本便宜,二十岁的年轻毕业生大批供应前赴后继,这一点与国外不  同。我相信再过十年,新闻媒体最热衷的话题之一便是外企民企中高资历大龄员工的  “下岗分流”问题。   打工是职业生涯中最容易选择的一种。但一般来说最容易的往往也最危险。多数人(  包括我)喜欢知难而退,避重就轻,最后一步步把自己送入危险的绝境。   所以,还是那句话,如果你骨子里有创业的冲动,趁年轻,试一下吧!毕竟我们班七  十多个同学时里,创业的只有三个,比例不高。   仿照“移民打分法”,我也设计了一个创业打分表,可以自检一下。供大家一乐。    有利创业的加分条件:   (1) 无论做什么,总能兢兢业业把本职工作干好。+20分   (2) 做工作时容易从中发现一些兴趣。+10分   (3) 大多数时不对工资或其他方面抱怨,满足于工作中取得一些成果。+10分   (4) 对不同性格的人有较强的包容度。+15分   (5) 曾独立把一件别人看似不可能或难办的事(无论多小)办成办好。+15分   (6) 认真考虑过如何与一些不好相处的领导或同事如何相处,并付诸实施。+15分   (7) 长年如一日的侍奉过一名老人。+10分   (8) 拥有一批真心喜欢你敬佩你的朋友。+15分   (9) 曾诚心诚意地向别人道过歉。+5分   (10) 不太受媒体的影响,比如一些流行的观点等。+10分   不利创业的减分条件:   (1) 在一个岗位干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许多问题,觉得这个工作不值得干不去。-   20分   (2) 对同事间分配的不平很愤怒,极大挫伤了工作情绪。-15分   (3) 老板不把工资提到相应的幅度,就缺乏工作动力。-10分   (4) 喜欢时尚,热衷名牌,动心于广告的魅力并成为它的牺牲者。-10分   (5) 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如父母、夫妻的一些缺点老是看着刺眼,遇到类似的问题时   总会吵架。-10分   (6) 对自己的孩子、侄子等缺乏耐心。-5分   (7) 对流行的“对自己好一点”、“率性而为”等观点非常认同。-10分   (8) 从没有某种长期的、比较鲜明的爱好。-10分   上述表格是随意编的,不必当真。不过我倒相信大家分数都不会低。不是因为我们学   习了MBA课程,而是因为我们有过共同的从千军万马中冲刺独木桥的成功经历,因为   我们共同的不轻易服输的自尊。   5.从今天开始,认真修练    我不是个对创业的鼓吹者,对没有创业行为或创业冲动的人,我十分尊敬,并相信做  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也十分不易,连我自己也考虑是否应回到打工生涯。但我想,  无论我们处于什么岗位,我们都应在人际关系方面下更大的功夫,甚至是比专业技能 还要大的功夫。还记得王雪莉讲过的“成功的管理者”与“有效率的管理者”之间的  不同吗?那真是千真万确。记得小时候听评书“三国”,我始终不能理解为何刘备才  具平平,却能坐拥为王,文如孔明武如赵云都能为他卖命,难道只因为他姓刘吗?现 在想来其实刘备最难,他的那种征服各种人的能力也最珍贵,因此市值最高。既然作  为MBA我们学了管理,我们首先就应在对人的研究上下工夫。   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争取多认识一个人(不管他看起来与我们多么不同),琢磨他,努力与他交朋友,并不期望从他身上有任何回报而只出于对人的兴趣,那么到我们四十岁时,我们的大脑里就会存储一千个活生生的人的模板库,他们的性格、嗜好、遗传特点、背景、职业、观点、心理特征、优弱点都栩栩如生,而你也能大致了解与各类人相处的基本规则,学会了做人,那么你做任何一个行业的管理都能胜任   。   以上是我对创业经历的真心告白,肯定有偏激之处,但绝无说教之嫌,感谢你看完全篇。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实践做人的修练,风雨兼程,一路共勉。
作者: wabblyluff    时间: 2009-9-21 19:05
杨大哥你好!真高兴在这里能分享您姐姐和您的人生经历,酸甜苦辣。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