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3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黄夹镇的“新文化运动”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屈信 发表于 2009-9-21 19:3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http://www.sina.com.cn 2004/09/17 11:25 南方周末    本报驻京记者 李海鹏  梁希森强烈地流露出对农村“新文化”的渴望,他试图用“文明”的生活方式改造农民,而他的改造对象,则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镇定自若。  梁希森将通过何种路径达成他改造农民的理想?似乎已经露出了端倪:他付出巨大的金钱代价让农民得到实惠,同时用经济的钓竿去*控他们的生活。  没有什么证据表明梁希森的设计方案里带有一元化价值观的影子,当地也没有什么人在为此担心。不管怎么说,鲁西牛业毕竟只是一家公司,它是一种现代农业的构想,而非一种思想统治力。对黄夹镇的“社员”们来说,能够免费住上好房子,才是首先值得期待的、再实惠不过的事儿。  但是梁希森本人,则强烈地流露出对农村“新文化”的渴望。他不满的是,农民中有隐约一种愚昧、涣散、自私的性格,忽视了不息奋斗的重要性。  对梁希森而言,以下三点是如此的一致,几乎不可分割:A.带领农民富起来;B.让农民奋发图强;C.实现鲁西牛业公司的伟业。其中,B是最让他头疼的一点。  在他看来,比方说,台张村的村民们就很有“劣根性”。本来,建完梁锥新村之后,梁希森就准备改造台张村和麻线刘村。这两个村子人数都比较少,距离梁锥村很近,三个新村可以形成一个漂亮的小板块。两村的村民最初都同意了。2004年3月,希森集团派出的建筑公司,把建筑材料拉到了两村的新村基地。此前,希森集团表示,两村的新村会和梁锥新村完全一样。  两村的新村建起围墙之后,台张村的村民发现,他们的围墙是24厘米厚,而梁锥村的围墙是38厘米厚,也就是说,少了一排竖砌的砖。台张村的村民觉得,刚开始建设就与梁锥村不一样,那么新村的房子的品质最后肯定不如梁锥新村。他们派出20多位代表与负责施工的工程师谈判。村民们缺乏谈判技巧,上来就一味强硬:“我们不搬了!”  梁希森的想法是,在围墙方面,梁锥新村是个特例。他自己住在梁锥新村,出于安全需要才把围墙建厚,别的村要那么厚干什么?不料,台张村的一些村民直接对梁希森说,这样盖,即使新居建完,他们也不会去住。梁希森不高兴地回答说,你不进去住,我还建这个干什么?他让施工队拆掉围墙,撤走了。  台张村的一些村民后来又后悔了,他们找到村支书张俊山,问能不能跟梁希森再商量商量,把房子盖起来。张俊山说,我哪有那个脸去找人家?  “农村的这个事儿就是这个样!白给你盖房你还不乐意!”张俊山说,“再好的事他也有不同情的!”  记者询问梁希森,是否有重新启动这两个新村的建设的计划。梁希森的答案似乎带有惩罚性质。“那得排到整个黄夹镇的最后了。”他说,“这两个村的意识不行。”  在离梁锥村稍远一点儿的地方,许家村的新村施工正在进行,建筑格局与梁锥新村完全一样,围墙厚度则是24厘米。梁希森的岳父母、姑姑、姐姐、妹妹都住在这个村。明年8月,许家新村就将落成。  对于新村的建设,许家村的村民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镇定自若。他们的房子看上去没有280平方米大,而且品质也比梁锥村的联排别墅要差一些,这使得他们的态度显得有点儿怪。“搬不搬都行。”“村里都搬,我就跟着搬。”“这个咋说呢?我原来的房子也不弱!”——这些非常坚决地拒绝留下名字的村民说——“好处也有,坏处也有。”  许家村的村支书叫许利民,他对记者抱怨不已:“农民不懂个啥,开大会他都同意,现在又乱说话。”他认为,新村建设对于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大有好处:“梁锥那个文明和我们不大一样,有点儿接近那个城市。”  梁希森希望在农民们中间形成一种勇于奋斗、积极向上的新文化。多年以来,他捐款为周围的村庄修路、建桥、铺设自来水管道,试图用“文明”的生活方式改造农民。对于农民们的生活贫乏,他的怒其不争多于哀其不幸。  他不喜欢各种弥漫在田间农舍里的抱怨和愤慨:“唧咕唧咕有什么出息?闹事的人是最笨的人。”  他承认,过去的经济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民的利益,对他们来说并不公平,但他相信,自立自强、拼命去争取财富的渴望,最终会帮助一位农民去战胜一切。“现在的机会足够了!”  但并不是每个黄夹镇的农民都与他们的“老板”一样信奉强者哲学。  在新村建设方面,他们似乎不愿意表达感激,似乎那样就承认了自己受人恩惠。非常明显地,他们不愿放弃庭院经济,希望保有枣粮间作的自有农田,另外觉得外出打工也挺不错。至于所谓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三大差别”,他们并不关心。即使是住进了联排别墅的梁锥村民们,也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崇祀祖先、自耕自商、人情冷暖的传统农村文化之中。  不知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一些村民把梁希森当作了某种可崇拜的偶像。在某村干部家的客厅里挂着3幅大照片,在照片中居于中央位置的不是家里的长者,而是梁希森。  另一些村民则完全相反,虽然真心实意地感激着梁希森,但由于性格内向,反倒与他生分起来。梁利农是梁希森的本家同辈,身体不大好,受到后者的照顾,在村里当个园丁,每月修修花枝就能收入600元。每次见到梁希森他都很踌躇,想叫“老板”觉得别扭,想叫“弟弟”又怕不得体,只好什么都不叫。这种阶层差别意识,对于梁希森本人来说当然不是难题,他见到梁利农还是亲亲热热地叫“哥哥”。  这一切,使得黄夹镇的最新生活图景显得有点芜杂,远远不像梁希森在北京的那个建别墅、卖别墅的玫瑰园那么简单。   [em9]<div id=[/im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