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科技时代的伦理观 [打印本页]

作者: 赵梓昕    时间: 2009-9-21 16:08
标题: 科技时代的伦理观
陈慈美李奥波(Aldo Leopold 1887-1948)生于爱荷华州的柏灵顿(Burlingto);一九Ο九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森林系;一九Ο九-二四年服务于美国林务署(ForeSt Service inSouthwest);一九二四-三三年服务于林产品实验室(Frest Products Laboratory inMadison)一九三三年开始任教于威斯康新大学,教授野生动物的经营管理,直到去世为止。于一九四八年所完成的「砂地郡历志」(ASand County AlmanaC 1949出版),是他有关生态保育思想的结晶。在美国「荒野哲学」(Wilderness philosophy)的传统中,李奥波与梭罗(Henry David Thoueau 1817-62)和缪尔(John Muir 1838-1914)齐名,而「砂地郡历志」一书的重要性,则仅次于梭罗的「湖滨散记」(Walden)。「砂地郡历志」全书以极为优美的散文,阐释三个观念:从生态学的立场,说明「土地是社群」(land is a community)的观念,也就是说,土地是由动物、植物、土壤、水和人类所共同组成的,人类是这个社群中的一个成员,必须与其它成员互赖共生。 从伦理的立场,说明「土地伦理」是人类伦理演进的必然发展,我们对土地必须要有感觉、了解和接触,才能产生爱和尊重,也才有可能建立「土地伦理」。 文化是从土地孕育出来的,世界上有那么丰富的各种不同文化,反映出孕育它们的土地是何邓的丰富多样。为了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延续,必须维护土地健康运作的机能,保育就是要使人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 李奥波指出:「对于『土地伦理』的演进最严重的障碍就是:我们整个教育制度和经济制度完全与土地意识背道而驰。」很不幸的是,这样的批评完全适用于现今的社会。李奥波在「土地伦理」中另一个重要的洞见,是对人类历史的解释,他说:﹁到目前为止,找们一直只从人类企图心来解释历史,其实土地的特性以及人类与土地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和住在其上的人的特性一样地,两者都强有力的共同决定了历史的事实。植物演替(the plant succession)主导着历史的方向,但很少人以这种观点来看历史:只有把土地视为社群的观念,融入我们的思想领域,并内化为我们的信念,我们才有可能学会这样的观点。」李奥波鼓励人要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但不是去进行「休闲旅游活动」,而是真正在大自然中使心灵重新得到滋润喂养,享受心理上的满足和知性上的丰盛、自由,并以谦卑的态度来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的生存才有可能永续。一心想追求「永续发展」的现代人,是否应该驻足深思:如果没有「永续生存」的机会,「发展」的意义何在?<div id=[/img]
作者: lise559653    时间: 2009-9-21 19:24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