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5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生明月几中秋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biterswoalds 发表于 2009-9-19 22:4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像我父辈一代与共和国同龄的人,人生的起承转合无一脱离历次时代印记。在解放战争的炮火中降生,长身体的时候却发生三年自然灾害,在学校学习知识的年纪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即将参加工作开展事业之时又赶上上山下乡,辗转回城已是大龄青年,等到婚育之时又遇到计划生育。然后,便是与特区同龄的我们,继续亲历着时代的巨变。于是,我亲身见证着,老东门墟的一条条小河与横街如何渐渐消失,变成今天熙熙攘攘的商业街区;我亲身见证着,国贸一天天的往上长,又如何被旁边的发展中心超过,又被地王超过,被赛格超过;我亲身见证着,儿时藏猫猫的荒野田埂,转眼变成车水马龙的滨河大道;我亲身见证着,尤记深大的海边教师宿舍讨论问题的历历场景,只几年间,后海的岸线就退出去好几公里……共和国的60年风雨,前后两个不同主题的30年,个人与家国的命运交织,当中总有多少欢喜伤悲、心潮起伏,纵是千言万语亦难以辞意。于是,或自豪或渺小的感觉常常萦绕心中。有幸于能够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投身于这金亮的时代进行曲;却又慨叹急速的变迁来的太快,一切来不及仔细思考,便又大步上路。建设的浪潮汹涌而至,仅三两年不见的故地,再次重游便很可能人物两非。而新异浮夸的建筑,每每充斥城市门户重要节点。当中对错因由,于匆匆年岁间,个体如浮尘般混沌,又怎能明断。而身为建筑师,时代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在物欲的燥热与人文的冷寂间,该如何自处,是任谁亦无法回避。想起前一阵偶然在央视看了几集的电视剧,叫《北平战与和》,讲述了北平和平解放的一段历史。无论是党中央、傅作义部还是北平各界,都将古都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和200多万人民的安危系于心头,在各方努力下,终于成功签署和平协议,使历史古都得以避过战火。当中梁思成先生与北大几位教授共同制作北平文物古迹位置详图,辗转送至解放军前线指挥部一节,尤让人感慨。避得过60年前的硝烟战火,古老的北平以“新北京”形象呈现世人,伴随古老墙垣街巷的土崩瓦解,领走国际却争议纷繁的概念建筑纷纷落成。就连梁先生的故居,也在共和国60华诞前夕倒于旧城改造的推土机下。梁思成先生作为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溯源之下,由这一体系走出的我们,也算忝列门生。再得悉这样的新闻,心下自是百感交集。已无法追想先生当年于拆毁的北京城墙下痛哭的无奈与痛苦。而今,转瞬甲子,望祖国大江南北一片欣欣向荣,发展一日千里,伴随建设工地扬起的尘土,大概继续追古怀思已是不合时宜。只是,温故先生的往事,却有助于时刻提醒建筑师自省,如何在时代巨轮的轰然旋转间,仍始终保持建筑师的冷静与清醒,坚守一份责任与操持。急剧的城市化进程,建筑与房地产业的大发展,中国的建筑师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舞台与机遇,建筑师的创造力与商业价值也得到了社会的重新评估和认同。然而,繁荣的背后,中国的建筑市场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致命伤。所谓的“艺术”,正以一种越来越游离于人民大众的、哗众取宠的、孤芳自赏的状态存在着,或者欲拒还迎地与金钱结合,蜕变成某些权贵圈子的“元素”与“标签”。艺术与现实严重脱节的直接后果,便是大众的审美开始退化或俗化。与此同时,财富上的自信与文化认同上的不自信共存,需要以一种张扬和外露的表面形式显露于物象。于是我们看到,公共建筑的外形要强调代表“什么”或象征“什么”,故作玄虚和有内涵的解读;住宅产品从这种“风”追到那种“风”,刻意求新乐此不疲,却仅过几年便经不起推敲。过度的商业化使很多建筑师迷失了方向。当建筑师越来越远离建筑的审批、决策、开发过程时,便只好屈从于背离审美的资本意志或长官意志,甚至成为破坏性建设热潮推波助澜的一份子。我常常在想,建筑与建筑师的定位是什么?为什么建造过程牵涉到那么多专业,牵头的专业却永远是建筑?在现今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只有医药类本科和建规类本科仍采用五年学制。建筑与规划,被提升到与人体健康同等重要的位置,因为对于这两个领域来说,同样与个人健康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牵涉到方方面面,内容繁杂细致,责任重于泰山,半点马虎不得。建筑师的知识积累、文化沉淀、创作过程,包括从资料的占有、消化到想法的形成、成熟再到付诸实施,是灵魂充实的过程,也是痛苦和寂寞的过程。建筑设计远不只是配配颜色、画画造型这些看得见的工作。建筑,Arch-i-tec-ture,词根的构成已经清楚表明,这是一个必须同时兼顾艺术(arch-)和技术(tec-)的专业。每片待建的场地都千差万别,每个待建的项目都有不同的特质与功能,设计过程需要克服种种制约,解决重重矛盾,平衡方方面面条件,还要了解不同专业的知识,于千丝万缕中抽出一丝线头,一矢中的。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致的现今,建筑师的知识面却要求越来越广泛。一名建筑师的真功夫在于文化底蕴的厚实、知识积累的丰富、生活阅历的宽广、艺术感悟的敏锐。这些问题其实就是在确立建筑与建筑师的定位。建筑师在图纸上的每一笔,将牵涉到多少社会资源——业主投资、金融运作、钢筋水泥、人力资源等上下游相关产业——的调配。责任如此重大,所以,身为建筑师,能有什么理由,可以妄自菲薄,或随波逐流,或急功近利,甚至埋没良知呢?放眼全世界,真正成名的建筑师是很少的。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哥画的不是图,哥画的是寂寞。”越是负责任的建筑师,越容易自己与自己过不去,常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对图纸上的每一笔每一划“锱铢必较”,务求达到最理想的状态。现实的建筑市场,正是需要大量负责任的、甘于寂寞的、默默无闻的建筑师。例如,现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是经济、美观、实用的居住建筑,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大部分的建筑师,都只是为普罗大众的安居梦想辛勤工作,是千万家庭的圆梦人,而不是给自己树碑立传。建筑师的职业特质注定不允许像小艺术家一样,充满感情地陶醉于自己的作品之中死去活来,而忘记了作品与客体的平衡,全然忽视业主的需要。一名合格的建筑师在投入感情以外,最需要的是步步操控,就像一个优秀的厨师,在完成作品的时候会给北方人多点盐,会给江浙人多点糖,会给山西人来点酸,会给川妹子加点辣……这不是感情,也不是个人喜好,而是经验,是理性的把控,是技巧,更是责任。明白到这点,也许就会自觉地退去多少浮华,留下一份责任感与使命感,坚持建筑师的专业精神和眼光,抵受住市场一些不正确的审美导向和不合理的设计要求,以过硬的作品,引导人民大众认识真正的好建筑,认识真正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美感。也许对于大部分建筑师来说,投身建筑设计行业,并不是一个能够功成名就的理想职业,也不可能设计并建成拥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建筑。但是,有机会以人居见证每步进取——国家一日千里的进取,城市日新月异的进取,居住条件日益改善的进取,个人发展提升的进取——这,便是每个默默无闻的建筑师,最大的光荣。许是因为成为一名建筑师以来,每每加班加点,戴月而归成为家常便饭,在夜归的清冷街道上,陪伴的只有当空明月。因此,每年众多的传统节日里,唯独对中秋分外情有独钟。今年的中秋更是赶上60国庆,想来更加别具意义。小时候少小无知不懂珍惜中秋,青壮年常常忙于生计忽略中秋,等到年老时往往又百无聊赖看淡中秋。一生明月几中秋,人生不过百年,能想虑周到舒舒心心度过的中秋也就几十而已,差不多就是一个建筑师的职业生涯,相对于滚滚时代进程,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间而已。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历史的洪流无法逆转,每个大时代的变迁都逃不脱建筑师的身影。在这片尘土处处飞扬的热土上,不敢说每项倾注时代激情的建设项目都是正确的决策,是非因由,也只能留待历史判断。但是必须记住,哪怕是最平凡、最普通的建筑师,个人的力量是有限却也是无限的。珍惜每一个创作的机会。20年之后,当城市化的进程渐渐缓慢下来,我们至少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当后人评价我们的建筑时,还会留下这样的评语:“这个20年前的建筑今天看来还是一点不过时”,而不是“造型浮夸俗气,功能杂乱无章,建筑师干什么去了”。乘月待晓,当心清如月。[img]http://static5.photo.sina.com.cn/bmiddle/537d362ag736d4b2cfbf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