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70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都”地名考

[复制链接]

16

主题

88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gelledcleft 发表于 2009-9-19 21:5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所在地。本博曾拜访过此地。但在拜访时对“成都”一名发生了兴趣,因为官方对“成都”一名的来历是如下解释的:“据《太平环宇记》记载,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而得名成都。”但据历史记载,成都应当是战国时开始形成行政区划所在地,《辞海》中有:“战国秦惠文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1年)置县”。《辞海》对“都”的解释有:“都,大城市;周(朝)制:四县为都,夏(朝)制:十邑为都;十都为师;洲有十二师焉。”按说,秦惠文王时在成都所置县不可能为四县制,而且成都在汉代以前并没有哪个封建帝王在此建都的历史,因此,用“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来解释“成都”一名的来历似有牵强。查了一下国内以“成”字开头的地名,大概有“成都”、“成县(在甘肃境内)”、“成山头(山东最东端的荣成境内)等。“成县”我们就不过多研讨了。对于“成山头”,我们要深入研究一下,因为,这也许会给我们探讨“成都”一名的由来带来启发。“成山头”是山东半岛刺入黄海的最东端。成山是一座近东西向的山脉。但其海拔并不高。“成山”一名的历史也可追溯到周朝时期。而在那个时代,还有一个地名也是很引人注目的,那就是“成周”,也就是如今洛阳附近的地方。让本博感兴趣的是,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出现这样三个地名?推测古人的命名原则,周公旦营造“成周”时在西周。而之所以命之为成周,应该是有拱卫西周都城镐京的含义。而对于“成山”这样一座低矮的山脉,将之命名为“成山”应该有过于夸大该山作用之嫌。又或者是要用此山来做黄海和渤海分界的一个陆标也未可知。如果用“成山”拱卫之意来推测,成山所能拱卫者恐怕只能使其西边的渤海或者是其南边的琅玡,从秦始皇几次驻留琅玡可以看出,琅玡当初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因此,用成山拱卫琅玡也是合理的理由。查《辞海》,在“都江堰”词条下有:秦时李冰父子完成修建都江堰完成后,“成都平原得以沃野千里,号为陆海”。这里有一个我们不得不注意的提法,那就是,成都平原“号为陆海”。也就是说,我们所认为的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而不应当对“大海”有很多了解的人们其实已经对“海”有了十分明确的概念。因此,用“成都”来命名这个“陆海”的治所所在地,可以理解为,人们将成都平原比拟为海,所以,用“成都”来治理、“拱卫”这个“陆海”就成为当然之举。对此的考证是,成都在“战国秦惠文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1年)置县”。成都平原内有一称之为“都江”的河流。因此,而将县治所称之为“成都”应该是合理之举。李冰为蜀守的时间,虽然没有明文记载,但大致可确定在秦昭王三十年至秦孝王之间(公元前277—前250年)。如此一来,先有置县,而后李冰修建“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号为陆海”。但“都江堰”一名在宋朝后方始确立,因此,“成都”一名与“都江堰”当无关系。不能将之想象为:李冰修建都江堰后,为了拱卫都江堰而建成都。而所谓的都江正是成都人通常所称的府河,也就是如今成都大力推广的名称“锦江”。只可惜,可能很多成都人也不知道“都江”。不过,本博更加关心的是,从地理上看,成都、成周的方位、其间的距离,与太极图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关系。有待后考!从时间上看,先有成周,后有成都,当不是偶然之举。战国时秦并巴蜀而治成都时,成都已然获取这个名字。因此,成都这个名字很可能是周朝出于某种考虑而设名的。而这种考虑与周公旦营建并命名成周之间有什么关系?成山之名又是否与此种考虑有关?应当是历史学家们努力考证的一个方向,因为,如果将此问题解开,我们也许就能系统化地将中国古代的易学、太极与中国地理的关系搞得更加明白。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jifengwang 发表于 2009-9-19 22:37:27 | 只看该作者
                新浪“论坛-新锐社区-文化漫谈”审核通过并推荐此文。文章下方显示“博论坛”标识,欢迎点击图标到博论坛互动。问好博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