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贵州商报】 </center><center></center> 金黔在线讯伍华德家的几间房子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竹子和笛子。他的爱人翁素珍指着一堆笛子对记者说:“我们家都成笛子‘加工厂’了。” 据伍华德介绍,20多年来,他先后制作了15000多支笛子。目前,全省只有他能够制作口笛。同时,他还发明了多孔口笛。 伍华德说:“侗族人能歌善舞,我只是想通过自己制作的笛子来宣传我们的侗乡”。 <center></center> 走进伍华德家中,几间房子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竹子和笛子。他的爱人翁素珍指着一堆笛子对记者说:“我们家都成笛子‘加工厂’了。” 伍华德拿起一支长达1.5米长的笛子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音准是笛子的灵魂。”在伍华德家中存放的都是他亲手制作的笛子,其中最长的2米,最短的仅30厘米。 “每根竹子内径大小不一样,节与节之间的长度不同,竹子厚度不一样,只有准确的计算出音律,才能够使笛子音准。”伍华德对记者说,从乡村到城市,他的笛子演奏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得大奖。同时,他运用传统制作工艺,结合实践经验,加上现代的音律知识,经过长期的实验,计算出了笛子制作的准确公式,他制作出来的笛子不仅音准,而且外形美观。 20多年来,他踏遍了全省生产竹子的乡村,还先后到河南、江西、湖南等省寻找好的竹子,他指着家中堆放的竹子说:“每一根竹子必须存放5年以上,才能加工成为笛子。” 今年59岁的伍华德家乡在黔东南州天柱县一个极为偏远的小山村,全村人都是侗族。侗族人家对笛子的热爱深深影响着伍华德,他从小就跟着父母亲学习笛子演奏。<center></center> 1965年8月,伍华德以其优秀的笛子演奏技巧,被西南铁路局特招为文艺骨干。 伍华德竹管乐器独到的制作方式,引起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笛子专业委员会会长张维良的关注。2005年12月,张维良来到伍华德家中,对他说:“你制作笛子的方式是对中国竹管乐器生产加工的一次变革。”在今年我省举办的“两赛一会”中,他制作的口笛,被评为优秀制作工艺奖,并作为旅游产品进行开发。 据伍华德介绍,20多年来,他先后制作了15000多支笛子。 目前,全省只有他能够制作口笛。同时,他还发明了多孔口笛。 “为笛子,我们花了10多万,搞得我们家连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伍华德的爱人翁素珍对记者说,2003年以前,他们家在公园门口租了一间门面,有人来买笛子伍华德就会要求对方吹一曲,只要有一定演奏功底,伍华德就会送一支笛子给购买者。“一年下来,不但一分钱没有找到,反而多出了3万多元的门面费,没有办法只有把门面关了。” 据翁素珍介绍,20多年来,伍华德向新家坡、美国等外国游客赠送笛子达1000多支,中央音乐学院、贵州大学等高校师生到家中购买笛子时,伍华德也都是送,伍华德制作的15000多支笛子,全都送给了笛子爱好者。 伍华德笑着对记者说:“侗族人能歌善舞,我只是想通过自己制作的笛子来宣传我们的侗乡”。<div id=[/im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