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纪念侗族人民的好儿子粟裕同志逝世20周年专辑 [打印本页]

作者: mayingchasmy    时间: 2009-9-21 04:02
标题: 纪念侗族人民的好儿子粟裕同志逝世20周年专辑
502工作室编者按:  1984年2月5日16时33分,病魔夺走了侗族人民最优秀的儿子、党、国家、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政治家、杰出的军事家、诗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粟裕同志的生命。20年过去了,粟裕同志逐步恢复了他的历史原貌,蒙冤36年的1958年事件终于在1994年末逝世10年后得到“受到错误批判”的结论。他“长期受到不公正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影响了粟裕的作为,影响了历史的评价,盖棺都不能论定。今天侗乡发展论坛在新年第一天发起“纪念侗族人民的好儿子粟裕同志逝世20周年专辑”活动,意为缅怀这位伟人,学习他的成功之道,学习他的爱民之心,学习他的谋略之术,学习他的用人之法,学习他的信仰之坚,学习他的创造之神,学习他的治学之精,学习他的辩证之灵,学习他的人格之高,学习他的思想之深。特开设这个栏目,让大家在这里交流、学习、宣传、运用粟裕精神,为建设小康侗乡服务。先刊发粟裕老部下、老同志、军科院原副院长高锐先生的讲话。届时收入《粟裕研究资讯》2004年第一期纪念侗族人民的好儿子粟裕同志逝世20周年专辑。     要宣传粟裕——在《粟裕传》出版座谈会上的即席发言         高锐(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 粟裕同志是我们军事科学院的老领导,我到军事科学院工作以后,他就来了,前前后后,在军事科学院大概二三十年吧!此前于解放战争时期,我也在他的指挥下打过仗,粟裕同志是我的老首长。关于他的历史,我们军事科学院政委温宗仁同志已作了简要介绍。我们开这个会,是来庆祝他传记的出版。这本书,我也可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我是在8月下旬拿到的,急急忙忙看了一遍。这是部大书,1000多页,83万字。现在我也是80多岁的人了,视力不行,一天看十几个钟头的书困难了,看一会儿就头晕了。就是这样,我还是坚持,放不下书。这部书写得好!读了这部书以后,我感觉到过去虽然在粟裕同志领导下打过仗,做过工作,也知道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中了不起的一位将领、一位统帅。但对他的全部历史,我们知道的还是不多。通过这本书,我感觉到粟裕同志确实是我们共产党、我们人民解放军非常优秀的一个共产党员的典范,是我们军队指挥员将领的典范,不仅如此,而且应当说是中国人民的一个典范。我对历史不是很熟悉,可是这些年我对中国的历史、世界的历史逐步翻阅了一下,我现在是斗胆地讲,像粟裕同志这样的一个人物,不仅是中国历史很少有,而且世界历史也很少有。尽管二次大战以后,在苏联也出现了有名的人物,但他们的经历同粟裕同志的经历比较起来是逊色的。我读了这本书以后,脑子里感觉到,过去讲“金足无赤,人无完人”,我觉得在我们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还是造就了一批完人,我觉得粟裕同志应该是一个完人。他不只是一个军事家,而且是一个政治家,他很全面。他各方面的经历既丰富、又光辉,他创造的业绩,也不只是在军事方面。应该说今天我们这本书的出版,应该引起全国的重视,各部门都应该来学习这本书。这是我读了后一个主要印象、主要感受。他过去战争时候的业绩,刚才我们的同志讲了几个例子,从这本传记我们可以看到,在红军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二十多年的战争中间,在许多重大的作战、重大战略转折的关头,他的指导思想,他在战略上的贡献,在战役上取得的成绩,从这本传记上面使我们真心地感受到,真不简单!所以我读了后感觉到,我看到了中国、世界的军事历史,很少有这样的人物。所以说,这是我们军事历史上的一个典范。我们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的战争中间锻炼成长了一批军事家、名将,我们粟裕同志是许多军事家、名将中的典范。这是我读了这本书的第一印象。这本书写得很实在,很具体。读了这本书使我们对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了解更深刻、更具体。我们现在学了我们不少当时的书、我们战争时的书,实际上我们对战争时的书学得还不够,就是已经学了的书,记载也比较简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读起来并不完全能够理解。而读了这本传记,使我们能够对我们过去二十多年的中国革命战争,它的艰苦历程,有一个更具体的了解,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了。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一个经历。所以,这部传记出版的意义非常大,对我们学习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这样的历史,这部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材,很重要的历史书。我们希望这种历史书能够多出几部。因为我们中国共产党许多领导人,从毛主席起,许多高级将领都在这二十几年的革命战争里面了,都经历了非常曲折、非常艰苦的战争。通过他们的传记,才能真正反映出我们革命战争的艰苦性和曲折复杂,使我们真正懂得中国人民的革命是怎么取得胜利的。现在人民虽然没有遗忘,起码我觉得人们已经淡漠了。现在大量宣传的是皇帝,从努尔哈赤到光绪,现在连满州国的皇帝都出台了,皇帝成了中国人的宠物。我们社会主义革命几十年,现在应该说是皇帝“复辟”了。中国共产党这么多优秀的革命家、优秀的革命人物,没有好好宣传,这是什么问题?所以我越读越感觉到受到粟裕这个传记的教育,很感动。因此,我们今天这会议,应该发出个号召,应该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不只是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仅仅是一部分。二十几年的革命,随便通过哪一个老革命同志,他的经历都可以写一部大书。虽然《粟裕传》写了一千多页,八十多万字,但我觉得有些地方写得还是简略,按他的丰富光辉的历史经历,一百万字也写不下来,二千页也写不完工。所以我们这个会议,应该大声高呼,唤起宣传要重视起这个问题来,重视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战争这样一个伟大的、曲折的光辉历史。现在仅仅我们老人还记得,我们身边的年轻人,有的身边的战士,问一问,不知道,好多事情没有人知道了。学校教的是数理化,孩子们上了学,老师就是考试,学生就是分数,教科书里教的什么?这样子,我们的历史传统不就失传了吗?怎样继承发扬光荣传统?这是我第一个意见,我读了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 第二点,我觉得《粟裕传》的出版,对我们党现在的“三讲”教育、整党,对我们反腐倡廉,对我们党的命运来说,是一枚重磅炸弹,是一个原子弹,它应该起到这个作用,它有这个作用,应该把把这个作用发挥出来。粟裕的一生,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无私奉献,应该好好向他学习。以前我们都亲眼看到的,他也经常讲,穿衣服穿那么好干什么,他说我不是为衣服服务,为什么要为衣服服务呢,有衣服穿就行了,为什么要追求那些东西?他生活的简朴,在我们高级领导干部里面,在我们首长中间,也应该说是很典型的,这对于眼前那些一贪污就上千万、几千万这样的王八蛋来说,应该拿《粟裕传》把他们打倒,这些王八蛋在《粟裕传》面前是无耻狗彘。我觉得《粟裕传》应该不只在我们军队里面,在我们老干部中间,尤其不应只在军事科学院这范围,让大家读,应该提到社会大力宣传,通过各种各样形式宣传这部传记,动员大家读这部传记。现在一播就是几十集的连续剧,康熙完了演乾隆,乾隆完工了演雍正,康熙、乾隆、雍正成了我们中国人的什么“玩意儿”了?我们几十年的革命就是要打倒皇帝,现在反倒成了中国人的宠物了,为什么?粟裕同志传记里的内容能写几百部连续剧,为什么不写?看起这些东西来,确实让人感到气愤!因此,希望我们宣传宣传,希望我们文艺界的同志,从这部传记里面吸取资料,吸取养料,大力创作一些宣扬粟裕,也就是宣扬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这个历史。使我们年轻一代、后代,不要忘了这段历史,不要忘了前辈怎样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革命,把我们的光荣传统,通过这些形象,能够传下去。我们军队、我们军事干部、我们军事科学院研究人员以及我们老同志,要认真学习粟裕同志怎么始终保持晚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高尚情*,始终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要胜利。粟裕同志具有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不管遭受多大挫折,确信共产主义一定胜利。这对我们共产党人,对我们中国的社会,对我们全中国人民都非常有意义。 现在资本主义尾巴翘得很高,世界上唯美国马首是瞻,好像美国一切都好。美国一切都好吗?前天就有位研究生把他的老师用枪打死了,这就是美国的社会。美国翘尾巴,中国有些人就醉心于宣传美国、向往美国,忘了自己的老祖宗,忘了中华民族,难道不值得我们警惕吗?因此,我觉得我们《粟裕传》的出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希望在全国能够进行各方面的宣传。我们共产党有这样好的典型,有这样好的范例,有这样好的模范,为什么不大力宣传呢?这就是我初读了《粟裕传》讲一点自己的感受,我自己的看法。因为这本书可能现在好多同志还没拿到手,还没看到,我想看到以后,大家也可能比我感受的还要深。谢谢大家!(二000年八月三十一日,未经本人审阅根据记录整理)特别说明:原载《粟裕研究文萃》第5辑,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仅供侗乡发展论坛网友和《粟裕研究资讯》读者阅读。 [em13] [em13] [em13] [em13] [em13] [em13] [em13]<div id=[/img]
作者: hegirahived    时间: 2009-9-21 05:59
一封来自新四军的家书一九四一年初皖南事变以后的会同县城。春节已过数日,元宵将至,天气却依旧那么寒冷。这天早饭后,粟粒趁爸爸粟沛外出之际,溜出居住的“祛病”药店,前往奶奶住的粟家窨子(东门内城墙脚),去和一起在县简易师范读书的同班同学粟翠兰、李慧芳一道玩。粟翠兰是粟粒的小姑姑,李慧芳则是大姑姑粟翠琴的女儿,粟翠琴嫁在会同县洒溪乡柿子村,离县城二十多里,所以李慧芳从小就住在外婆家读书,也一直和小姨粟翠兰、表姐粟粒一起读书,一同长大,三人年龄差不多,经常在一起玩。粟粒来到粟家窨子,向奶奶问候了一声,直奔小姑姑的房间,见到爸爸粟沛在小姑姑房里讲话,不敢进房,便等在门口,但却能看见里面的情形,只见爸爸从皮夹克内掏出几本小册子书和一封信交给了小姑,低声说:“这是你二哥托人捎给你的。”并嘱咐说:“莫把别个晓得。”爸爸一走,粟粒和李慧芳两人,出于好奇心,双双围拢去纠缠着粟翠兰:“满姨,把细舅舅的信拿给我看一下。”李慧芳急忙说。粟粒趁势一把夺过信封,撕了开来,只见里面竟是一张白纸,粟翠兰连忙抓住白纸的左下脚说:“二哥也粗心大意,把白纸当成信灌在信封里面了。”谁知粟粒和李慧芳眼尖得很,一眼就瞅到粟翠兰双手抓着的纸角有名堂,便掰开粟翠兰的手指,只见一行针尖扎的小孔,隐约可现出“在阴暗处用米汤浸泡”字迹形状。粟粒和李慧芳迫不及待地马上要用米汤去浸泡,粟翠兰却说必须到半夜时候浸泡才行。一整天,两人守着粟翠兰形影不离,晚饭后也一直陪坐在火箱里,打瞌睡也支撑着不肯去睡,然而却终于进入梦中。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不知何时自己已睡在床上了。粟粒穿好衣服就去找粟翠兰:“我昨夜冒回去,怕我妈妈骂,你把信给我看一下,我就回去。”粟翠兰说:“我泡在水里就烂了,变成了一把渣,我就丢进茅厕里了。”粟粒和李慧芳又到茅厕里看,却什么也看不到。两人便邀约,我们也写封信去找叔叔(舅舅),要他也给我们寄些进步好看的书来,于是回去分别写了信寄出。粟粒的信中这样写道:“敬爱的叔叔,你给小姑姑寄了书来,他和我们是同班同学,她能看懂,我也就能看懂,请您也寄些书送我……”信寄出的第二天晚上,当时任会同县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兼简易师范学校的校长明译荣闹烘烘地来到祛病药店兴师问罪,还未进药店大门,明译荣就高声大叫地喊:“大炮!大炮!”(父亲粟沛曾在大革命时期担任会同县农会筹委会主任,经常为被欺压的穷人打抱不平,故人称外号为“大炮”)“你的千金和外甥女给你弟弟粟裕写信,你看这事怎么处理?”粟沛回答说:“你把信交给我,让我来处理。” 明译荣蛮横地说:“人可以交给你处理,信可不能交给你!”他监督着粟沛,喝令粟粒跪在堂屋里,用木棍痛打了一顿,直打得皮开肉绽,明译荣才扬长而去。同时责成粟沛把粟裕带来的书信缴至县党部,粟沛无奈,只得从家里拿出《社会发展史》、《中国向何处去?》、《团结到底》等进步书籍交了上去。从此,粟翠兰被迫逃亡贵州榕江以避追捕,而父亲粟沛则被迫卖了40担谷田祖产请客送礼,又被罢免县财政局局长职务,才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封信来自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将军的家书,其内容现今已无人知晓,因唯一看过此书信的粟翠兰已于一九四九年解放前夕因病去世。回顾这段史实,粟裕将军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年代,国民党积极反共、消极抗战的危难时刻,仍不忘教育家人追求进步,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在粟老总逝世20周年纪念之际特写下这篇短文以示缅怀和追念。(粟粒口述 谈立整理)特别声明:版权为湖南省怀化市502(粟裕)研究室《粟裕研究资讯》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em14] [em14] [em14] [em14] [em14] [em14] [em14] [em14] [em14] [em14] [em14]
作者: quieti1849    时间: 2009-9-21 07:56
读吴跃军《诗人粟裕是金米》:作为侗族诗人选集的主编,我为粟裕晚年述怀的诗命名《伏龙吟》。这首诗名流甚广,但《粟裕传》仍为《抒怀》。这是粟裕作为诗人的重要象征,将来要写入侗族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学史。因为粟裕的家乡老地名是伏龙乡枫木树脚村,故称为《伏龙吟》是很贴切的--------------------------------------------原来如此,我也喜欢这首诗。平心而论,粟裕写的《韦岗初胜》,比陈毅的“脱手斩得小楼兰”,文笔上是差了。而《伏龙吟》确实是精品,道出了人世苍桑,又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诗的精华在于最后一句“乐将宏愿付青山”。不在文笔,而在包含的人生哲理。我读高中时喜欢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如今转为喜欢粟裕的《伏龙吟》。前者是浪漫主义,后者是现实主义。在军事战略思想上,毛泽东与粟裕也是这种差别。就一名军事战略家(不是讨论战术)而言,毛泽东比粟裕要低一个档次。毛泽东对柳亚子说“风流人物”不是毛某,而是人民大众。我不信,并认为他有失光明磊落。因为如果真的是写人民大众,写诗时的心情就会有所不同;读来意境也大为不同。毛这样说,是因为他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真正写诗时断不会是这样构思的。“乐将宏愿付青山”这句有水平。原因在于,这里包含了一个历史观:是追求“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是“乐将宏愿付青山”?如果是后者,那么就很好地解释了粟裕“不愿在彭德怀受难的时候说自己的问题”。如果是前者,就可解释陈毅在七战七捷的文件上批示“这并不好,也无必要。”可解释毛泽东为什么在文革中迫使邓小平说“永不翻案”。当然这种政治诺言,事后并未真正奉行。文天详本人人格或许很高,但他这句名言,体现出对“照汗青”的疯狂追求,认为这“重于一切”,会导致强权对历史写作的干预,对历史真实性的抹煞。对人格、人性的损伤也很严重,会将好人变成坏人,将真实的历史变成虚假的历史。这种历史观,也是中国自文天详以后走下坡路的一个重要原因。粟裕还认为“每个人的历史,是由他自己的行为书写的”,这话也很有水平。这比“历史是人民写的”水平要高一个档次。因为,后者是“主观真理观”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数量上,人民占据绝对多数,“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典型的主观真理论。须知过去的历史是客观的,不是后来的人,谁想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的,人民也不例外。如果信奉“历史是人民写的”,就会诱发封建统治者努力实行“愚民政策”,以此来促使人民相信少数人书写的历史。因此这种历史观也不正确。典型的例子是司马迁因写《史记》而被处以宫刑。“历史是人民写的”这句话,必须限定条件,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是正确的: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不是指人民是“对过去发生的客观历史的最有话语权的评论者”。要评论过去发生的历史,人民不占有特殊地位。
作者: 西卡    时间: 2009-9-21 09:53
Re:鼓楼人生大境界——通读《粟裕战争回忆录》的感悟《粟裕战争回忆录》有二个缺陷:1、无淮海战役。粟裕派作家不少,就不能搜出粟裕对淮海战役的系统总结来,然后发新版《粟裕战争回忆录》,把它补进去?这可是粟派梦想的一件事。2、与《肖克回忆录》相比,仅是“战争回忆录”,太遗憾了。看人家肖克,在自己的回忆录中,狠讲58,畅所欲言,多好啊!《粟裕战争回忆录》的最大特点,在于不搞具体的战术讨论,集重点于阐述自己的军事思想。对后来的读者来说,具体的战术是要过时的,但军事思想不会过时。第二个特点是反驳了一些错误看法,我想,这些看法一部分是58年后的诋毁之词;一部分是战争年代即有的争论。Re:鼓楼人生大境界——通读《粟裕战争回忆录》的感悟《粟裕战争回忆录Re:鼓楼人生大境界——通读《粟裕战争回忆录》的感悟《粟裕战争回忆录》有二个缺陷:1、无淮海战役。粟裕派作家不少,就不能搜出粟裕对淮海战役的系统总结来,然后发新版《粟裕战争回忆录》,把它补进去?这可是粟派梦想的一件事。2、与《肖克回忆录》相比,仅是“战争回忆录”,太遗憾了。看人家肖克,在自己的回忆录中,狠讲58,畅所欲言,多好啊!《粟裕战争回忆录》的最大特点,在于不搞具体的战术讨论,集重点于阐述自己的军事思想。对后来的读者来说,具体的战术是要过时的,但军事思想不会过时。第二个特点是反驳了一些错误看法,我想,这些看法一部分是58年后的诋毁之词;一部分是战争年代即有的争论。》有二个缺陷:1、无淮海战役。粟裕派作家不少,就不能搜出粟裕对淮海战役的系统总结来,然后发新版《粟裕战争回忆录》,把它补进去?这可是粟派梦想的一件事。2、与《肖克回忆录》相比,仅是“战争回忆录”,太遗憾了。看人家肖克,在自己的回忆录中,狠讲58,畅所欲言,多好啊!《粟裕战争回忆录》的最大特点,在于不搞具体的战术讨论,集重点于阐述自己的军事思想。对后来的读者来说,具体的战术是要过时的,但军事思想不会过时。第二个特点是反驳了一些错误看法,我想,这些看法一部分是58年后的诋毁之词;一部分是战争年代即有的争论。
作者: poultredry    时间: 2009-9-21 11:51

作者: lghcaoji    时间: 2009-9-21 13:48
——向502请教,关于粟裕的一些争议     北京网友“粟裕7758”关于粟裕,存在以下争议:一、我搞林粟之争,是从讲“七月分兵”开始的。因为不把这件事讲清,那么粟派就无法击败林派。而所有的战争传记,包括您写的《苍松劲草:粟裕研究笔记》在内,对此都不愿多讲。要想一本书畅销,就要挠到读者的痒处。“七月分兵”就是痒处,希望你能补充这个空白。林派是粟派的对手,也是最好的观众,如果连他们都被说服了,那么写出来的书就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有一些自己很得意的帖子,如:《关键时刻掉链子--讲讲南麻、临朐战役的失败》,该帖的最大不足,在于:在战略上确实把“七月分兵”这一行动否定了。但这还不够,还不足以将林派说服。因为,在战术上,粟裕当时手中有4个纵队,除非有人强迫粟裕“再打一个孟良崮那样的大仗”,否则并不是“注定了打败仗”。粟裕在南麻、临朐二役中,为什么非要将歼敌目标定为一个整编师(军),为什么不降为一个旅(师)???《粟裕传》披露,8月4日,粟裕起草了《南麻、临朐战役初步总结》,里面讲道:“过去九个纵队集中使用时,每战只要求歼敌一个整师,与歼其援敌之一部或大部。但此次分兵后,由于过分乐观与轻敌所致,仍作歼敌一个师(南麻)与对付其援队之打算,故兵力与要求不相称,致不能取胜。”众所周知,毛泽东早就说过“战役指挥由粟负责”,那么粟裕上面的话作何理解???到底粟裕是在反思自己“过分乐观”还是有所影射?影射谁?我们需要知道内幕:本来“战役指挥由粟负责”,但这次到底怎么了?据《传檄到中原》的描述,陈粟二人在“分兵”问题上争议很大,这是我看过的所有书上,唯一讲到陈粟在“分兵”问题上争执的一本书。象王德作为铁杆陈毅派,一个劲地贬粟,在其《华东战场参谋笔记》,就只讲宿北战役后陈粟的争吵,不讲这次了!我想知道得更详细些,不知你是否知晓??这次争执,加上“渡江跃进”的争执,与1948年5月陈毅被调走,是不是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一直怀疑,这二次关于战略问题的争执,粟裕与中央再次意见不一,陈毅不懂战略,只知听话,二次争执构成了陈毅被调走的导火索。因为战争最讲实事求是,光知道“听话,执行命令不走样”,这显然不是高明的主帅。二、金门战役之前,粟裕那“三个不打”的指示如今广为人知了。但这还不够,因为林派在流传着一个传说:肖锋是在造假,就算不是造假,毕竟那是孤证,无法令人信服地相信历史上真存在这个指示。对于林派的这一攻击,粟派很难还口。不知吴先生对此能指点一二?另外,叶飞打金门时,粟裕当时在干什么?是在参加会议,还是在“维持地方治安”?三、宿北战役后,粟裕和陈士榘关于“留淮北还是回鲁南”的争论,是陈士榘极得意的一件事,在其《天翻地覆三年间》和王德那本贬粟圣经中均有记载。我想驳,但限于史料不足,感到很吃力,不知你是否能指点一二?1、印象中,虽然陈士榘私设电台,给毛通电,但毛并未私下里发给陈士榘电报,后来发电,也是给陈粟陈,而从未只发给陈士榘(或加上唐亮)一人。是否?2、北上鲁南,这个决定,到底是粟裕第一个作出的,还是毛泽东来电强令?按贬粟圣经的说法,是“大家同粟裕作了坚决的斗争,才迫使粟裕改变命令”。不过,好象是粟裕第一个决定北上,然后毛泽东来电同意;而不是毛泽东或陈毅强令粟裕北上,粟裕听从。不知你有否更确切的史料?3、粟裕虽然北上,但最初歼击目标并不是整26师,好象是整59师。是毛泽东来电主张打26师。印象中如此,但我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史料了,不知你是否清楚?四、二淮危急时,粟裕“北上驰援而不及者”。好象陈毅曾认为粟裕对二淮失利负主要责任,不知你知否?另外,我一直怀疑,粟裕是故意北上迟缓,故意丢二淮的。他曾说过:“解放战争开始,敌强我弱的形势很明显,打歼灭战的规模必须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我一直认为,即使1、6师赶到淮阴,并在淮阴同敌人作战,不仅不会讨便宜,还会吃大亏。华中主力在苏中仗打得比较顺利,没有吃过什么大亏,由小到大,逐步发展作战的规模,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粟裕上面的话,更加让我怀疑,他是故意北上迟缓的。杜聿明在《淮海战役始末》中,自供述自己有意晚去徐州,推卸丢徐州的责任。我想粟裕也有此想法。二淮失守之前,9月8日,粟裕再次致电陈毅:“军长将主力转至沭阳、宿迁间阻顽军前进之方案,在实质上将使敌人迅速占领二淮及运河线,变成放弃华中而使山野主力被迫撤回山东。如此,苏中主力势必造成我军因无后方补给,在强敌三面包围下没法北撤,只有渡长江前进。如军长仍坚欲北开,则我们坚决要求调二纵全部留下,由韦国清统一指挥,钳制敌人。假苏中主力北移,以求阻击南下之敌,否则华中局势变化,责任难负。”根据粟裕9月8日的电报来看,粟裕对于二淮的危急,是有一定的预见的。但是,当二淮危急时,粟裕却在率兵攻海安!!这怎么解释?既然粟裕有此预见,那么他就应该“按兵不动,放弃攻海安,以待局势恶化,免得临事仓促,求援不及”。比如,王必成六纵在孟良崮战役之前,就放弃了攻打敌人据点的计划,结果后来出现了歼灭74师的战机,六纵得以快速北上。那么粟裕呢?粟裕难道还不如王必成高明???五、如今的舰船上,大家对陈小鲁与粟惠宁结亲一事感到不太好理解。据阁下言陈毅曾在58年有“让粟裕吃屎”的名言。按理说,如果二家交恶,那么就连下一代也相互看对方不顺眼。能否告知一二?1972年1月6日陈毅逝世,二人结婚是在1971年?这么说来,结婚还是陈粟本人主持的了?粟裕从狱中救出陈小鲁是哪一年?有的网友说陈小鲁是“倒插门女婿”,可有此事?六、如今,在网上,粟裕“辞帅”一事可是广为人知了。但这还不够。据称本来元帅名单上有11人,有粟裕、邓小平,无陈毅。后来邓不当元帅,“粟裕”换成“陈毅”。还是周恩来的建议,认为外交部长应该有军衔,否则外交不利。周又不是傻瓜,他不会不知,他这个建议的实质,就是“以陈代粟”!!还有的网友说:“周恩来在军队中也有一帮人,元帅级的是陈毅、徐向前、贺龙”。按这种说法的话,似乎是周恩来加了加强个人势力,才坚决主张陈外长当元帅,而粟总参谋长不当元帅了。林派如今还有一个法宝:“粟裕无威望,当然当不了元帅”。如果您能提供些55年评衔的史料,那么就会对林派的“粟裕当然当不了元帅”论构成致命打击。如果你为粟裕写书,偏不写55年内情的话,那么你的书还不到“无往不利”的地步。因为人们还会说“陈毅不会打仗,但总揽全局,更显王者风范”。如果把55年陈毅怎么从粟裕手里争来元帅军衔一事,给“拌露出来”,那么“王者风范”的面具,也得摘下来了。另外,粟裕1955年辞帅的信,我认为和1948年5月辞“华野司令员兼政委”是相同的,全是给陈毅让位。当时是不是陈毅委托叶飞等人“作粟裕的思想工作,别跟陈军长争”????你是侗人,还有粟刚兵、鞠开、朱楹,想必有人知道粟裕那信的原件吧。建议你们把原件在网上公开,否则林派还会有人说“历史上并无此事”。七、《陈赓传》记载:1955年的一天上午,彭德怀副主席办公室 秘书打来电话说:“彭总要陈赓大将去一下。”陈赓立刻放下手头工作,很快来到彭德怀面前。他一见彭总,心里顿觉不对劲,彭德怀严肃地板着面孔。没等陈赓开口,彭德怀就把手里拿着的一份报告交给了他,严厉批评道:“你看看怎么写这样的报告?乱弹琴……”陈赓一看,愣了,他从未曾签署过这份报告,不知道这回事。但在彭德怀面前,他无法申辩,只好接受批评。陈赓回到办公室 ,很窝火,气得手都有些颤抖。他先把秘书任金池叫去,敲打着从彭德怀那里取回的报告质问:“这是怎么回事?”……粟裕办公室的一位秘书一脸羞愧地走到陈赓面前,低声说:“报告是我写的,盖了你的章子,送给彭总看的。”没等他说完,陈赓便大声批评道:“你的胆子太大了,这么重大的事儿,不经我同意,竟敢以我的名义给彭副主席写报告,你这不是骑在我的脖子上拉屎吗!……”陈赓狠狠地把这位秘书批评了一顿。因为当时粟裕外出疗养,由陈赓代总长。粟裕的5个秘书都到这里来请示工作,有一个秘书就自作主张,给“报告”私盖了陈赓的图章。……陈赓和任金池先到军人服务社转了一圈,什么也没买。又去了王府井大街的东安市场,这时候他冷静下来,一边走,一边自责:“我怎么发这么大的火?我好多年没有发过脾气了,不该发这么大的火……”------------------------我在网上得知,鞠开1948—1962年间一直担任粟裕的秘书。 想必他知道上面所提的事。《陈赓传》里这么讲,对粟裕的清名不利。如果大家都不站出来讲一讲,那么网上的“彭德怀派”会以此来攻击粟裕:秘书尚且如此嚣张,粟裕本人可想而知。看来58年批他“向国防部要权,有个人野心”并没冤枉粟裕!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份报告里讲的是什么?我怀疑,当时粟裕被排挤,“病”只是借口,而秘书气不过,就玩了这么一手。报告里骂了彭德怀一通,说他“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实际上还真有网友这么评价彭德怀。不知你是否能指点一二??八、《粟裕战争回忆录》里讲“林彪当逃兵”,那篇文章,原本是用来纪念陈毅、朱德的,名为《激流归大海: 回忆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 并不是专门为回忆录而写的。据《粟裕传》记载,林粟二人关系还是不错的。粟裕此举,反正我是看不过。我搞林粟之争不假,却很尊重林彪。一则当时连周恩来的“伍豪启事”都有,说到“当逃兵”,还真不一定在中央高级干部中独林彪一人;二则连韩信也先投项羽,后投刘邦,而“月下追韩信”也不是丑闻而是佳话。我认为林彪“当逃兵”根本不是大不了的错误!不赞成粟派以此来攻击林彪。我想知道:1、这篇《激流归大海: 回忆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具体是哪一年写的?2、粟裕是什么时候,才决心写《粟裕战争回忆录》的?3、把这篇文章,一字不漏地录入《粟裕战争回忆录》,是粟裕本人的意思,还是楚青的意思?我只知道,粟裕逝世时,回忆录并未最后完成。九、十年内战中,有个南阳事件,粟裕对叶飞玩了一手“鸿门宴”,把叶飞抓住了,扭送刘英处。后来遇到土匪,叶飞逃了。后来刘英认为粟裕是故意玩花样,放跑了叶飞。批斗了粟裕一番。好象还真不是粟裕耍花样,粟裕还真是忠实地执行了命令。这是粟裕不光彩的一件事。你是粟派作家,但我建议:不要“为尊者讳”,要懂得“过犹不及”。就拿林派作家张正隆写的《雪白血红》来说吧,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非要把“没理”说成“有理”,有些过头,以至于今天受到一些非议。比如二打四平,对于这一败仗,他大讲林彪的英明,“保住了主力”。其实如果不是斯大林反对蒋军过松花江,“保住主力”一说无从谈起。真正保住主力的,不是“林彪的英明”,而是苏联的干涉。这本书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粟派曾狠狠攻击四野受过苏联朝鲜的恩惠,但实际上三野也未能免俗,只不过数量没四野大而已。如果你写书,千万不要回避三野得到的大连炮弹和从朝鲜进口战争物资一事。希望你作写的书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就要求不要“为尊者讳”。“万川归海,有容乃大”这才是一名作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十、粟裕“二让司令”,我就认为粟裕做错了。说到政治,王剪“向秦王索取田亩”是他学习的榜样。就算不讲“政治”只讲做人,现代人也是主张“当仁不让”的,其实古人也讲究当仁不让。粟裕此举,自讨苦吃,导致自己一辈子被陈毅压着。这是粟裕的一大失策,这种所谓的“人格”,并不是现代人学习的榜样。林派曾以此来攻击粟裕,我认为粟派没必要反驳,因为这确是粟裕在政治上的失策,人格上的不足。“勤勤恳恳打仗,战战兢兢做人”是他的名言,但这不是我辈学习的典范!
作者: medica8468    时间: 2009-9-21 15:45
问:1,粟裕打仗这么厉害,为什么?2,他的对手是什么人?在和他交手之前都做了些什么?3,解放战争以前,粟裕做了些什么?答:1、我对这个提问感到不易准确理解,可以有二种理解:一是哪里能看出厉害来?二是质疑其军事才能的得来。2、苏中战役中的对手是李默庵,一战涟水是张灵甫,宿北战役是戴之奇和胡琏,鲁南战役是马励武,莱芜战役规模大些,上面是陈诚和王耀武,具体指挥者是李仙洲,孟良崮战役,张灵甫,其上级是汤恩伯,再往上是蒋介石和顾祝同也惊动了,蒋亲自指挥。南麻临朐是败于胡琏、李弥之手;豫东战役又是一次蒋介石亲自指挥,对手是邱清泉区寿年黄百韬。济南战役是王耀武;淮海战役就实兵指挥而言是粟裕对杜聿明,就官职而言是邓小平对刘峙。渡江战役也与此类同,我军指挥者,可从官职和实兵指挥二个角度讨论,连同上海战役,国民党一方均是汤恩伯。4、解放战争以前,抗战中粟裕是新四军一师师长,自抗战中期开始,兼管新四军六师。曾任苏中区党委书记、江浙军区司令员之职。参加了方志敏的北上抗日先遣队,没参加长征,从没去过延安,党内缺乏靠山,本人人际交往能力一般,对其升迁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与党内其他高级将领相比,最大不同是:与中央十余年未见面,独立成长,始终在前线打仗。不是“中央提拔、培养”的,严重影响了升迁。如果没有以上因素,1947年1月华野整编时,根本不会任陈毅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而是直接任其为华野司令员兼政委,将陈毅调往华东军区或晋冀鲁豫军区,如同1948年5月一般。问:谢谢粟裕7758。但还是有不清楚的地方。1,我们知道,解放战争以前应该是抗日战争,在抗战期间,粟有过什么样的战役及战功?2,据现在一些解密的资料证实,他的对手多是在抗战中与日本打了大仗、恶仗的部队,a,为什么一碰到粟的部队就那么不经打?b,粟部在与那些国军对垒时,有心理上的负担吗?3,粟是有大功的人,至于他是什么民族,这很重要吗?无论他是汉族还是侗族,我觉得,没有必要一定要查得那么清楚吧?他自己不承认自己是侗族,有根据吗?答:我压根没讨论粟裕的侗族出身,这与民族出身并无关系。我所讲的是,粟裕没参加过长征,没去过延安,因而在中央缺乏靠山。彭德怀长征时是红三军团长,一抗战就成了八路军副总司令,这是什么升迁幅度?林彪长征时是红一军团长,一抗战就成了115师师长,其原指挥的红一军团仅是115师的团队,林彪又是什么升迁幅度?而徐向前原本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一抗战,却只任129师副师长,官降一级。这又做何解释?西路军的覆灭,是中央故意为之,为什么中央要灭掉西路军?解放战争一开始,陈毅连打败仗,粟裕连打胜仗,中央明知道陈毅不会打仗,据《一个老兵心中的陈毅元帅》披露,毛泽东在“七大”后甚至跟陈毅说:“你到华东,什么事也不要做,只需呆在司令部,下下围棋,摆摆龙门阵即可。”既然陈毅不会打仗,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可中央想出来的办法,却是“战役指挥由粟负责”。为什么打了胜仗的粟裕,1947年1月当不上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央反而任命明知不会打仗的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而打了败仗的林彪,却在1946年6月被任命为东北局书记?为什么抗战爆发后,林彪、彭德怀二位军团长可以升到115师师长、八路军副总司令,粟裕以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的身份,1947年1月却不可以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上层关系!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官场尤其如此。粟裕抗战中,反倒是以对顽作战有名些,如黄桥、天目山,以至于林派攻击粟裕“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粟裕打鬼子,以车桥最有名。粟裕所指挥的新四军一师,具体毙伤俘日伪顽多少?我一直疑惑,因为不同史料数据不一致,你不如请教502。有一说,是粟裕所在新四军一师,歼敌占新四军全军的三分之一。刘少奇也认为粟裕一师在抗战中战功最大。当然,没有哪仗比得上林彪的平型关出名。问:502把皮球踢给你了,呵呵。平型关出名是因为首创日军吧,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那一仗规模并不大,以前居然有人称之为“战役”,后来又叫“大捷”。你是研究这个的,有一个42集的音像资料也许对你有用,你留下邮箱,我给你寄来。然后你自己下载来看,不宜公开的。   [em21] [em21] [em21] [em21]
作者: 张宗强    时间: 2009-9-21 17:42

作者: wylie56393    时间: 2009-9-21 19:40
粟裕研究者吴跃军2002年在北京瞻仰粟裕同志故居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