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0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黔东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述略(转载)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trillposes 发表于 2009-9-21 17:5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黔东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应该说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才开始的。1958年7月,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贵州省文联作协筹委会副主席田兵率黔东南州杨国仁、王化民参加会议,并且成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会后,贵州省联合各地州、县(市)开展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工作。1961年底,贵州省文化局召开会议,分管群众文化的副局长田兵提议,把黔东南州文化服务队改为黔东南文学艺术研究室,负责抢救、搜集、整理研究民族民间文化遗产。1963年,黔东南召开全州民间艺人大会。大会期间,民间艺人即兴演唱,黔东南州文学艺术室将这些录音整理,编印成册。至“文革”前,由田兵主持编印贵州《民间文学资料》43集,700多万字。其中黔东南苗族民间文学资料29集、侗族民间文学资料8集。  粉碎“四人帮”后,黔东南州文学艺术研究室于1979年正式恢复。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贵州分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80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贵阳召开,黔东南州有李仕民、杨国仁、寥正中、张勇、张泰明、王化民、吴定国、吴培华、陈若尘、吴通发、成文魁、陈春园、刘必强、余文烈、龙梅英、张光俊、王国华、潘老替、龙腾云、陈远焯、杨刚男、罗锡华、王元江、潘志美、王丹青、龙便金等26名代表参加。会后于同年,黔东南州文学艺术研究室组织苗、侗民间文艺工作组赴雷山、台江、剑河、黎平、榕江、从江等县搜集民间文艺资料。此外,黔东南州文学艺术研究室还分别于1979年底和1981年夏组织召开两次民间艺人会议,以便摸清民间艺人的情况,编印《黔东南民间艺人小传》。由于抢救及时,措施得力,黔东南民间文艺资料搜集整理非常丰富,公开出版或内部编印有棠棣华和王冶新编《民间文艺资料》、杨国仁和吴定国编《侗族祝先从哪里来》、棠棣华和王冶新编《侗族琵琶歌》、王承祖和崔玉英编《雷山芦笙乐曲集》、杨忠编《苗族故事集(一)》、高波编《苗族民间故事集(二)》、杨国仁编《侗族民间文学资料集》、杨忠编《苗族民间文学资料集》、王承祖编《民间歌曲选》、杨国仁和吴定国编《侗族礼俗歌》等。此外,还有黔东南州民委和黔东南州文化局编《民间歌曲选集》以及黔东南州民族研究所编《侗族文化史料》等共600余万字。  1986年,为了汇集和编纂全国各地区、各民族民间文艺整理的成果,保存各族人民的口头文学财富,国家文化部、国家委、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联合发出《关于编辑出版《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