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877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彝人源流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17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诺苏 发表于 2010-10-15 12:0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彝族人,历史上都称为夷族。是中国西南一带的土著民族。是中国历史上发祥最早的历史最悠久的民族。
    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的错综复杂的原因,彝族的历史渊源至今尚无统一的定论。有北来说,有西来说,有南来说——
      研究彝族的历史,许多专家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已有多方面的论著和文章,为进一步全面研究和探讨彝族的历吏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彝族人,发源于何时何地?彝族人与其他民族有何关系?彝族人的迁徙,演变,发展如何,都有待于从多方面进一步研究。
     现在有一种错误观点,认定彝族是“氐羌”的后裔,这就是彝族历史研究上影响较大的“北来说”。彝族人究竟是不是“氐羌后裔”?
  一、彝族人与“元谋人”的关系
     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对夷族有记载,是两千年前的古夷人。实际上,当时的夷人已经在西南这块土地上发展成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各部落遍布中国大西南。事实的先民早已开发了这里的人类文明。显然,在司马迁著书以前,夷族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彝族是大西南人类最早的民族。从这个观点来说,古夷人是“元谋人”的直系后裔。两千多年以前,就有汉文史书记载的“夷是由古彝文的“尼”音演变而来,而“尼”是夷人的统称。可以想象,后来的汉文用“夷”字来确定“尼”族人,真是独具匠心,这个“夷”字的形体说明,古彝族是一个狩猎民族,是一个背弓箭的大人,很形象。古彝族人,都自称“尼“,“诺”,“尼苏”,“诺粟”,“僳粟“,”纳西”。汉字所用的“夷”既借用了夷人的原本谐音,又表述了古夷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后来,毛泽东出于一种良好的心愿,把“夷”改为“彝”,一些人知道“夷人”,而并不了解“彝人”,而有些人了解“彝人”而不了知晓“夷人”。
     彝族人都有有送祖灵的风俗习惯,认为人死了,只是身躯的消失,灵魂不会死。夷人自古以来都崇拜祖先,所以都有〈〈指路经〉〉。〈〈指路经〉〉是以父子连名的送祖先神灵回归故地的路线。千古以来,夷族人或以口传或以诗文代代相传。这是研究夷族历史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在彝族人〈〈指路经〉〉中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古夷人与“元谋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方国瑜先生的〈〈彝族史稿〉〉所证实的是,彝族人来自北方,从西北向南迁徒。其根据是夷人〈〈指路经〉〉,其次是氐羌的史说。这是值得商榷的,大多数彝族人都知道,夷人的〈〈指路经〉〉不存在“大都自南而北,越过金沙江,送往水头”。这是一种历史性的常识失误。四川和贵州彝族的〈〈指路经〉〉最后都送往云南的楚雄方向,并不是“北方的水源头”。凉山是有 17个县(市)6万多平方公里180万彝族人口的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的自治州,17个县(市)彝族人的〈〈指路经〉〉方国瑜老先生的说法不同,都是送往凉山的东南方向的。说明凉山彝族的祖先是来自云南方向,并不是什么北方。如接近成都的乐山峨边马边,凉山的甘洛县,远离云南,但这里的彝族的〈〈指路经〉〉都有送往云南方向的“兹兹扑乌”(指现在的云南昭通)。因此,彝族的“北来说”是一种误导。
     “彝族是氐羌的后裔”纯属是一个错误,纯属颠倒是非。历史上“羌人”从北迁南是事实,但是,那是在“夷人”从南往北迁徙以后的事,并不是“羌人”南迁以后才有“夷族”,而是夷族各部落向北方和中原发展以后,因其生活方式的从狩猎转为游牧以后,夷族被称为羌族。这是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写到:“西南夷群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鬼椎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崔、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无常处,无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崔以东北君长的什数,冉陇最大,其俗或土著,或迁徙,在蜀西。自冉陇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
     然而,有不少的史学家把夷人列为羌人,如晋人常璩著的〈〈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讲到蜀汉时说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错误地把夷人列为羌人。
     只要弄清了古夷人是“元谋人”人的直系后裔,关于“夷人”与“羌人”的关系就一通百通了。

0

主题

0

帖子

17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2
2#
 楼主| 诺苏 发表于 2010-10-15 12:05:51 | 只看该作者
二、古彝文是彝族历史源头决定性的依据

     古彝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

     马长寿先生著的〈〈彝族古代史〉〉中关于彝族原始社会不是传说和遗迹时说:“彝族在西南各民族中是最富有有历史知识的一个民族,他们创造了彝文经典。”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首先得研究民族的文字,因为,民族文字是民族历史的见证,是民族历史的依据,也是民族历史的影子。

     一个古老的民族,都有其古老的文字。没有文字的民族,不可能有悠久的历史。

     关于古彝文的创造,有“唐代说”,有“汉代说,两者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那是在半坡出土文物的古彝文研究之前。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出土文物中的51个刻符用古彝文识读出了32个,这是一种新的发现,也是一种奇迹。这些能用古彝方破译的刻符,早于甲骨文,具此推断,古彝文起码也有7000年的历史。我国各地出土的文物古迹,有许多刻划在石器陶器骨器竹器的字符距今有9000年的历史。凉山州整理出来的古彝文字就有9000多个,说明彝文曾在历史上辉煌过。凉山彝族人从古至今都在沿袭着用古彝文。据刘志一先生考证,甘肃秦安大地湾一期类型彩绘符号与仰韶早期的刻划符号相近,而这些刻划符号与贵州威宁和云南路南出土的古彝文完全相符。这就充分证明了大地湾刻符是古彝文。

     汉文字只能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但夷文字是在甲骨文之前。历史的事实证明,夷文比汉文还要早几千年。

     一种民族的文字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一个漫长的岁月,古彝方的形成和使用,肯定有一个很长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古夷文至少也有上万年的历史。从古夷文的研究,可以证明,彝族是一个中国最古老的民族,她以雄辩的史事,论证出了其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从古夷人的线索中,可以肯定,“夷人”就是“元谋人人的直系后裔。是古“夷人”在人类社会的最大贡献。

  三、夷人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夷人和羌人究竟是什么关系?众说纷纭。夷族历史学家刘尧汉先生从“十月太阳历”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古夷人和古羌人有血缘关系。许多庐山的史料证明,羌伏羲部落的文化源于古夷人,羌人是夷的后裔。在后来,古夷人往北迁徙,发展为游牧民族,故以羌自称。后又在“洪水朝天”时期,古夷人因有云贵高原的地理优势,保存了大多数部落,再次大规模向北方展示,然后扩展到整个中原。因为“洪水”发生时,中原的“北京人”和“蓝田人”的后裔几乎都灭绝。这是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这也是夷族人得以发展的一个历史机遇。

     “夷人是氐羌后裔”的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

    历史上伏羲氏就是古夷人。是古夷人的一个分支部落。就是因为生在北方的甘南天水,被子错误地说成“羌人”。自伏羲、炎、黄之后古夷人首领禹建立了夏王朝。炎帝部落的另一支“东夷”,在黄河下游的东部建立了商王朝。于是,夏商形成了东西分割的格局。一些史学家认为,夏为羌,商为夷。实际上都是夷人,只是在不同的地域而言。如《 帝王世纪中》中说:“禹,姬姓也,其先出顼,名文命,字高密,卒于毕郢,西夷人也。”后建的西周,是原夏的一个部落的崛起,都是禹的后代。历史上,夏、商、周,都是夷人的后裔所建。也就是说,毕夏文化便是古夷人文化传承。据有关史料考证,刘邦乃东夷人也。他灭秦建汉后, 其主体民族依然还是东夷和西夷。实际上,汉朝以后形成的汉族人,主要是东夷、西夷和其他的民族的融合。

     彝族,在远古的时候,是一个强大的民族。

     在历史上,历代的史学家,把演变发展以后的古夷族人列为“羌人”,后成为中国西南各民族的统称。

     有《史记。楚世家》记述战国时期的夷人:“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意昌之子也。”后来,郭沫若作了解释,说:“颛顼是夷人分支之一,其孙自然是古夷人。”实际上,颛顼帝高阳不公是古夷人,而且是在夷人居住的地方。就是说,楚人的先民是古夷人。楚国著名诗人屈原也称创夷人。

     古夷人长期生息繁衍大西南,大量的部落族人不断北往东迁徙扩大,演变为其他民族了。在云贵川广西等地的夷人,因各种原因,出现了各分友,有的分支到了近代甚至被认定为单一民族。

0

主题

0

帖子

17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2
3#
 楼主| 诺苏 发表于 2010-10-15 12:06:18 | 只看该作者
四、彝族的文化与夷人的历史关

      夷人崇尚龙虎鹰。关于这一点,是史学家共认的事实。龙虎鹰的图腾文化,是夷族人的文化特征。由此而产生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彝族文化传统,反映了彝族的历史特征和历史渊源。

     在历史上,伏羲、炎帝、黄帝、夏禹等帝王都崇拜龙鹰。夷人龙虎鹰图腾文化的传承一直沿袭到现在。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夷人与三皇五帝的文化教育关系的内涵和历史关系。

     在夏商周期间,夷人的文化政治中心在元谋一带,就是现在的云南楚雄。后发展为滇国、夜郎国、昆明国、巴蜀四大文化区。到了“六祖”时期,是夷人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

     ——过年  彝族人过年,一般都有在秋季。如四川省凉山州的彝族,一般在都在10月或者说11月择吉日过年。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过年,主要是庆祝丰收,同进主要祭奠祖先。从过年的时间来看说明居住地的气候比较热,庄稼成熟比较早,到了收粮猪肥时就过年庆贺祭祖。从这一点来说,彝族人的先祖来自南方,不可能是北方。国灰北方民族过年都在秋冬之间。

     ----婚事泼水  现在的彝族人几乎都保留着办婚事泼水的习俗,不管是高寒山区还是平坝河谷,不管在寒冬腊月还是酷暑仲夏,接亲举行婚礼,都要相互泼水这也是千百年来的一直沿袭下来的习惯。如果古夷人是来自寒冷的西北不可能有泼水的习俗。只有在气候温热的地方才会有这一兴趣。

     ——喜欢打赤脚  喜欢打赤脚,并非只是一种简单的经济问题和生活习惯,而是一种文化现象。原始社会里,因为人类文明处于原始阶段,人们从事狩猎和耕地放牧都是打赤脚。但后来时入文明时期,已经有了各种鞋子,而一些地方的彝族人仍然有打赤脚的习惯。这又牵涉到一个气候的问题。可以说,喜欢打赤脚是生活的地方的气候情况形成的。说明夷人的发祥地还是在南方。

    ——男人的发型   彝族的男人,都有留椎发的习俗。〈〈汉书地理志〉〉上说:“犍为,柯,越西等地都是西南夷武帝开置,其民俗略与巴蜀相同。 〈〈史记。西南夷列传〉〉也说:“自滇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皆椎髻、耕田——”现在的凉山彝族男人额头上都留有一撮头发,为椎形朝天。这与滇国人相同。〈〈蛮书〉〉中变记载:南昭的官员军士都把头发卷缠起来向前伸立额上。

    ——火葬      古夷人有原始的佛教信念,但表不成宗教。夷族人从远古开始,一直实行火葬。早在唐朝初就有汉文记载夷人的火葬。 〈〈蛮书〉〉说:“诸乌蛮不墓葬,凡死后三日焚尸,其余灰烬,掩以又壤。”四川的彝族人,至今一直保留着这一古老的火葬习俗。老人去世了,要组织歌舞以示欢送,还要赛马、摔跤、比武、唱〈〈指路经〉〉。办丧葬时,还要宰杀许多的牲畜祭祀, 以宰的为荣,越多越为贵,少则几头,多达上百。这种习俗与伏羲、炎、黄时代的习惯相近。送上山火葬时,女架七层柴,男架九层架,然后鸣枪点火焚烧。 这些都是代代传承下来的古老的丧葬方化。

   ——文学艺术   彝族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物色,内容丰富多彩。从彝族的各个时期的文化现象,可以找到彝族(古夷人)历史的线索。彝族文化,除了古夷文、天文地理、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以处,更多的还是表现在文学艺术上。一是神话传说:彝族的神话传说内容十分丰富,从远古到近代,有创世神话,洪水神话,图腾神话,龙的神话,鹰的神话,支格阿鲁的传说——这些神话传说,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彝族人的历史文化。二是歌瑶:夷人的古歌谣是最原始的文学形式,如情歌,创世歌,打猎歌,劳动歌,婚嫁歌,酒歌等。三是英雄史诗:彝族,是一个诗的民族善于以诗来表达感情,反映历史,抒发心中激情和追求。历史上有影响的有:《阿诗玛》、《阿细的先基》、《阿西人的歌》、《勒俄特依》、《阿莫尼惹》、《查姆》 、《梅葛》、《玛母特依》等。这些史诗和叙事长诗,全面记述和反映了彝族的历史和社会发展过程。四是民间故事:彝族的民间故事相当的丰富,在民间的文艺中,是最为宝贵的财富。这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人物传说、寓言故事,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形式反映了彝族人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五是音乐歌舞: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有许多的音乐,以特殊的音乐旋律,表现了彝族人民的喜怒哀乐,中历史的足迹,是历史的呼唤,是美好的追求,是五彩的憧憬。彝族的音乐,是彝族人真实的心声。彝族人有许多民间舞蹈,很有民族特色。从这些舞蹈,可以看出彝族人悲壮的历史,艰苦的历程,坎坷的道路,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六是服饰:以红黄黑为主的彝族服饰,反映了一种历史文化的深沉和庄重。彝族人特别祟尚黑色,大都数都喜欢穿戴黑色的服饰,这与古夷人有一定的渊源。古夷人分友伏羲、炎、黄帝和夏禹王、周文王等都崇尚黑色。 现在的凉山彝族人依然喜欢穿戴黑色的服饰,黑衣服,黑头帕、 黑披毡、黑鞋子。服饰的图案大多是日月和山水、飞鸟走兽,显行朴实粗犷。

      彝族人的文化是彝族历史的缩影,从中可以找到古夷人历史源头和发展踪迹,这些老悠久的文化,足以说明彝族的历史渊源 。

      综上所述,证明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她具有十悠久的历史和十分古老的文化。肯定地说,彝族是“元谋人”的直系后裔氐羌是古夷人的分支,古夷人是”羌人“的先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