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转帖]应试教育是中国天大的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rutty39175    时间: 2009-9-21 16:35
标题: [转帖]应试教育是中国天大的问题
  本来早些时候就要写这个问题,就是没有决心动笔。前几天听到一位读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家长说,她小孩现在中午也要做作业,晚上作业要做到九点多,经常作业做不完,她不忍心也就帮她做了。听完后,我下定决心要动笔了,再不动笔对不起自己的良知。我要说的是,现行中国的教育,是中国最大的浪费,它比腐败造成的浪费还要大,还要可怕。应试教育要尽早结束。     教育是以培养科学家为第一目的,还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的人为第一目的,这是目前教育最为重要的选项。看看现在的教育,中、小学的绝大多数,是在搞应试教育,升学列入考试的科目,学校就抓的很紧,搞得学生一天到晚都在背书,在做各种考试题型的练习。而一些没有列入升学考试的科目,如体育、音乐、美术,劳枝等科目,在中、小学,学校领导大多不重视其教学质量。上千人的学校,经常是连续十几天都听不到歌声,一个很难听到歌声的学校,在现在很多人看来已不是一个很可怕的事了。美术和劳枝课更是可上可不上了。这叫什么教育呢?育的是什么呢?学生走向社会,社会分工是不同的。去搞科学研究的有多少呢?有百分之五就不错了吧?那还有那么多人,有必要花他们用来睡眠、玩的、体育锻练的时间和发展特长的时间去把那些数、理、化的公式和各种考试题型背的滚瓜烂熟吗?就是将来搞科学研究了,也没有必要去把那些数、理、化的公式和各种考试题型的练习背滚瓜烂熟的。这实际上都是高考误导的结果。长期下来,很多人包括一些教师,不知不觉就认识为学科学、搞教育就是这样的了。其实这都是为了应试,为了高考,而不是为了学以至用,为了育人。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如果当教师的去高考,就只会考自己教的那科了,而其它科平均能考三十分就很不错了。高考并没有错,它是高校为了选择人材,而必须进行的一种比较公平的竞争手段。但是,我们搞教育的,不能把学校工作重点都放在考试上。因为每个人的爱好和能力也是不一样的。社会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材。而现实是,太多的学校把工作的重点都放在考试上了,而其它方面是可做可不做了。不考试的科目被考试的科目占用,这在学校来说是太普遍了。有消息说,拿中国和美国的中、小学生同年级进行比较,中国学生的理科考试能力尤其是数学能力上远远超过美国学生。中国就是普通市民的口算能力也比美国普通市民强很多。可是我们的学生在身体素质、在劳动素质和毅力上和在民主素质上就远远比美国的学生差了。就比如我们在每个县城送去10个陈景润式的数学家,和10个身体强壮的有一定劳动技能的人,来进行比较,让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去谋生,谁更有可能生存呢?很明显后者的生存能力肯定更强。前者可能十个有八个会改行。不然就会饿死。我们的社会分工不同,需要陈景润式科学家,但我想每个省有10陈景润式的数学家就够用了,社会需要更多的是具有身心健康的,具一定劳动技能和素质的人。而我们的(应试)教育,就好象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科学家。这可能也有一些文革的遗毒在里面,现在很多人对文革有明显简单的逆反心理,好象学生不经常考试,不多做家庭作业,学生去参加体力劳动、文体活动,我国的学校教育就会回到文革中去了。文革遗毒真是太难根治了,要从正、反两面来根治才行。现在教育简单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统一规定不让教师带学生去春游了,理由是怕学生出事。按此逻辑,现在中国每天死于车祸的有三百人左右,是不是也要把汽车也取消呢?春游对育人来说作用多方面的,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可是我们的下一代得到什么呢?吃的、穿的是比过去好了很多,可是在睡眠、体育、音乐、美术、娱乐等方面就大不如七十年代的小孩了。看看现在二十多岁的人,和四十多岁作比较,就会发现,从普遍上看,前者的体魄大不如后者,在体育比赛上更能表现出来。如我在八十年代初来到学校工作,那时,我们学校各年龄段的教工在一起打蓝球,到了对外比赛,大都是二十多岁的人上场比赛,三、四十岁的人几乎没有机会上场打比赛的。而现在正好相反,一到比赛,大多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上场比赛,二十多岁的人大多只有看的份了。八十年代,我们学校只有三十多人,在这三十多人里,有会吹口琴,拉二胡,弹吉它等乐器的,有会上台表演的,有会修各种电器的,有象棋,围棋走很好的,有书法写很好的。而现在学校有了一百五十多人了,在二十多岁的青年人中,除了个别有经过专门培养过之外,大多数人没有什么特长,在音乐、美术、体育、娱乐、劳枝、书法等方面总体也是大不如四十岁左右的人了(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中、小学时间大多在考试练习和考试比赛了)。现在针对二十多岁的人有个顺口溜 ,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会打球,只会上网打QQ,就是一个很好的写照。这不就是有知识没文化吗?这在我市是个普遍现象,我想在全国这不是绝对现象,但会是普遍现象。在中、小学学了十二年,只学会了考试用的知识,而这些考试用的知识对他们走向社会有没有用,只有天知道了。去年我们学校来了一些实习生,中、老年教师们看到他们的表现后,大多是在摇头。为什么?从外表上看,他们普遍的身体素质和气质就大不如自己年青时的一代。看他们上课时的表现,有时就干脆不让他们上实习课了。这是在我们那时是没有遇到过的。因为考不好而自杀的青少年,现在是时有所闻。据《人民日报》2005年5月11日报道,武汉有位读初中二年级的学生,3年前就有了白头发,如今已是白发苍苍,医院检查结论是精神压力过大,是学业过重逼出来的。该生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被母亲逼着“培优”,从没有过周末,一周7天要当8天用,周日参加“语、数、外”三个“培优班”。6年来,母亲送他进的“培优班”不下30个,每个月花费至少800元,请外教、阳光屋、新东方、新概念英语,等等。学生自嘲是见不到阳光的人,早晨6点走,夜里11点睡。 他每次竞赛都基本上拿到了第一名,但身体被累坏了。这是应试教育的一个最典型的代表。我们搞经济、搞科学,不就是为了人吗?可是他,为了考试,为了学科学,先把身体搞坏了,这本身就不科学。如果下一代人的身体素质总体上还不如上代一人,(现在有一点可以肯定,下一代人的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眼睛,就不如上一代了。)经济和科学搞上去了,又有何意义呢?这就是现行社会最大的浪费,它比腐败造成的浪费还要大,还要可怕,它伤害的是一代人。它是无形的,但又是实实在在的。对年青一代来说,现行教育把二十几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大大的打了一个折扣。     在体育界,为了参加世界比赛,我国运动员可以说都职业化了,不管什么项目(可能除了台球项目外),运动员从少体校开始,他们的教练、训练场地、保健和吃的,穿的、用的大多是国家包了。运动员除了训练还是训练,不要参加其它工作。而国外运动员,除了有职业化的项目外,运动员要自己请教练,还拿出不少的时间去工作,如日本女排一年就有半年的时间要工作或上学。在乒乓球这项目上,表现的是最为明显,国外女子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时间有我国的女子乒乓球训练时间一半就不错了,她们还要自己花钱请教练,还要学习和工作。国外男子乒乓球运动员,还有少数几个国家接近职业化的,这就是我国女子乒乓球为什么会在世界上取得绝对优势的原因。现在也搞不懂,是拿世界比赛第一名重要,还是全民健身重要。我们的民族难到就那么自卑吗?要把国家那些可以用来全民健身的钱,用在少数运动员身上。在国外,纳税人是不会同意这样做的。高考现在也有点象我国的体育比赛,中、小学把学生所有的时间大多用来考试练习和考试比赛。     以上讲的都不是绝对现象,正因为不是绝对现象,它才有生存的土壤和借口,但会是普遍现象,是普遍现象才说明它的危害性很大。为什么我们的中、小学,不能象欧美、新加坡、香港等地方的中、小学一样,只上半天的课呢?在这样平等的条件下,那些原来能考上大学的学生一样能考上,考上大学的同时还能在体育、文艺、劳枝等方面也能得到培养,得到更全面的的发展。而那些原本考不上大学的大多数学生,就更能得到自己的收获,他们可以不再去陪考大学的同学,去搞题海战。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来发展特长了。     我认为高考还是要考的,但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要加强监督,要立法,要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教育,全面的发展。对那些只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考试上的学校领导,要象惩治犯人一样严加处理。这样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特长的、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下一代了。我们的教育也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浪费了。欢迎关心国家、民族大事的人都来讨论这事,这是中国天大的事。讨论这事,就是下地狱也要向前走。                作者:杨树根       联系QQ 272977026 <div id=[/img]
作者: zongbu    时间: 2009-9-21 17:53
中国的教育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作者: 阎华宁    时间: 2009-9-21 19:11
以下是引用<I>龙的传人</I>在2005-9-12 17:15:15的发言:     本来早些时候就要写这个问题,就是没有决心动笔。前几天听到一位读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家长说,她小孩现在中午也要做作业,晚上作业要做到九点多,经常作业做不完,她不忍心也就帮她做了。听完后,我下定决心要动笔了,再不动笔对不起自己的良知。我要说的是,现行中国的教育,是中国最大的浪费,它比腐败造成的浪费还要大,还要可怕。应试教育要尽早结束。     教育是以培养科学家为第一目的,还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的人为第一目的,这是目前教育最为重要的选项。看看现在的教育,中、小学的绝大多数,是在搞应试教育,升学列入考试的科目,学校就抓的很紧,搞得学生一天到晚都在背书,在做各种考试题型的练习。而一些没有列入升学考试的科目,如体育、音乐、美术,劳枝等科目,在中、小学,学校领导大多不重视其教学质量。上千人的学校,经常是连续十几天都听不到歌声,一个很难听到歌声的学校,在现在很多人看来已不是一个很可怕的事了。美术和劳枝课更是可上可不上了。这叫什么教育呢?育的是什么呢?学生走向社会,社会分工是不同的。去搞科学研究的有多少呢?有百分之五就不错了吧?那还有那么多人,有必要花他们用来睡眠、玩的、体育锻练的时间和发展特长的时间去把那些数、理、化的公式和各种考试题型背的滚瓜烂熟吗?就是将来搞科学研究了,也没有必要去把那些数、理、化的公式和各种考试题型的练习背滚瓜烂熟的。这实际上都是高考误导的结果。长期下来,很多人包括一些教师,不知不觉就认识为学科学、搞教育就是这样的了。其实这都是为了应试,为了高考,而不是为了学以至用,为了育人。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如果当教师的去高考,就只会考自己教的那科了,而其它科平均能考三十分就很不错了。高考并没有错,它是高校为了选择人材,而必须进行的一种比较公平的竞争手段。但是,我们搞教育的,不能把学校工作重点都放在考试上。因为每个人的爱好和能力也是不一样的。社会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材。而现实是,太多的学校把工作的重点都放在考试上了,而其它方面是可做可不做了。不考试的科目被考试的科目占用,这在学校来说是太普遍了。有消息说,拿中国和美国的中、小学生同年级进行比较,中国学生的理科考试能力尤其是数学能力上远远超过美国学生。中国就是普通市民的口算能力也比美国普通市民强很多。可是我们的学生在身体素质、在劳动素质和毅力上和在民主素质上就远远比美国的学生差了。就比如我们在每个县城送去10个陈景润式的数学家,和10个身体强壮的有一定劳动技能的人,来进行比较,让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去谋生,谁更有可能生存呢?很明显后者的生存能力肯定更强。前者可能十个有八个会改行。不然就会饿死。我们的社会分工不同,需要陈景润式科学家,但我想每个省有10陈景润式的数学家就够用了,社会需要更多的是具有身心健康的,具一定劳动技能和素质的人。而我们的(应试)教育,就好象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科学家。这可能也有一些文革的遗毒在里面,现在很多人对文革有明显简单的逆反心理,好象学生不经常考试,不多做家庭作业,学生去参加体力劳动、文体活动,我国的学校教育就会回到文革中去了。文革遗毒真是太难根治了,要从正、反两面来根治才行。现在教育简单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统一规定不让教师带学生去春游了,理由是怕学生出事。按此逻辑,现在中国每天死于车祸的有三百人左右,是不是也要把汽车也取消呢?春游对育人来说作用多方面的,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可是我们的下一代得到什么呢?吃的、穿的是比过去好了很多,可是在睡眠、体育、音乐、美术、娱乐等方面就大不如七十年代的小孩了。看看现在二十多岁的人,和四十多岁作比较,就会发现,从普遍上看,前者的体魄大不如后者,在体育比赛上更能表现出来。如我在八十年代初来到学校工作,那时,我们学校各年龄段的教工在一起打蓝球,到了对外比赛,大都是二十多岁的人上场比赛,三、四十岁的人几乎没有机会上场打比赛的。而现在正好相反,一到比赛,大多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上场比赛,二十多岁的人大多只有看的份了。八十年代,我们学校只有三十多人,在这三十多人里,有会吹口琴,拉二胡,弹吉它等乐器的,有会上台表演的,有会修各种电器的,有象棋,围棋走很好的,有书法写很好的。而现在学校有了一百五十多人了,在二十多岁的青年人中,除了个别有经过专门培养过之外,大多数人没有什么特长,在音乐、美术、体育、娱乐、劳枝、书法等方面总体也是大不如四十岁左右的人了(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中、小学时间大多在考试练习和考试比赛了)。现在针对二十多岁的人有个顺口溜 ,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会打球,只会上网打QQ,就是一个很好的写照。这不就是有知识没文化吗?这在我市是个普遍现象,我想在全国这不是绝对现象,但会是普遍现象。在中、小学学了十二年,只学会了考试用的知识,而这些考试用的知识对他们走向社会有没有用,只有天知道了。去年我们学校来了一些实习生,中、老年教师们看到他们的表现后,大多是在摇头。为什么?从外表上看,他们普遍的身体素质和气质就大不如自己年青时的一代。看他们上课时的表现,有时就干脆不让他们上实习课了。这是在我们那时是没有遇到过的。因为考不好而自杀的青少年,现在是时有所闻。据《人民日报》2005年5月11日报道,武汉有位读初中二年级的学生,3年前就有了白头发,如今已是白发苍苍,医院检查结论是精神压力过大,是学业过重逼出来的。该生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被母亲逼着“培优”,从没有过周末,一周7天要当8天用,周日参加“语、数、外”三个“培优班”。6年来,母亲送他进的“培优班”不下30个,每个月花费至少800元,请外教、阳光屋、新东方、新概念英语,等等。学生自嘲是见不到阳光的人,早晨6点走,夜里11点睡。 他每次竞赛都基本上拿到了第一名,但身体被累坏了。这是应试教育的一个最典型的代表。我们搞经济、搞科学,不就是为了人吗?可是他,为了考试,为了学科学,先把身体搞坏了,这本身就不科学。如果下一代人的身体素质总体上还不如上代一人,(现在有一点可以肯定,下一代人的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眼睛,就不如上一代了。)经济和科学搞上去了,又有何意义呢?这就是现行社会最大的浪费,它比腐败造成的浪费还要大,还要可怕,它伤害的是一代人。它是无形的,但又是实实在在的。对年青一代来说,现行教育把二十几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大大的打了一个折扣。     在体育界,为了参加世界比赛,我国运动员可以说都职业化了,不管什么项目(可能除了台球项目外),运动员从少体校开始,他们的教练、训练场地、保健和吃的,穿的、用的大多是国家包了。运动员除了训练还是训练,不要参加其它工作。而国外运动员,除了有职业化的项目外,运动员要自己请教练,还拿出不少的时间去工作,如日本女排一年就有半年的时间要工作或上学。在乒乓球这项目上,表现的是最为明显,国外女子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时间有我国的女子乒乓球训练时间一半就不错了,她们还要自己花钱请教练,还要学习和工作。国外男子乒乓球运动员,还有少数几个国家接近职业化的,这就是我国女子乒乓球为什么会在世界上取得绝对优势的原因。现在也搞不懂,是拿世界比赛第一名重要,还是全民健身重要。我们的民族难到就那么自卑吗?要把国家那些可以用来全民健身的钱,用在少数运动员身上。在国外,纳税人是不会同意这样做的。高考现在也有点象我国的体育比赛,中、小学把学生所有的时间大多用来考试练习和考试比赛。     以上讲的都不是绝对现象,正因为不是绝对现象,它才有生存的土壤和借口,但会是普遍现象,是普遍现象才说明它的危害性很大。为什么我们的中、小学,不能象欧美、新加坡、香港等地方的中、小学一样,只上半天的课呢?在这样平等的条件下,那些原来能考上大学的学生一样能考上,考上大学的同时还能在体育、文艺、劳枝等方面也能得到培养,得到更全面的的发展。而那些原本考不上大学的大多数学生,就更能得到自己的收获,他们可以不再去陪考大学的同学,去搞题海战。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来发展特长了。     我认为高考还是要考的,但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要加强监督,要立法,要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教育,全面的发展。对那些只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考试上的学校领导,要象惩治犯人一样严加处理。这样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特长的、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下一代了。我们的教育也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浪费了。欢迎关心国家、民族大事的人都来讨论这事,这是中国天大的事。讨论这事,就是下地狱也要向前走。                作者:杨树根       联系QQ 272977026 仔细看过了,教育的短视病是该改一改了。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