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8日,美国“股神”巴菲特慈善午餐拍卖活动答案正式揭晓,一家加拿大基金公司以168.03万美元获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赢得拍卖的是加拿大SalidaCapital公司,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沃尔夫说:“巴菲特多年的经验以及对当前市场的真知灼见将给我们带来难以估价的收获。我们认为,和巴菲特共进午餐会是一生一次的难得经历。”一年一度的巴菲特慈善午餐拍卖已经进行了十年,其所得款项将全部捐献给慈善机构格莱德基金。去年的中标者赵丹阳两个月前刚刚和巴菲特吃了这最贵的一餐。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作为同为世界顶级富豪的比尔·盖茨常常在记者面前谈论巴菲特,不仅因为他们两人同为世界级的富人,更因为他们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友谊。盖茨说巴菲特是他最喜欢的公司总裁,还把巴菲特说成是自己见过的最聪明的人。按说巴菲特不需要盖茨给他做广告,盖茨所做的这些评价看起来确实发自内心。盖茨曾说“当他解释事情的时候,他决不会说:‘嗨,我对此颇有研究,我将要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会这样说:‘这件事很有趣,实际上并不复杂,让我来给你解释一下,你会发现我有一点傻,我是琢磨了很久才弄清这个问题的。’”盖茨对巴菲特的总结是:生活上,简单随意;工作上,执着如一;投资上,坚持原则;做人上,保持低调。简单的行事巴菲特是投资大师,但在IT业最风光的时候,他却没有持有一家IT公司的股票,原因很简单:技术上的事,他的确懂的不多,而对自己搞不懂的事,他一般都敬而远之。好在巴菲特不是生活在聚光灯下的人,他一直生活的城市奥马哈也不是时尚之都,所以媒体的嘲笑不会对他产生影响。好在巴菲特的理论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同,而排行榜的数据也够争气,反倒让媒体感到自身无知。事实上,巴菲特的财富和名气都是他一步步挣来的。他的父亲虽然是国会议员,但他父亲死后并没有给巴菲特留一分钱。老巴菲特不是不爱他,而是觉得他有足够的能力成为富翁。在这一点上,巴菲特本人倒是从不谦虚。他在20岁左右的时候,就不止一次地向身边的人谈到自己会在30岁成为百万富翁。虽然他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他投资所需要的钱,但他有能力从其他人那里得到。比如,在他成立首家公司的时候,他最大的股东是他的姑妈和姑父,在他们眼里,巴菲特是个值得信赖的人。当然,他们的信赖在多年以后都得到了超过千倍的回报。巴菲特是力主简单从事、保持头脑清醒的典范——或许他就是这方面的天才。崇尚理性和坚持根据常理判断事物是他的指路明灯。比如,他看中可口可乐的理由有很多,但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全世界的人都会口渴,而历史经验证明,人们一旦喝上了它,就会欲罢不能。他喜欢用简单的语言来分析复杂的事物。对于自己的工作——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投资行为,他用几个字来形容:“分派资金。”当然,他还是要用一句话来解释这几个字:“我的工作就是要与什么人一起,以什么样的价格,投资什么样的企业。”和大家常提到的分散风险、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一样,巴菲特喜欢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当然那只篮子必须是他所熟悉的。他喜欢下大注。他的投资行为有点像种树,他有的是耐心等着一大片树开花结果。和当代另一位投资大师比德·林奇喜欢在华尔街和形形色色的客户打交道相比,巴菲特的日子显得太寂静。他一生都住在美国中部的一个不太著名的城市——奥马哈,那是一个以牛排和玉米、和平与安静构筑的城市。但即使在这里,巴菲特也不愿走进公众视野,而是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思考和阅读上。“我阅读。基本上就是这么回事。”巴菲特总爱说:“我们喜欢以合理的价格收购一流的企业。”虽然巴菲特一生收购了很多企业,包括《华盛顿邮报》这样的大企业,但都是在双方自愿互利的前提下进行收购的,他的原则是不威胁人,决不参与有敌意的收购。他把投资看成是打篮球时的投篮,而且是篮下单手跳投,打板入篮。他把钱投入到他认为靠得住的地方,然后就捂在手里,经过熊市和牛市。“我要把他们捂在手里。”巴菲特的话听起来轻描淡写。简单的生活从外表看,巴菲特就像一个心不在焉的教授,蓬乱的头发,浓浓的眉毛,起皱的衣服,说起话来很认真,又充满幽默。虽然早已积累了亿万财富,但对物质本身却不太看重。他说:“我对物质方面的要求不太强烈,我喜欢过简单的生活。”在巴菲特看来,简单的生活包括:不注重外表,不需要每天把头发梳理得很整齐,不穿熨烫得很整齐的衣服,如果需要打领带的话,也不一定非得和西装配套。巴菲特似乎不受任何诱惑的影响,他在饮食方面也不太讲究。他不抽烟,也不喝酒,除了他特别钟爱的廉价的樱桃可乐外,很少再喝其他的饮料。他不常参加社交聚会,也极力回避上高档饭店,平日就在奥马哈一家普通的牛排屋就餐。他的饮食习惯是这样的:要一瓶樱桃可乐开开胃,然后用牛排和汉堡包充饥,根本不在乎人们害怕的胆固醇,而身体又出奇的健康。他的一条人生哲理是:与其事后设法摆脱困境,不如事先避开困境。他喜欢把事情搞得简单些,是因为不想让太多的生活琐事分他的心,使自己能集中精力来思考问题,如果能住的离办公室近些,何乐而不为?如果牛排店里的汉堡包和牛排能满足食欲,何必到其他店里找饭吃?他的另一条人生哲理是:事情要亲自去做。一次,他开车去参加本公司的一个年会,开完会后,他刚想坐进自己的汽车,一位女股东手里拿着一叠文件向他走来,希望他能看看这份文件。他回答说他会的。接着,她又问他是否需要把这份文件寄给他。“嗷,不必了,你现在就可以交给我,我回办公室就可以读了。”他收下这些文件,钻进车里,回办公室读文件去了。不崇尚奢华生活的巴菲特,情绪上十分平和,好象没什么事能让他大喜大悲,也没什么事能让他生气。他对事情均能理性对待,他觉得可行的事,回答通常是:“对,应该。”对他不喜欢的事,回答是:“我们不需要干那种事情。”简单的快乐他的精力大都花在了对事物的潜心研究上,而且会以积极和诙谐的方式做出回答。他常常开一些贬低自己的玩笑,比如说:“瞧,你们的董事长又犯了一个错误。”有时候,他会传播一些类似的故事,比如说,他研究饮料工业长达50年,最后发现该工业的两大竞争对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干得不错。潜心研究离不开阅读,而巴菲特的阅读量大得惊人。报纸方面,他常年订阅《华尔街日报》、《价值线》、《穆迪氏指数》等报;商业杂志方面,他是《财富》、《福布斯》、《商业周刊》、《幸福》等传统杂志的老读者,行业刊物能找到的他也读,当然他更重视企业的年报;而书籍上,他的阅读面就更广,他把罗素视为精神导师,罗素的全套著作他都买齐,用心研读,经典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作品也是他喜爱的阅读对象。大量阅读的结果是,对投资、对生活,他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巴菲特喜欢和周围的人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来增添生活中的乐趣。有一次,他和惟一的女儿签了一个“君子协定”,当时他女儿结婚不久,巴菲特告诉女儿,她可以在30天之内疯狂购物,而不必担心买单的问题,因为钱由老爸来出。但他们的约定有个附加条件,她必须保证第二年的体重不再增加。他女儿最后依靠技术性手段赢得了这笔交易,因为在他们的约定中,有一条是这样的,如果她怀孕的话,那个附加条件就可以作废。表面上是女儿赢了,可巴菲特更高兴,他得了个外孙,使他在工作之余,生活的更充实。巴菲特喜欢运动,他身体力行的运动包括网球、高尔夫球和手球,还有一项运动让他很痴迷,那就是橄榄球。他是所在州——内布拉斯加州球队的铁杆球迷,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到现场给球队加油。有了这样一位重量级的球迷,球队老板也高兴,甚至把球队的1号球服送给巴菲特当纪念。巴菲特还是个桥牌高手,如果约好了的话,他会和盖茨在网上打桥牌。他对记者说:“我常常说要我去坐牢我也不在乎,只要牢房里有三个会打桥牌的牢友就行了。”巴菲特还有一项爱好,就是演出,当然属于玩票性质。有一次在迪斯尼公司的年会上,巴菲特穿上米奇的服装欢迎来宾,当大家知道那个把自己打扮成米奇的人就是巴菲特时,都觉得很有意思。1988年,巴菲特在美国广播公司推出的一出肥皂剧《爱》中曾扮演了一个没有一句台词的小角色—–酒吧掌柜;1991年又在该公司的另一个肥皂剧《都是我的孩子》中扮演一位金融家,这次演出时间比上次多了许多,但也只有4分钟。虽然两次演出的报酬加起来还不到400美元,但已经足够让老巴高兴一阵子了。在谈到投资时,巴菲特常常妙语连珠,对于热闹的华尔街,他这样说:“华尔街是惟一的一个人们乘着劳斯莱斯汽车向那些乘地铁的人讨教的地方。”而对于商学院这类教人们如何赚钱的组织,巴菲特的评价也高不到哪儿去:“商学院更喜欢复杂的行为而不是简单的行为,而简单的行为更有效。”来源:《富》杂志的博客作者:刘武黄继汇Tags:巴菲特百万富翁财富赚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