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29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侗家酸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pickle4291 发表于 2009-9-21 16:3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侗家酸--侗不离酸文章来源:发布人:发布日期:2005-06-30 10:12:09阅读次数:18 <!--题图-->
侗乡有句谚语:“住不离山,走不离盘,穿不离带,食不离酸。”这是对侗族人民住、行、衣、食的真实写照。
侗乡的酸味,制作方法异常,醇香可口,种类繁多。有荤酸、素酸、煮酸、腌酸、。别有风味的草鱼酸,一腌就是三、五年,甚至二、三十年,一般难得吃上,除非招待上宾或遇婚丧喜事才可尝到。侗家平常日子餐餐不离酸。待客不离酸,红白喜宴不离酸,敬神祭祖不离酸,送礼不离酸。酷爱酸制食品,已成为一种由来已久的社会风习。为了增进对
侗乡风情的了解,我们和报社老谢带着“侗不离酸”这个题目,访问了土改时的老住户吴大叔。农历七月下旬,早熟的中稻糯禾开始胀胎抽穗,禾花鲤在田里蹦蹦跳着。这时,正赶上吴姓人家的“尝新节”。听到脚步声,吴大叔知道我们来了。赶忙走出到木楼的梯头,把我们让进火塘屋。吴大叔已六十出头,但还一头黑发,腰板硬朗,满脸朴实的憨笑。他讲一口夹侗的汉话,却很健谈。进得火塘,一屋子的人都给我们让座,递烟,倒茶。吴大叔风趣地说:“难得你们来,今天‘尝新节’,准备一餐侗饭,大家边吃边聊吧!”吴大婶很快就在火塘边,摆了一张长方形的矮饭桌,桌上放七根刚从稻田里剪来的禾胎苗,一盘刚腌几天的酸鲤鱼,盘底有一把辣蓼和鱼香料。她随即燃起几枝卫生香,香烟缭绕,整个木楼顿时芳香扑鼻。客人们的言谈,很快就转到今年稻香鱼肥的话题上来。我是常客,晓得这是“尝新节”,预祝丰收,让大家高兴高兴,这个,不讲大家也懂。至于为哪样要用新腌的鲤鱼供奉祖上,就闹不清啦,这也许和侗不离酸有关。小时侯,曾听老人说,我们吴姓人家的老祖宗,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被人赶来的。一路上,吃尽千般苦楚,带的食粮都有吃完了,只好摘些野果、野菜,捞些小鱼小虾,放盐巴酸水腌着吃。来到这里,开发这块地方,繁衍子孙,建立寨子。后人为了纪念祖先,这天都有兴用新腌鲤鱼来祭祀。“说到这,吴大叔哈哈大笑起来。接着,他又说;”当然,那是讲古罗!如今干四化,讲科学。从科学道理讲,侗家一年到头吃糯饭,糯饭就要酸食来解胃。再讲,
侗乡自古发来,很少有人开店铺做生意,除盐和铁发外,都是自给自足,这叫做自然经济吧!不像如今寨寨有代销店,买东西方便,那时样样要自备自有。侗家好客,客人傍黑进屋,主家有二十坛酸制品,不愁买不到菜,“这也……”老谢插嘴说:“这也是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经济综合利用吧!哈哈哈!”说着,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说笑间,吴大婶把筵席摆好了。“尝新节”按传统习惯,本来是应吃新的鱼肉和白瓜茄子、豆角等新鲜蔬菜。但吴大叔为了接待我们,方便采访,特地增加了满桌子的酸味,大小二十四碗。我们喝着糯米酒,品尝着禾花鲤煮酸,醇正的酸味,夹杂着鱼香料的清香,真是可口。老谢初次尝试,赞不绝口。这引起吴大叔的话题。他向吴大婶努努嘴,说:“这是婆佬的功劳罗!”吴大婶佯嗔地答道: “你养的鱼,何必给我抹油!”“不,靠你管好酸水瓮!”吴大叔告诉我们,侗 家食的酸水,不同于一般酸醋,制作方法不同,味道也不同。侗寨家家都有一只装六、七斤水的瓦,常年四季都放在火塘边。每天将干净的淘米水倒进瓮内,保持一定温度,三五天便酿成酸水。这种酸带有糯米的香甜味道。侗家人顶喜欢用新鲜鱼虾、笋子蕨菜之类回酸水一起煮,再回一些紫苏、薄荷等佐料,健康人吃了长食欲,病人吃了开胃口现在人们还说有降低血压作用。侗家姑娘还兴用瓮内沉渣敷沤头发,然后用茶麸水洗净,能使头发变得乌黑柔软。这瓮酸水,是侗家一宝,是勤劳的主妇朝淘幕沤酿成的。吴大叔家的腌酸,色色俱全。今天上桌的有草鱼酸、鲤鱼酸、鱼蛋酸、虾子酸、鸭肉酸、猪肉酸辣椒酸、姜酸、青菜酸、豆角酸白菜梗酸、蒜苗酸、黄瓜酸、萝卜酸等等。各样素酸、我们和大家一起吃得津津有味。侗家的鱼酸、肉酸,的确是醇香可口,除下酒稍咸一点外,作糯米饭的下饭菜则是顶合适的。吴大叔一面给我们筛酒,一面向我们介绍腌酸的制作方法。侗 家一年四季都腌酸:三月青菜熟,是腌青的季节;八月田鱼肥,是腌鱼的季节;大年杀大猪,是腌肉的季节;夏收后宰鸭群是腌鸭的季节。平时有什么荤素就腌什么。一家有婆有媳,腌事都让婆婆主持/这不是老者有经验,手艺好,还含有尊重长辈的意思。腌味有用陶坛腌,有用木桶腌,一般素酸用坛腌,荤酸坛桶都用。桶腌保醇时间长,腌肉类可保醇五到十年;鱼,特别是草鱼,保醇达三十年之久。坛腌素酸只能保醇两胩。素酸的制作法比较简单,只需将腌品拌盐沤好,拌上糯饭或甜酒,装进坛里,放足坛沿水密封,十天半月即可食用。鱼酸、肉酸的制作就比较讲究。比如腌鱼,先将鱼洗净破开,去内脏,搓盐,盐要处处搓到,不漏一缝一隙,沤三四天,使盐溶化后,烤半干,也有不烤的,然后用糯米甜酒糟或糯饭精拌细抹,使糟饭的粘液糊满腌品外面,装进坛或桶,并将拌抹剩下的饭糟,盖在腌品上面。坛腌在不让坛沿水干涸,以免漏气。桶腌还要制一布袋上剩余的糟饭,铺在腌品上,在桶盖上压几十斤卵石,将腌品压下桶底,盐水浮面,隔绝空气。这样腌制的鱼,质地结实,,肉色红润,开桶食用,醇香扑鼻,是侗家的珍品,听着吴大叔的介绍,更觉分外甜香。随即,吴大叔和亲朋们又接二连三地向我们谈到“侗不离酸”多方面的内容和情聚。侗家人情往来,离不开酸制品。首先,婚事不离酸。吉日择定了,男方要备一餐“猫饭”去接新娘。让女方的亲朋来吃“猫饭”,送新娘出门。这“猫饭”,全是酸鱼糯饭。新娘进屋第二天,头餐吃“三牲酸礼”饭,即两脚禽类一味,四脚畜类一味,鱼类一味,鱼必须酸品。新娘过门三天后,回门时要送礼。这回门礼,除酒、肉外、要有十来斤酸鱼,酬谢亲友。接一堂亲,用去多少钱,人们不大议论,用上大条的陈年酸鱼,到处都传扬。办婚吉,亲戚送礼,一般是送一坛米、一坛酒,外加一尾酸草鱼或是一只酸鸭,这是最得体的。其次是丧事不离酸。老人逝世后,必须备一尾大的酸草鱼祭在灵前,叫做“陪头酸奠”,以掉念逝者辛勤的一生。亲友们为老人挖墓穴,要在坟地吃餐饭,以酸鱼敬神,叫“坟地酸礼”安葬后第三天,亲朋到新墓祭奠,也只有酸制品最为隆重,叫“三餐酸奠”。再次是“三朝”不离酸;起屋不离酸。侗空小孩生下来第三天,习惯上要做“三朝饭”。客人备礼来了,头餐吃主人家的,第三餐吃“外婆饭”。外婆备来的饭,就必须有酸鱼、酸肉。侗家起屋,除雇请师傅架外,别的工夫,如伐木、拉木坚架,都是亲吃酸宴。上梁时,还要一尾酸草鱼敬姜太公,末了赠给木匠师傅。我们不拘形式的吃着,谈着,当谈到青年男女社会交不离酸的时候,吴大婶说,侗空青年男女社交比较自由,一般行歌坐夜且不讲,大型的约会有土王节坡会,四月八坡会;小的约会有正二月上山砍绞纱细竹,三月摘茶泡,五月摘杨梅,六月吃李子,七月吃梨子,十月吃板栗,还有挖“众地”等。这些都是年轻人结伙上山谈恋爱的机会。一般是男的邀约,女的备足后生午饭。在这种场合,饭包里有龙肝凤肉也不上腌味者体,而腌味中又是酸草鱼最体面。这是炫耀勤劳、富有、手巧的标志。接着,吴大婶给我们讲了胩故事:从前,有个叫银梅的姑娘,伙同女伴约会后生挖“众地”。她用笋壳包了两个糯饭入在桌子上,回房换衣戴首饰,妈妈发现了,知道女儿有约会,心里自是欢喜。她悄悄打开饭包一看,见包的尽是腊肉,不禁焦急起来,怨女儿不懂事,赶忙剪两大块酸肉换上,但心情还是不平静,又将此事讲给隔壁伯妈听。伯妈认为还妥,又二次解开饭包,打开酸坛,剪四块约艳艳的酸鲤鱼换上。二人正在唠叨,奶奶回来了,问知情由,又三解饭包,撬开腌桶,剪下了四尾酸草鱼,重新换上才罢休。再说,银梅和同伴们在山上挖地,到响午了,姑娘们在草地上将一包包糯饭打开。后生们都注视着银梅那酸草鱼最大块的饭包,但又忸怩不好伸手。最后还是被银梅的情人——机灵的金松哥趁势将饭包夺走了。后来,他们结成了配偶。这故事发生在三百年前,流传到今。吴大叔还告诉我们:“侗家平常待客要酸,‘月也’待客更离不得酸啊……吴大叔讲到“月也”,更逗起我的兴趣。‘月也’一般进行一至三天,末了,要在鼓楼摆长桌会餐。这餐由主寨各家各户提篮子集中到鼓楼“腊也”(即合伙请客),篮里必须备办各种酸味、酒、肉、糯饭。这时酸草鱼酸酸鲤鱼都展出来!宾主之间,相互祝酒,唱起热情洋溢的酒歌,颂扬对方生产好、人情好,还特别唱赞颂酸鱼的歌。吴大叔说到这,就向我说:“等级周,你来侗寨这么久,还记起当年“月也”唱酸鱼的酒歌吗?“我说:“怎么不记得?”于是,我就跟吴大叔唱起酒来:怎样砌得好鱼塘?哪里买得好鱼秧? 怎样养得肥又大?怎样腌得醇又香?有人领头,满屋人接着唱道:“两手勤砌好鱼塘,两肩勤挑走衡阳,嫩草勤割鱼肥大,糯米腌来醇又香。牵啦友呼!依啦友呼!嗨啦友呼!“祝酒歌声响彻整个木楼,整个侗寨。<div id=[/img]

17

主题

10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qqabcabc51 发表于 2009-9-21 17:51:32 | 只看该作者
好帖,顶起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3#
corershan9 发表于 2009-9-21 19:09:42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