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侗族社会经济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侗族地区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帝国主义、清朝官吏、封建地主以及高利贷者的残酷剥削下,侗族人民的生活极端贫困。一直到解放前的侗族地区,封建地主经济仍占主要地位。有的地方地主每人平均占有土地为贫下中农的20倍以上,地主阶级通过地租向农民进行剥削。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对农民的剥削也极其严重。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侗族地区实行了反动的保甲制度,利用一些封建上层人物充当伪乡、保长,为虎作伥,并以“连保连坐”的方式对劳动人民进行法西斯统治,使侗族人民陷于无限痛苦的深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8月19日,广西龙胜县侗族人民和壮、瑶、苗等兄弟民族建立了龙胜各族自治县。1952年12月3日建立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1954年5月7日建立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1956年7日23日建立了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同年12月5日建立了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1984年11月7日建立了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贯彻和实施,实现了侗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这些自治地方先后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完成了民主改革。1954年,三江侗族自治县采用民主协商改革的方式,进行了土地改革。接着,这些自治地方又分别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使侗族地区发生了变化。这些地方纷纷采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农、林、牧、副、渔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地方工业有了很大发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已建立机械、化肥、水泥、造纸等中小型地方工业。三江侗族自治县大部分村寨用上了电。水电事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前,黔东南仅有不到500公里的公路;现在,湘黔铁路横贯黔东南,并且县县有了公路,乡乡通了汽车。解放前,每县仅有中学l所,小学最多不过3所;现在,中学已普及到区,小学已普及到在队,已有大批青年进入中等学校以至大学深造。各级各类学校已培养造就出大批侗族出身的国家干部、教员、技术员、工程师,专家和学者。有的侗寨,还自己动手,办起了业余夜中学。过去,侗族人民生病求巫信鬼,而今已延医治疗。天花、疟疾、霍乱、痢疾等恶性传染病已基本消失,有效地保证了人民的健康,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不少人家有了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摘自《民族工作大全》千里原主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