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陆勇平:“面对生活与真理,我从不退却”
[打印本页]
作者:
ns3337986
时间:
2009-9-21 19:46
标题:
陆勇平:“面对生活与真理,我从不退却”
常久青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99级国际新闻专业)“君子博学于天,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 勇平者,贵州黎平人氏,侗族。少时,不甚喜读书,绩业较差,有师上门说其父母,曰:“令郎资质欠佳,非读书之才,不如退学为好。”主意有松,遂前曰:“不读书,何也?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非皆为幼善学,岂以一时之不济而废终身之前途。”师羞而止。 拔业初中,势有好转,学渐入道,猛进突飞,毕业考以头名之姿进重点高中。高中三年,大本初立,大道而生,书生泼墨,遂始于此。 高中毕业,求学广外。广外,地处南粤,重经济商道之风而寡人文静思之气;学倾西夷,长外国文字之运技而薄中华文化之根底。此前以为,广外之风,当中西兼合,学生立本国文化之根基,而后西学,然所见所感与之大相径庭,学生中舍中法而盲从西人者甚众,茫茫数年,能洞悉其情状或窥见其弊者鲜见于校园,至于发一策而制之或立一说以诋之之做法更是空空渺渺,无从谈起。 然古今中外,创业者多为垦荒者,其深信大道始于无形,懵懂弱知可启民智,束缚先规可开风气,众人无为可做先锋,遂立志振兴广外文学之风。大一时创办《文学专刊》,大二时创办《云溪文学》,大三时再担任《交流报》主编之重任,良种既播,广施雨露,文学清新之风拂遍校园,崇文尚学之气遂兴于此。弹指三年,其笔耕不辍,文章或抒情,或评物,或论事,或警言;或喜,或悲,或扬,或抑,或褒,或贬,或隐,或显;有慷慨之词,又不乏呜咽之调;有理性大义,又不乏感性伤怀;袭先学之谨慎,又兼得今时之纵情。其博学多思之才,方正贤良之德皆见于笔端耳! 论其人,自曰:“内向。”然纵横谈论,言语滔滔,才思敏捷,不羁不绊,是为男儿本性。其乐于与人结交,但必为坦荡君子。一生视书如命,室中书积蔽壁,铅文聚海,蔚为壮观。素爱以文会友,以酒谈心,曾与友纵酒谈宴,酩酊大醉,枕藉相思河畔至深夜而不得知。 虽名为采访,实为交谈,之前仰名,之后倾慕愈深,遂出四句以形容之:“男儿壮兮志高远,路修远兮催鞭急,求坦荡兮立君子,乐何来兮书相伴。” 我们需要不断地说出真相 十米之外,就可以感觉到他文化人的气息;走近细细大量,其一头长发,告诉你他的性格;广阔交谈,字字句句跳动着他的敏锐的思维,深刻的思想。这就是陆勇平,透着一股男儿气,书生气,英雄气。 不久前,他发表了一篇关于民族文化的随笔,在用大量笔墨向我们展现了侗族璀璨文化之后,作出了深刻细致的反思——如何“为民族文化寻找出路”。作者不单以一名观察者的身份发出了关注民俗文化的呐喊,而更多的是在自觉维系着民族文化与大中华文化以及民族前途与国家前途的命运纽带,这不仅是出自一个文人身上所背负的特殊文化使命和天生具有的“思辩”精神,也因为他自己是一名侗乡人,是他血液里割舍不断的侗族情结让他为自己民族的前途呐喊奔波。 “我的文章就是有这么一股锐气,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敢讲真话不讲假话、套话。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然而由于诸多人为原因而得不到理解,甚至被曲解。很多时候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强加粉饰出来的。这样的表演简直是对侗族文化的亵渎。” 陆勇平身上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气质:虔诚、正直、勇敢、坚韧。这正是他实现自己志向的强大性格基础。他说,我知道有很多的困难在前面,但我的脚步不会因为这些而止息。 陆勇平不仅仅把视角停留在侗族文化上,更多的,他是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来观照一个民族文化的整体性发展以及突破,他说,这样才不囿于一个既定的概念和框架。在谈到中国当代文学时,他表示了他自己的看法。 “可以说,战争文学、革命文学一直是作为政治工具来建设和发展的,缺乏创新,缺少人文气息和人文关怀。78之后一直到89年,文学创作突破了作为政治工具的局限,思维异常活跃,热情高涨,然而却导致了极端的后果。90年代之后,文学逐渐多元化,有个性的作家诸如王朔、卫慧、棉棉等相继走向舞台。” “80年代人文气息重一些,90年代商业气息重一些。我不太赞同有些人所说的‘90年代不如80年代’的说法,90年代的文学更为舒展和自由,人性的东西多一些,或许这就是百家争鸣的重要表征,它对文化的发展是有利的。”当问及什么是健康的文学时,他说,能反映人的内心,个性得以解放的文学就是好文学。 陆勇平便是这种“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文化秉承者,在很多时候,他的不少作品因为触动某些个人利益时多次遭到诽谤,但他依然不倾“左”或倾“右”,志存高远,笃志前行。 转折:难以割舍的人生记忆 “人的一生是富有戏剧性的,一个人如果认真回头看的话,会发现自己的一生中有很多玄妙的东西,自己与自己,自己与周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陆勇平说道。 如同很多追求成功的人一样,他之前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他说自己的人生有几大转折,第一次是小学时,那时成绩比较差,老师经常上门来说这孩子不是读书的料,趁早务农算了。但后来还是坚持下来了。第二次是上初中时,成绩有所好转,但父母也有想法让他上完初中就不要读了,然而,他中考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证实了自己的实力,打消了父母的念头。高中时读的是尖子班,但其数学和物理非常差,经常处于不及格的线上,所以只好选择文科,选择文学。从那个时候起,就开始写作了。 高二的时候,他在吉林《中学生博览》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随后,陆续地在很多的报刊发表文章,《语文报》、《中学生作文指导》等报刊对其创作事迹进行了介绍。 来广外求学是他的第三次人生道路的转折,他说,来广外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事,因为我的分数还没达到,但由于学校对我感兴趣,所以就把我录取了。然而,到广外之后,我才发觉这里不太适合我,因为我的英语并不好,而且这里的文化气氛相当稀薄。他如此形容广外:“广外的文化氛围给我的感觉是走过场,少经典之作,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不是靠几场比赛和表演就能繁荣起来的。还有,这里的学生比较浮躁,急功近利了一点,不能沉心静气地读书治学。”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一批人,为广外的校园文化建设做出努力。 大一时,他与同学共办学校团刊《与你同行》,大二时创办《文学专刊》和《云溪文学》,后两本刊物都坚定不移地走纯文学的方向,打造广外自己的文学品牌。 “在办刊物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特别是《云溪文学》,受到的压力和阻力非常大。我曾经想放弃,但每当有人问我下一期哪个时候出,我就感到自己的责任所在。 他一直准备着要出自己的一本评论集,他说“这是我青春年代的个性体验、记忆追溯和生命探索的层累,是我多年的一个愿望。”然而,因为很多事情缠身,一直未能如愿。 横眉冷对现实与内心 陆勇平一直在精神事业的道路上保持着自己的灵魂*守,敢于“冷对”和“怒责”落入俗常和偏离道义的文学形式。 在一篇文章中,他写道:“一个文学家首先是一个思想家,有一种伟大的思想支配着他的写作并支撑着他的人格精神,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著作等身也是行尸走肉,唤不起人们对生命本体的觉醒和对现实残酷的极力呐喊,这于谁都毫无意义。如果只想作为一个写作者介入写作状态,那么也要使自己成为道义上真诚和善良的人,毕竟文学本身是一种隐性的精神存在,它会牵涉到国民的‘灵魂’质量问题。”他进而指出,“在今天看来,能真实写自己内心世界与人类精神走向的作家少得可怜。” 追求精神的纯净和灵魂的正直,这便是作为一个人有人格尊严的重要表现。 陆勇平坦言自己是个内向的人,而他却是纵横高阔,无话不谈。他说自己很喜欢结交朋友,但却不喜欢结交心胸狭窄,阴险狡诈之人。做人做事都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与朋友谈话推心置腹才能成为君子之交。“最危险的人不是那些让你觉得危险的人,而是那些让你觉得过于安全的人。”这是他的朋友之道。 人生三大件:书、酒、女人 陆勇平爱书到了“三月不食肉味,一日不可无书香”的境地。走进他的宿舍,是密密麻麻的书。他说以前在农村,家里并不富裕,但再怎么穷也要买书。到大学后,更是购书如命,书店成了他的常去之所。 在别人看来,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但他却乐在其中。他说,一个人只有多读书,才能明白更多的道理。如果不读上几百本书,怎么能写出好文章,知识储备不够,容易流于浅薄,过不了几年,就会才思枯竭,江郎才尽。 除了书,陆勇平还喜欢喝酒,这种搭配是理所当然的。他经常邀上文友一道,“对酒当歌”,畅说“人生几何”,虽然浊酒一壶相醉,但万物心自明。男儿快意,尽在其中。 在谈到爱情时,他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中国青年》上,谈了他与一个女孩的故事,故事非常凄美。他说,这是他的一个遥远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心底的一个结。 发表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处《学生工作通讯》<div id=[/img]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