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小资”们不在丽江,就正在去丽江的路上
[打印本页]
作者:
milium1782
时间:
2009-10-11 18:46
标题:
“小资”们不在丽江,就正在去丽江的路上
每逢“假日经济”的时候,“小资”们不在丽江,就在去丽江的路上,以至于同在一个城市的朋友可能好几年都见不着面,但在丽江古城的某一条街道上却可能不期而遇———“ Hi!怎么是你?”然后一番“世界真大,地球真小”的感叹。
“小资”没有太多的钞票到彼得·梅尔笔下的普罗旺斯葡萄园去度假,也没有足够的胆量到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无人区去探险,“小资”的情趣和消费能力决定了他们只会到青藏高原脚下的丽江古城走上一趟。 丽江,这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以其小桥流水的弯弯曲曲,木楼的斑痕累累,石板路的凹凸不平,极大地迎合了初级阶段的“小资”们的审美趣味。 某“小资”杂志介绍说:“丽江在不经意间,造就了中式的世外桃源和西方“小资”情调的绝佳组合……丽江就是美丽的情人,能与她每时每刻耳鬓厮磨简直是人间一大奢侈。” 所以,每逢“假日经济”的时候,“小资”们不在丽江,就在去丽江的路上,以至于同在一个城市的朋友可能好几年都见不着面,但在丽江古城的某一条街道上却可能不期而遇———“ Hi!怎么是你?”然后一番“世界真大,地球真小”的感叹。 丽江,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如今已成为一个著名的“小资”集散地,满大街“厌倦了喧嚣都市”的“小资”们。他们背着双肩包,穿着登山鞋,戴着棒球帽(或者渔夫帽),卡着太阳镜(一般是卡在 T恤衫的领口;如果没戴棒球帽,有时也会卡在头顶;但决不会卡在鼻子上),嚼着口香糖(好像“小资”更喜欢叫“香口胶”),在丽江的街头巷尾不停地大惊小怪——— 路过一幢木楼———哇,好有味道哦! 踏上一座小桥———哇噻,好可爱哟! 看到当地妇女背着一只竹篓———咦,这是什么?好好玩耶! 遇见几个拖着鼻涕的纳西族小孩———哈哎,小朋友,可以和我们合个影吗? 买了一件绘有东巴文字的手工饰物———哦,这才叫艺术啊! 听了一段纳西古乐———啊,我的灵魂都纯净啦!在丽江度过“一个懒洋洋的下午”之后,“小资”无比激动地感慨道:“哦,丽江真是太美啦!如果有互联网,我愿意一辈子生活在这里!”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小资”们:沿着这条小路往前50米,然后向左拐个弯,就有一家颇具规模的网吧。 但问题是———丽江的耙耙,你吃不下;丽江的炒洱块,你又受不了;丽江的绿豆凉粉,你也说有一股怪味儿……你每天闹着买方便面吃,长此以往,即使丽江有互联网,恐怕你也生活不下去。 况且,丽江的平均海拔高度只有2400米左右,你刚来两天就嚷嚷着说自己有“高山反应”,到处打听哪儿可以买到“高山反应急救宁”……如果让你一辈子生活在丽江,整天上吐下泻地闹“高山反应”,那也恐怕不是个事儿。 丽江或许真的是一个值得住一辈子的地方。俄罗斯学者顾彼德在《被遗忘的王国》里写道:“在我动荡的人生里,我没有在任何地方欣赏过像丽江那样宁静、那样幸福的生活。对我来说,那里就是天堂”。据史料记载,顾彼德曾在丽江住过10年,他的朋友———美国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则从1922年到1949年,在丽江生活了27年。 但是,对于现在这些吃不惯丽江的食品、并且动不动就闹“高山反应”的“小资”们来说,如果真的让他们在丽江生活,怎能不叫人替他们捏一把冷汗? 我想,“小资”们站在丽江街头装模作样的朝圣姿态,和他们坐在上海的“1931”咖啡馆缠绵悱恻地怀老上海的旧一样,也是一种矫揉造作的作秀。在丽江那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他们留下的不过是几声矫情的感叹,几行忸怩的步履,以及若干团嚼剩的口香糖。(陈耀明)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