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的心灵是相通的</TH><HR SIZE=1 bgcolor=[/img]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08:24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杨铁原 来名古屋前,一直担心语言交流不畅,影响采访。事实上,这份担心是多余的。世博园的展馆,大多没有讲解员,也没有多少文字说明,但并不妨碍各国的观众观展。 这两天中国馆“湖南周”上,每隔半小时一次的侗族歌舞“咯罗打打”表演,人气一<!--NEWSZW_HZH_BEGIN--><!--NEWSZW_HZH_END-->直很旺。音乐声中,来自湘西的侗族姑娘、小伙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将腰间、胸前背后的竹筒敲得缓急有致,再加上优美的舞蹈语汇,总能让观众击节相和。这一刻,忘情地歌之蹈之,热烈的掌声,就是最能传情表意的“通用语言”。 在印度馆大厅播放的一部宣传片,讲述一对青年男女由相识、相爱到共同生活的故事,全片没有任何对白或解说,优美的音乐和画面,却将印度人的生活习俗表现得十分传神。在韩国馆,观众站在一幅大屏幕前,屏幕上便会慢慢出现一棵大树的投影,大树随着观众肢体的动作而生枝、发叶、开花、结果,好一场人与自然的交流契合。而在日本馆,由原木片和竹片织成的巨大屋顶,更将环保意识表露无遗。 世博会是科技大国炫技的良机。在加拿大馆,一部表现不同国家人们日常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三维电影,无异于一场声、光、电的“盛宴”,借助现代高科技,语言几成多余。美国馆的重头戏,是一场以富兰克林重返现代生活为题材的三维全息电影,当三维银幕上出现雷鸣电闪时,观众的座椅竟随之抖动,而大雨骤降,观众的手上脸上居然被雨点洒得清凉凉、湿润润的。 徜徉在世博园的展馆,记者深感人类的心灵是相通的。纵是肤色不同、语言有别、文化背景各异,但人们对和平与发展的认同,对美好生活和感情的追求向往,对大自然的敬重与感恩之心,总是相通的。 也有一处离不开语言,那就是向世博园内的机器人导游小姐问路。这些导游小姐“眼眨眉毛动”的,灵动得很,懂好多种语言。记者用普通话问“到美国馆怎么走?”,导游小姐居然侧过头,用右手围着耳朵说,“周围太吵,请大点声”,记者再甩一句湖南腔,“她”想了半天,说“对不起,我会讲的中文不多。”嗯,机器人妹妹还挺谦虚呢!(本报日本名古屋5月27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