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桂边地,双江河畔,两岸层林,郁郁葱葱。这里有个万亩林场,是黎平县双江乡四寨村61岁的侗族共产党员吴庆贤带领全家老小含辛茹苦二十余年营造出来的。如今,荒山绿了,庆贤老人却染上了满头银发。吴庆贤从38岁开始,就带领儿孙驻扎在围杆坡造林不止。据国家林业局调查显示:个人造林,吴庆贤独占贵州鳌头、位居全国第二。前不久,他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绿化奖章”。这枚奖章里凝聚着老人的多少汗水和希望。播 绿围杆坡,是长江、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平均海拔<st1:chmetcnv w:st=[/img]1350米</st1:chmetcnv>,荒山面积3万余亩,涉及黎平双江、永从、肇兴三个乡镇。十多条大小河流分别注入长江和珠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森林滥伐,一到雨季,大量泥沙从山顶冲刷到大小河流中。吴庆贤家座落在围杆坡山脉的过渡地带。面对一座座沉睡的荒山,吴庆贤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他毅然带领全家老小扎进大山,不论严冬酷暑,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开垦荒山,整地、挖坑、培肥、育苗、植树。由于不懂科学技术,加之管理不善,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却是遍地枯死的树苗。妻子、儿女纷纷下山了。吴庆贤也实在难以承受这样沉重的打击。他茶饭不思,昼夜难眠。下一步该怎么走?绿化荒山还干不干?吴庆贤思前想后,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又把家人叫拢来,耐心劝说,决定卖掉家里的小卖部、3头肥猪和一头水牛,加上原有存款凑足钱,吴庆贤带着妻子儿女,再次上了围杆坡。这次上山,吴庆贤吸取第一次失败的教训,请来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又买来有关技术书籍,白天造林,晚上在茅棚里借着暗淡的煤油灯潜心钻研植树技术。一心为了造林,他说服喜爱文科的二儿子吴胜文改学理科。后来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林业技术员。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吴庆贤将附近8个村的荒山承包下来,并用多年造林积累下来的30万元存款,创建了全省第一家民营林业开发公司。从1994年到2002年的8月间,共完成荒山造林10080亩,昔日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护 绿吴庆贤的造林地遍及全乡8个村,44个自然寨。当他造林正起劲时,不想一场大火吞没了他10年前造的300多亩成熟林。2000年春节期间,当他巡逻到二分场时,发现野火烧山,他不顾年老体弱,一人坚持在山上扑火。为及时灭火,他穿着棉衣在火里打滚,身负重伤,住院治疗了半个月。因护林不善给吴庆贤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一些人嘲笑他,看他的热闹,就连家里人也劝他放弃。可吴庆贤没被困难和挫折压倒,他到信用社贷款10万元,义无反顾地继续他的造林事业。“三分造,七分管”,不加强护林管理,造林终难有成,他一边大力造林,一边聘请88名护林员帮助看护林子,加强对林子的管护。如今,吴庆贤营造的一万多亩人工林已逐渐长大成林,附近的一些人见了眼红,时常恶意盗伐他的树木。2001年8月,四寨村张某盗伐林场树木,被吴庆贤逮个正着,然而因其年老体弱,反被对方打伤,幸亏护林员及时赶来,才将张某制服。回 报现在,吴庆贤营造的森林活木蓄积量已达5万多立方米,成了远近闻名的造林大户。他富了不忘乡邻。为鼓励全村群众都来造林,他自费创办了农民林业科普指导站,请其二儿子吴胜文任站长,其弟吴庆江任技术员,不定期义务为农民举办科普培训班。几年来,共举办林业培训班28期,受训林农达1060多人次,免费放映林业科教电影19场,接受林业知识的村民达5000多人次。同时,吴庆贤无偿支持村民造林60万株苗木;村里修教学楼、建花桥、造鼓楼,所需木材180多立方米,都是吴庆贤个人无偿提供的。有人为他算了一笔账:仅木材、苗木两项,折合人民币就达23.4万多元。他这种22年造林不止的创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敬佩和赞扬。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到黎平调研时,得知吴庆贤的感人事迹后,回到北京就指派国家林业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幸良,专程赶赴黎平整理吴庆贤的事迹材料,决定向全国推广。省林业厅厅长张锦林鼓励吴庆贤:现在,围杆坡还剩下24000多亩荒山,假如你不放弃,省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你。吴庆贤回答:党的林业政策这么好,各级领导都关心支持我,我怎么也得将这两万多亩荒山造完,请领导放心。我有决心和能力,带领家人和群众,再扎实苦干三五年,一定叫围杆坡所有的荒山都披上绿装。
<div id=[/im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