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1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坪风雨桥有望年底修复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apis567483 发表于 2009-9-21 19:3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2月04日 08:58 新华网    新华网黎平(贵州)12月3日电(记者荣燕)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乡名不见经传,然而它所拥有的风雨桥确是历经122年风雨的国宝。从今年7月被洪水冲毁,到至今不辍的抢救修复,民间文物保护力量使得这座古桥有望重获新生。此间专家指出,中国文物保护一直倡导的民众意识,在这里找到了强烈的回响和希望。   “风雨桥是我们的宝”  侗族文化以鼓楼、风雨桥(又称花桥)、侗族大歌为三大宝,其中风雨桥是侗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其桥中有楼、楼中设廊、廊内有画,侗族没有文字,就用这些画面记载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及英雄典故。有侗家人生活的地方就有风雨桥,风雨桥不仅为行人遮风挡雨、提供交通便利,也是当地人休闲娱乐的主要社交场所。   中国现存各式侗族风雨桥500余座,而地坪风雨桥是侗族历史上建筑最早的风雨桥,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也是贵州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座侗族风雨桥,全长57.16米,宽5.2米,廊上建有3座桥楼,不用一钉一铆,工艺精湛,是侗族民间巧匠的工艺结晶,被国内外建筑界广泛模仿和参考。   百年风雨桥历经沧桑,却被肆虐的洪水毁于一旦。7月中下旬,黎平县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致使南江河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横卧南江河上的地坪风雨桥被无情的洪水卷走。   忆及桥梁冲毁时的情景,村民们仍然忍不住热泪盈眶,纷纷告诉记者:“风雨桥是我们的宝啊,与我们侗族息息相关,失去风雨桥太痛心了!”   据当地村民回忆,桥梁倒塌的一瞬间,岸上陷入一片肃静,一直在与风雨桥共同抗击洪水的四五百名当地群众陷入无奈与哀痛中,含着泪默默地悼念着风雨桥的离去。   “这是文物,不能破坏”   风雨桥被洪水冲毁后,一部分构件还在洪水中漂泊。乡派出所干警杨再华一边高喊:“快、快把靠岸的柱子拉上岸!”一边不顾一切跳入激流的洪水中,随即上百名干部、群众也纷纷跳入洪流中展开打捞。   48岁的退伍军人粟朝辉是当时参与打捞的一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是激动万分:“枪林弹雨都不怕,还怕洪水不成?能救多少算多少!”   因水势迅猛,大部分构件被洪水迅速往下游卷走,涌入广西都柳江流域,被广西群众打捞。从21日至30日,当地政府组成工作组沿南江河搜寻到都柳江,到沿河两岸的村寨挨家挨户搜寻、登记,走访了近280户群众,共搜寻到最主要的花桥构件——大梁26根,再加上现场打捞的2根,所有花桥大梁已全部找到。   为了劝说群众交出打捞的构件,工作组耐心进行文物保护法规的宣传教育:“这是文物,不能破坏!”地坪乡上、下寨村村民甚至自掏腰包,集资为打捞构件的群众发酬劳。经过5天5夜的艰苦工作,终于将所有花桥构件收集完毕。   在公路交通尚未恢复的情况下,为及时将花桥构件运抵地坪,地坪乡几百名群众自愿义务投劳,将所有花桥构件从水路用绳子牵、人推、肩拉,像纤夫一样,将30余根每根几千斤重的花桥构件,逆流而上,拉到地坪风雨桥原址并搬上岸,归堆保存。   从广西境内的都柳江沿岸到地坪,沿途四五十里路,饿了,村民们就吃一口自带的干粮,困了,就沿河露宿或者投宿亲戚家,没有一分工钱,也没有一句怨言。   73岁的吴文凤一直是村民自发组织的管桥委员会中的一员。年复一年,管桥委员会的成员代代相传,义务负责防火、打扫卫生等工作。提及村里人自发搬运桥梁构件的行为,吴文凤告诉记者:“我们真怕桥修不起来啊,就是自己带饭、拉纤,我们也要把桥梁木材给拉回来!”   “由于抢救及时,风雨桥完全可以恢复原貌”   经过20多天的搜寻、收集以及群众自愿义务搬运,共收集到构件木料111件,占全部构件的73%,其中包括所有大梁构件28件,而这样长度的木材则是现在极其稀有的。“由于抢救及时,风雨桥完全可以恢复原貌!”文物修复专家的论断给了侗族人民最大的尉籍。   目前风雨桥正处于专业设计修复阶段。贵州省文物局局长侯天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主要构件抢救及时、文物档案齐全、工艺技术满足修复要求等有利因素,该桥完全具备修复条件。   目前贵州、广西两省的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正在制订风雨桥的修复方案,预计在年底完成。此次修复工程主要依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项资金和地方筹款,将待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启动。国家文物局已经做出批示,将积极支持并督促地方有关部门尽快实施修复工程,并在经费、技术力量上为风雨桥的修复提供便利。   据悉,中国目前确认不可移动文物点近40余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71处,中央财政每年拨出近3亿元专项补助经费用于文物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国家的财政支持,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还需要有更多的像地坪乡村民抢救风雨桥这种民众自发的文物保护行为,使更多的人强化文物保护意识,形成一种自发保护文物的社会氛围。(完)  <div id=[/im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