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41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惊 奇 的 发 现——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海参崴中国男青年照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9 21:5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笔者手头藏有一帧百多年前的外国老照片。老照片载有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我国诸多领土发生变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海参崴地区成为俄罗斯领土这一重大历史具有的时代特征。特殊意义的铭文,注记和图案标志。老照片形成时间早,存世稀少(可能为仅有),为有特殊流传经过的原版作品。   早几年前,笔者翻晒亡父的藏书时,无意间发现一本书中夹有一帧带底壳的老照片。照片上是位身着清式服装的中国男子,底壳背面铜版印刷的却是外国艺术图案和文字,心中不免狐疑?连忙拿放大镜仔细端详,照片上的男子年纪约莫二十来岁,头戴瓜皮帽,足蹬牛鼻鞋,身着长袍马褂,典型的清朝东北地区男子民间服装。男青年中等身材,眉目清秀,有神秀长的双眼,直直的鼻子,小小的嘴唇,好一位温文尔雅的英俊男子。遗憾的是看不到他脑后是否有辫子,男青年头部帽子下右脑后际隐约可见向后梳理的头发,是不是为结发辫形成的呢?笔者正在猜想之际,突然发现相片正面右下端深墨绿色的底壳上,有一横排模压的按从右至左顺序毛笔楷书的“海参崴利威照相”七字汉文,笔者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急忙翻过来看底壳的另一面,只见底壳背面中央大面积的艺术图案右侧中间,也赫然印有从右至左毛笔楷书的“海参威利威照相”七个汉字,笔者当即感到了极大的震憾,世间居然还留有见证这段历史的老照片。那么底壳上的外文应属俄文无疑,这才愈觉得这张老照片的不寻常,它所折射出来的原来是一段丧权辱国、令中国人永远心痛的历史画面。   近代中国维新思想的著名先驱者龚自珍(1792~1841年),他描述当时的社会情况说:“自乾隆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蹶,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奚暇问年月?”①这一时期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却非常迅速,他们的“西洋之长技”、“船坚炮利”,他们早就处心积虑的要打开中国的大门进行侵略。沙俄扩张主义份子叫嚣,“俄国等待了一百五十余年的决定性时刻终于来临了。”②而泱泱大国的清王朝统治者,仍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大有世界之大唯我独尊之态势。诚如日本探险家间宫林藏(1775~1844年)当时所著《东鞑纪行》所指出的那样:“他们认为除中国之外,其它各国,均为无政之夷而加以蔑视,见林藏写字,大为惊讶,认为定为中国人。称俄国是属国,不提边界。又问日本是否向中国进贡等等,极为骄傲,无法形容。故对待诸夷,不消说,均未放在眼里,诚妄自尊大已极。”③   当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到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安定门,控制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后,扬言要炮轰北京城,捣毁清皇宫。吓破了胆的咸丰帝逃到了热河行宫。奉命留守谈判求和的清朝大臣奕訢被迫乞请沙俄公使从中斡旋,沙俄公使答应出来“居间调处”的先决条件是重新划定边界,威胁奕訢说:“中国在目前情况下进行抵抗是不可能的”,“必须立刻同意联军的一切要求。”④并大肆炫耀俄国陆军如何强大,如果清王朝不答应俄国要求,则“兵端不难屡兴”。奕訢在英法武力逼迫和沙俄恫吓挟持下,为了清王朝的苟延残喘,被迫签订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除迫使清王朝确认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外,还规定中俄原“共管之地”,乌苏里江以东直到海边东方最重要的军港城市——海参崴,都成了俄国的领土。   俄文底壳的翻译煞费苦心,俄罗斯历史上曾作过文字改革,我遍请了朋友圈中学过俄文的朋友也难尽译,只好留待读者群中的高手破解了。底壳背面右上方一行俄文是“海参崴”,音译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下来的二行俄文不能译全,第一行俄文从俄语拼音的发音可判断为俄罗斯相馆老板的名字,第二行俄文只知后面是底壳的编号“11”。下端细小的俄文可译为“莫斯科印刷”。左上方的译文是“照相馆”,艺术图案中的俄文音译为“利威”,最下端的则是“乾片”N张“保护”之意。底壳正面右下方模压的应该是“海参崴利威照相”摄影屋(师)的标志和俄文签名了。   底壳印制年代不得而知,但从底壳汉文编排顺序,特别是俄文编排顺序均受当时汉文化从右至左书写习惯的影响来看,明显属于俄罗斯相馆老板在海参崴成为俄属地不久为“尊重”、“笼络”当地华人的狡猾之举。再从男青年照相着装打扮来看,外面穿的是清朝礼仪时装—— 长袖马褂,脚上的白布袜及右脚袍子下露出来绑好的黑色裤口,浑身上下,从里到外都显得那么地道、得体、自然,全无半点租借穿戴之感,更无半点被“异化”之处。加上后来俄国“要地不要人”的政策,及有人在网上撰文指出俄国人“恨不得把所有原来中国人的痕迹都抹掉”,种种迹象表明,底壳的印制年代应为海参崴成为俄属地早期所制。   笔者正在感触良多的时候,隐约感到底壳左上方穿云破雾光芒四射蓬勃向上的太阳位置有点碍眼。太阳从东方升起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如果是寓意美好前程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怎么能出现在左边呢?岂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符拉迪沃斯托克翻译成汉语就是控制东方,难道底壳欲表此意,连太阳的升降轨迹也能如此随意吗?如果是指日落西山时的景致,俄罗斯相馆老板又怎能容忍自己的事业被寓意成日薄西山呢?   再次凝视照片上海参崴中国男青年,不禁浮想联翩。昨日还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今日却沦为俄帝国中国侨民的身份。事实竟是这等残酷,谁之罪?透过他那略带哀怨的眼神是否告诉人们: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摄影术这项“西洋之长技”诞生于1839年。那么,这位海参崴中国男青年到底属何阶层之人,能这么早就享受西方摄影术呢?官吏之子?当年海参崴是凭一纸条约的签订划归俄国的,官吏们失去了继续升官发财的基础,岂有不回国钻营而选择留下来做侨民的道理。惟有可能的就是俄国人短时期需要这批原官吏帮助俄国渡过这片土地统治上的“真空”时代。即便如此,官吏们的宝眷早就离开了这是非之地。显而易见,海参崴中国男青年为当地富有的商贾子弟。留下来的穷人无力迁徒,富人们则有大量搬不动买不掉的资产在这里,再加上中俄《北京条约》对他们的出路还是有所眷顾,惟“遇有中国人住之处,及中国人所占渔猎之地,俄国均不得占,仍准中国人照常渔猎”之条款。穷人、富人们在这里赖以生存的条件暂时还没有受到明显的威胁,故他们只有留下来做侨民的命。   “海参崴利威照相”俄罗斯老板为什么会那么早就把这世界顶尖的时髦摄影术冒险投资到这里来,赚谁的钱呢?海参崴1860年成俄属地即建市,当时虽有大批俄国移民的迁入,但迁入的俄国移民我想应该是那些寻找出路,俄国政府鼓励资助的俄国穷人和极少数来此寻找商机的有头脑的俄罗斯商人。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他们是不可能如此高消费的。那么,谁来为“海参崴利威照相”的超前消费埋单呢?难道这里的华人居民会如此富有吗?   “海参崴利威照相”开张在即,当地的华人绅士,名流应邀届时前往捧场祝贺,应在情理之中。该青年小小年纪应不在受邀之例,可能该青年长辈地位特殊或小青年实属不一般,故才留下这张弥足珍贵的老照片。从底壳编号“11”来看,此照片极可能摄于“海参崴利威照相”开业那一天所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笔者有幸看到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介绍前苏联海滨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纪录片。长达上十分钟的放映,满城尽是哥特式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满片都是俄罗人活动的身影,全然不见往日中国人生活留下来的痕迹,也看不到一位昔日中国侨民后裔的影子。是没有拍,还是这批中国侨民日后又遇到了什么更大的变故,迫使他们离开那片生于斯,长于斯,魂牵梦萦,世代繁衍的土地呢?是俄国的“十月革命”,还是苏联三十年代的“大清洗”?当地华人是“悉被驱逐”,还是有选择的自愿离开?1900年震惊世界的“海兰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对他们的影响又如何?他们又迁徒到哪里去了呢?海参崴中国男青年的老照片为何历经一百多年的磨难后,惊现于离符拉迪沃斯托克几千公里之远的湖南呢?老父亲的老照片又从何而来呢?   以上推测全凭个人阅历,谬误处肯定难免。如读者群中哪 位熟悉这段历史,特别是这位海参崴中国男青年的后裔出面撰文,还历史原貌,激励国人永远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已任,真正让祖国在和谐的环境下永远强大起来。影视剧创作爱好者如对此题材感兴趣,笔者将鼎力襄助。①《西域置行省议》、《龚自珍全集》上册,第106页。②巴尔苏科夫:《穆拉维约夫 —— 阿穆尔斯基伯爵》( 传记资料 ) 第一卷,第346页。③间官林藏:《东鞑纪行》第16页。④《一八六0年北京条约》第205页。

20

主题

103

帖子

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
2#
88816888 发表于 2009-9-19 23:55:42 | 只看该作者
照片正面 []: 照片背面 []: 正面框底文字 []: 湖南媒体对此的一些报道 []: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3#
bingkuai 发表于 2009-9-20 01:52:57 | 只看该作者
请各位行家里手快点进来指点一下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