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每人都有一个不同的60年 [打印本页]

作者: frostsaeonic    时间: 2009-9-18 11:09
标题: 每人都有一个不同的60年
下午去社里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合唱比赛时,站在原袁世凯时期的国会大厦里,看着身边嘻笑着的人们,不禁想,历史,真是个奇妙的东西。这段时间,总是间歇性地做一些60周年报道。作为一名80后,关于60周年,我并没有太多直观感受。缺乏那种风云际会,便只能寻求采访历史的见证者,试图从那里得以还原。由于这样的见证者往往需要八旬左右,因此找采访对象并非易事。再加上单个采访对象的阅历是有限的,因此,仅靠采访亲历者很难还原事件本身。我不得不去借助一些已有的文本,大量的翻阅资料,从历史中总结脉络和趋势。然后其整理出来再找人交流,最后发现,所谓60年,其实不光是采访对象的记忆,也有我的成分在内。但是我的贡献在哪呢?我并没有经历过那些岁月。我所有的,不过是总结别人曾经走过的路。再进一步想,我真的总结了别人走过路了吗?我所看到的,只是那些文字的,听到的,只是部分人群的。很多普通人,也从历史中走来,但是他们身后的足迹,风轻轻一吹就没了。对于他们,我记录了吗?我曾和朋友说过,不要轻易相信调查数据,尤其是网上调查。比如,网上调查显示,百分之多少的中国人都有早晨跑步的习惯,这样的调查很多。我说,这种调查形同放屁,很浅显的一点是,中国才3亿网民,还有十亿非网民呢,3亿网民的调查能代表整体呢?显然不能,因为社会构成本身就不同,抽样更是毫无科学性而言,由此得出的统计数字根本不值得推敲。由此类推,媒体们在60年报道中是否也在这方面有缺陷呢?我想是有的。在选择采访对象上,我们都会选择最权威的专家,我也是这样,但是却因此造成了底层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的丧失。虽然许多专家也会代表底层发出声音,但是毕竟不如底层直接表达得干脆敞亮。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60年。那些已过甲子的自不待言,如我等青年才丑者,虽年龄未达,但亦是祖辈父辈生命延续,我们的今天,就是他们的历史的延续。这种延续是以变化为表征的,但是脉总在那里。这就像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一样,看似与前三十年无关,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表现为一种否定,事实上,总是一脉相承的。佛教讲求的因果之理,用来解释这个问题简直像量身定做一样。因此,我很有兴趣让那些匆匆奔波于高楼大厦之间的脚步停下来,我要看清楚,那游离的眼神里,是怎样的心在积淀。我想,这才是还原了历史。     _______写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前夕         
作者: fpmayans85    时间: 2009-9-18 15:43
                论坛审核通过!下方标记,来自博论坛的名片,欢迎进入博论坛交流。         
作者: sconepiupiu    时间: 2009-9-18 20:16
                只能寻求采访历史的见证者,试图从那里得以还原。这让我想起了张纯如,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在还原南京大屠杀真相时,感到了急迫,被采访者均年事已高,于是,在她不懈的努力下完成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作者: scrub89526    时间: 2009-9-19 00:50
                我所看到的,只是那些文字的,听到的,只是部分人群的。很多普通人,也从历史中走来,但是他们身后的足迹,风轻轻一吹就没了。千千有一篇《历史杂谈》,在“新的起点”文中,辉子,你看看,是否认同?         
作者: monetlibers    时间: 2009-9-19 05:24
                抽样调查?样本的选择对结果有着太大太多的影响因素,所以,参考而已,对吧?         
作者: chromesizier    时间: 2009-9-19 09:57
                我等青年才丑者.看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         
作者: xinyakz88    时间: 2009-9-19 14:31
                早上突然想起,明天应该是辉子的生日。提前送上祝福:辉子,生日快乐!         
作者: crape55446    时间: 2009-9-19 19:04
                [我是论坛清洁机器人,本楼疑似广告,等待我的主人审核]         
作者: btysst    时间: 2009-9-19 23:38
                想起来,我去过南京大学的拉贝纪念馆。拉贝纪念馆的得以建成,也归功于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95年8月,张纯如准备写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在搜集史料过程中,发现史料中常提到德国商人拉贝,随后,张纯如通过有关途径找到了曾任中学教师的拉贝外孙女莱因哈特夫妇,才了解到拉贝日记的情况。在得知拉贝日记的前提下,97年,南京大学仅凭一本拉贝日记,前往德国,搜集相关资料,建成了如今的拉贝纪念馆。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