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0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雪灾引发的思考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肖环 发表于 2009-9-21 17:4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8.02.08, 陶世龙《雪灾引发的思考:无关敬畏 还得靠科学》08.02.08, 江之尾《全球变暖为何引起极端天气事件频发》08.02.08, 隋远《上海交大的凌德祥曾在日本任教授吗?》08.02.08, 李文《这种抄袭太需要勇气了》08.02.08, rainier2008《回应phage《也谈“中科院graduate university”》》08.02.08, 老外《回复《知情人评动物所科技岗位定级》》08.02.08, 墨比斯左轮《一本颠覆习惯的书——评方舟子《科学成就健康》》08.02.08, gghczj《中医顽固分子叫得越凶表明其心越虚》08.02.08, 吴仪粉丝《给吴仪总理的建议》08.02.08, 《世界日报》报道:中输韩保健品 验出致癌物08.02.08, 何健昕《杨玉圣大耍男人计》08.02.08, 田向荣 杨智泉《中国农业大学举报案背景(十四)——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的答复不能令人信服》08.02.08, 顾连宏《数据在科学论文发表之后必须成为公共资源》08.02.08, 吃羊老狼《美国教育现在没有危机》08.02.08, 段海新《真理和自由最大的敌人是多数派——推荐易仆生的《人民公敌》》08.02.08, hooklee《白衣闲饭笔下的瑞士:错误百出,不忍卒读》08.02.08, 费思《瑞士印象——与白衣讨论》08.02.08, 寻正《以筐盛屎、以蜃盛尿——瓠樗之货:读庄心得(12)》08.02.08, 关于中国科技实力的问题方舟子答法新社记者问雪灾引发的思考:无关敬畏 还得靠科学陶世龙 2008年2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胡锦涛出席并讲了话,其中有一段是:“胡锦涛强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多党合作事业的中心任务。希望同志们坚持第一要义是发展,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实地调查,开展深入研究,多建科学发展之言,多献共建和谐之策,多尽富民惠民之力。”(胡锦涛出席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并致新春祝福)  我特别注意的是“第一要义是发展”,因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成绩很大,有目共睹,但也出来分配不公,贪污腐败盛行,贫富差距拉大,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有人归咎于实行改革开放,公开要求回到改革开放以前的路线上去。而在近日更出现了一种怪异的言论,他们将这些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后将科学技术凌驾于其他形式的知识和文化之上。并制造出“科学主义”这个帽子到处挥舞,将改革开放后科学技术在我国的发达,视为科学主义的兴盛时期,并不得不承认所起的积极作用,但实为欲抑先扬,随即称现在科学已成为霸权,因此科学主义应该受到批判。  的确是在改革开放后,科学技术才从形而下之器的卑贱地位,提到第一生产力的高度,而参与国家战略发展的决策,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受到举国的重视和尊崇,一些出身于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的人材也进入了领导层。  现在不少学者都在回顾三十年的改革,观点各有不同,但对改革开放初期从上到下都学习科学,蔚然成风的这段历史,都是肯定的。如李远哲还记得 “他每一次见赵/紫/阳,都是把当时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动态整理出来,带给他,告诉他中国人在哪些方面欠缺,哪些方面迎头赶上。他没有听不懂的地方。” 史家或称之为是仍有理想主义的改革,或赞扬为那是一个枯木逢春的青春浪漫岁月,这个党、这个民族非常幸运,这个党、这个民族出现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黄金领导层。(朱学勤: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总结)  别具只眼,将改革开放的出现,称之为什么“科学主义”兴盛,也就仅此所谓的“科学文化人”一家。  对于后来出现的那些问题,比较多的学者认为是政治改革没有跟上,或具体形容为各省市都成了大型的投资公司。但认为“在自然科学上,一般问题上,不敢胡来,比较尊重科学家的意见,强度科学发展观,科学发明容易转化为生产力,所以经济有如此的发展。但有时在一些重大的关系到领导人的政绩问题上,就会胡来蛮干,力排科学主张。。。。”(唐宝林:中国改革开放30年得与失) 没有那位社会科学家说这是什么科学主义,而如资源浪费,环境破坏,恰恰是不尊重科学之故。  这些反科学主义者还极力宣扬科学分不出真伪,搞乱公众对科学已有的共识;鼓吹保护传统比发展还重要。并称经过他们的努力,通过“敬畏自然”等辩论,人们对科学主义的认识提高,科学主义已从兴盛转为“退潮”。虽不过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在臆想,但也不能低估他们的影响,因为在中国,没有科学知识也不想下工夫学科学,却又想沾上科学的荣光,甚至指挥科学,是不乏其人的。  因此,我感到胡锦涛总书记重申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非常有现实意义。要发展,当然还是得如改革开放初期那样依靠科学,而决不是回到用不科学的拍脑瓜决策来瞎指挥的年代。需要“广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用科学思想战胜愚昧落后。在全社会形成学科学用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这种需要,在近日的雪灾发生后,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 因为面对自然灾害怎么办?是向大自然顶礼膜拜,向它表示敬畏,以求消灾?还是依靠科学技术去克服困难?实际的情况是,只有依靠科学技术,众志成城去抗灾才能度过难关,别无选择。  本来按照被一些人推崇的“东方科学”如老祖宗的“阴阳五行”的“超科学理论”,应该有禳解之术,如把城市的北门关上之类(丙丁南方火,壬癸北方水。冰雪为水,所以要关北门以减其势。民国时期还曾有关南门以求雨之举,我所亲历。)  还有那些神通广大的大师,超人,也不见出来制止灾害,按说发一发功把电线上的冰雪化掉,对他们来说应该不过是举手之劳。据闻风水先生在广东、南京、上海等地很吃香,而雪灾正好是他们这个“环境科学”范围内的事;他们还都是“周易预测专家”,但这回似乎并无预报;他们应该有类似阴阳镜、八卦灯能克住冰雪的法宝,也未见拿出来。  这次借天灾以责难你们不敬畏自然遭了报应的声音,似乎也很微弱,不象印尼海啸后某些环保人士和所谓“科学文化人”借此大做文章。看来他们还是吃人间烟火的,知道这次为冰雪所困者是生活在低层的弱势群为多,那些农民工就何止百万;有钱有权者是受不到报应的,也许还怡然自得地赏雪哩!因此他们那一套天谴报应之说不会有市场。  中国的民众特别是农民,最是务实的,行胜于言。任你鼓舌如簧,说得天花乱坠,一碰到实际问题如何对待,就检验出来来了。是真金不怕火炼,是假货听到个 “伪”就害怕了。日本人2007年选出的“年度汉字”是“伪”,因为他们的食品丑闻、政治丑闻让民众寒心,“曾经以食品安全第一而自豪的日本今年却不断发生有关不良食品的风波。”比起来,我们这里是不是更应该选这个“伪”字呢。(日本2007年的年度汉字“伪”字当选)  不过我还注意到僵持很久的陕西华南虎照真伪之争,终于有了个初步的交代,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公开通报批评林业厅草率发布华南虎信息 林业厅就此致歉,尽管再次鉴定的结果仍未出来,周正龙仍坚称虎照是真;,但终究是承认了有分清真伪,维护诚信的必要,而且是遵从民意才有此措施。  尤其是长江商报以《面对雪灾行动起来,人定胜天》发出刘敏的文章,还有新华社发出的《闻雪先绸缪 抗灾重科学-浙江科学抗灾的启示 》,仅仅这些标题就能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而使某些人大叫科学主义又涨潮了。  事实胜于雄辩,在不讲情面,没有通融的自然灾害面前,讲空话是没用的。这次雪灾是一付清凉剂,将能使许多人清醒。我感到,虽然现在是冬天,还有冰雪,但新生的芽蕾已在孕育,犹如三十年前,又一个科学的春天不远了。  全球变暖为何引起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作者:江之尾  《南方周末》2008.1.31登载了记者报道:“暴雪冻雨为何频现南方?专访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其中,杨贵名从理论上回答了记者关切的全球变暖为何造成极端天气的原因:“因为全球大气的能量、质量是守恒的,有的地方高,有点地方就低。全球变暖使得某个地区温度持续异常偏高得话,那么肯定在周围某个地方就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极端天气事件,打破这个地区气温异常偏高的状况,好比‘不平则鸣’”。我觉得杨的回答没有从理论上说出在全球变暖情况下频发极端天气的真正原因,而且关于能量、质量守恒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2007年,凤凰卫视有一期《世纪大讲堂》节目,播出了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谈全球气候变暖。他说到:全球变暖,引起水分蒸发增加,因而导致极端天气频发。但是郑国光没有进一步说明水分蒸发增加为何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原因。本文试图进一步解释它。  气象学知识告诉我们,虽然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很小,但对天气变化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关键原因是,水分子在参与大气与地球表面水循环过程中从液态到气态、再从气态到液态时吸收或释放大量能量。我们知道,1克水从0℃上升到100℃需要吸收100卡能量,而1克100℃水变成100℃汽需要吸收539卡能量。在任何温度条件,水蒸发都要吸收超乎我们想象多得多的能量。水蒸汽进入大气后经过了非常复杂的过程,遇到适宜条件,又凝结成液态水(落到地面上,就是我们看到的雨或雪),在凝结过程中会释放出同样数量的能量。台风的巨大能量就源自水汽凝结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如果全球温度基本维持平衡,地球表面、主要是大洋表面温度基本维持平衡时,大气与地球表面水循环也维持基本平衡,进入到大气中的水汽总量基本维持不变,由水汽携带的、可随时释放出来的总能量也基本不变。在这种状态下,水汽携带的能量转移、释放引起的天气波动幅度、路径以及持续时间等总体基本维持平衡。  当全球温度变暖以后,水分蒸发增加,增加的水汽使大气增加了额外的能量,由于复杂的运动,在不可控制情况下,自然就造成了比以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值得指出的是,水汽蒸发量不仅是随温度升高增加,而且是非线性增加。例如,20℃,空气中最多容纳水蒸汽质量大约23克/每立方米,温度上1℃,最多容纳水蒸汽质量增加大约6.4%;温度上升2℃,水蒸汽质量增加大约13.1%;上升3℃,水蒸汽增加大约20.1%。大气中增加了如此多的水汽总量,等于增加了相同百分数的能量,将是多么恐怖的情景!上海交大的凌德祥曾在日本任教授吗?隋远  闲来无事,想看看上海交大最近的情况,无意中在研究生院的网站上看到了凌德祥教授的网页。跟大多数研究生导师的网页一样,这页面也是洋洋洒洒一大篇,看得人眼睛都花了。但是其中有两点很有问题,容我慢慢道来。  第一,凌教授声称曾任日本大学国际关系学部教授,这与事实不符。日本大学在日本虽然是二流大学,但是只有本科学历的凌教授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被聘为教授的。就他的资格,只可被聘为非常勤讲师。日本大学国际关系学部跟凌教授原来所在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有校际交流关系,每年从南大请一位教师去教汉语,并给予讲师的待遇,凌德祥是利用这样的机会出国的。但是由于他的因公出国人员的护照上被注明了“教授”字样(凡是高校教师因公出国都会被这样加注。在护照上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这也是中国特色),他就把护照上的教授充当成在日本的教授。高人也。  第二,凌德祥声称在海内外发表了160多篇专业论文,这也与事实不符。从凌教授网页上列举的文章来看,他不仅多产而且面广,但是专业论文绝对没有160篇。他虽然有许多文章发表在杂志上,但是其中有些只是综述或是简介,远远称不上论文。比如发表在《汉语学习》上的《香港的共同语与交际语》。  凌教授文章的高产期出现在1999年以后,那时他因为被任命为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党总支书记而顺理成章地成为副院长,从而顺利地升成了教授。由于有了副院长兼教授的头衔,他不但可以自己派自己到日本教书,也有了拉关系发表文章的资本。他的文章跟他在论坛上评论伊拉克战争的帖子一样(典型的例子参见:),大而无当,有许多空话。  凌德祥在升为教授后,只要天气允许,他就会穿上一件印有“南京大学教授联谊会”字样的汗衫在校园出现。可见他对这个教授的重视。但是他在南京大学的口碑却成问题,最后副院长被撤,走人了事。  上海交大近年来引进了很多人才,除了理科的陈进之外,文科的凌德祥教授也算是个牛人。2007年夏天凌教授被派到美国普渡大学为孔子学院揭碑时,同行的是副校长印杰,其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本人只是根据对凌教授的了解提出了质疑。希望凌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能晒晒凌教授的日本大学的聘书以及所发表专业论文的详细目录,让我们大家“知”一下。附:林教授网页导师姓名凌德祥导师性别男职务职称教授.所在院系国际教育学院所属学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学 语义学联系电话021-62932012电子邮箱  个人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日本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员,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曾先后任教于安徽教育学院中文系,南京大学外文系、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院学生工作组组长)、南京大学外国学者留学生研修部(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部副主任)、日本大学国际关系学部(教授)。任全国外国留学生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外国留学生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语言学会常务理事、高教学会理事。 出版专著《走向世界的汉语》、《语言与语言科学论》等;在海内外发表《语境与语言表达的得体性》、《扶桑测日与十日九阳十二月——揭开华夏古文化的谜链》、《试论华夏“钻木取火”传说》、《世纪之交的中国修辞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及学科建设》、《汉语各方言区学生英语发音的常误分析》、《中介语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现代汉语面称系统的不对称性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感训练与第二语言教学法》等专业论文160余篇;合编著《实用现代汉语教程》、《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亳州》等10余部;编撰出版肥西、长丰、肥东及合肥等县(市)志的方言志。 曾获省级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和聋儿等“三项康复”工作先进个人表彰、曾获南京大学奖教金二等奖,论著有多项获奖。 近年完成或在研主要项目: 1、上海汉语国际推广方略研究,2007年度上海教育科学研究资助项目(主持人); 2、汉字文化属性,教育部特批专项子课题(第一主持人); 3、汉英语言对比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主要参加汉英语言对比研究,执笔发表的《汉语各方言区学生英语发音常误分析》等系列论文为《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许嘉璐主编)一书收录并给以较高评价; 4、汉语阅读多媒体影视素材库,国家汉办十五规划项目资助项目(主持人); 5、对外汉语教学针对性教材,江苏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主编教材; 6、汉语言(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教学研究改革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南京大学“985项目资助项目”(主持人); 7、对外汉语教学(南京大学汉语网络教学),南京大学“985”项目资助项目(主持人); 8、江苏外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获江苏省教委一等奖),江苏教育厅项目资助项目(主持人); 9、外国留学生教育评估研究,教育部委托江苏教育厅主持项目资助项目(主持人);代表性论著  近年主要论著走向世界的汉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9月。语言与语言科学论,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和谐校园文化与一流大学的形成,现代中国事情(日本),第11期(2007年1月) 东方文明古国的崛起与汉语走向世界,现代语文,2006年11期。现代汉语“作”和“做”的语用规范,纽约人文学刊(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rch), 2006年总第四期。对话与叙事:独特的艺术评价视角——评《对话时代的叙事话语——论京派文学》,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4期。 多媒体网络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探索与创新——华东地区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语境法阅读教学,对外汉语阅读研究(周小兵、宋永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语感训练与汉语阅读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论集,第2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语感训练与第二语言教学法,国际关系研究(日本),2004年2月24卷4号。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与外国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日中汉语教育的分析与思考,中国日本外国留学生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5年。江苏外国留学生教育发展概述,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中介语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3期,收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第1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现代汉语教学与来华留学生教育,新世纪,新视野—华东地区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网络时代的汉语教学,广州华苑,2002年2期。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语义教学,对外汉语论丛,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汉语方言中[r]音的发见及端(知)组声母与儿化音源考,国际关系研究(日本),2003年7月23卷1号。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与汉文化的教学,高教研究与探索,2002年特刊。来华留学生汉语语义教学,对外汉语论丛,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江苏教育国际化的现实途径与选择,宏观经济观察,2002年教育专辑。正视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语文建设,2001年4期。从《马氏文通》看汉外语言对比研究与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2期。语音二则,语文建设,2000年1期。新世纪外国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9期。语篇表达与语篇教学,对外汉语课程与教学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试论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的基本规律,汉语学习,1999年5期。现代汉语面称系统的不对称性与对外汉语教学,南京大学学报,1998年1期。语言对比及其相关理论的拓展空间,中国语文通讯(香港),1999年1期。入编《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年。歧义与新闻标题,新闻知识,1998年2期。加强语言文字规范的“规范”,语文建设,1998年3期。扶桑测日与十日九阳十二月—揭开华夏古文化的谜链,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6期。语言环境与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语文建设,1998年7期。入编《得体修辞学》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现代汉语的面称系统,中国语文通讯(香港),1998年45期。 HSK备考训练-初、中等(合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6月实用现代汉语教程(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研究会统编教材)(副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香港的共同语和交际语,汉语学习,1997年1期。世纪之交的中国修辞学,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8期。入编《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语境与语用歧义,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4期。适应不同程度的汉语语义教学,中国语文通讯(香港),1997年10期。入编国际教育交流协会论文集《百川入海,各显其能》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香港的共同与与交际语,汉语学习,1997年1期。声韵调适艺术及语音修辞,安徽教育学刊,1996年4期。语境与语用歧义的分析研究,修辞文萃,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论语境与语言表达,修辞文汇,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语用意义与语文教学,安徽教育学刊,1996年1期。试论语用中的同形异义,中国语文通讯(香港),1996年1期。汉语各方言区学生英语发音常误分析(执笔),外语研究,1994年3期。肥西县志.方言,黄山出版社,1994年12月。长丰县志.方言,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肥东县志.方言,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语义成分分析理论与词典释义,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1993年6期。精要而适用的教学语法论述-评张先亮《教学语法的特点与应用》,汉语学习,1993年4期。客赣方言对英语发音影响的调查分析及教学对策(执笔),南京大学学报(外国语言文学专刊),1993年。湘方言区学生英语发音调查及常误分析(执笔),外语研究,1993年4期。试论华夏民族“钻木取火”传说,国文天地(台湾),1992年1期。  这种抄袭太需要勇气了  李文  今天看到两篇几乎一模一样的论文,让我惊讶万分。  一篇文章题为《中国政党制度的多维视角思考》,载《理论探索》2005年第5期(10月份出版),署名廖显辉,作者单位是中共贺州市委党校,讲师,文章注明收稿日期是2005年5月14日;  另一篇文章题为《认识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几个视角》,载《学习论坛》2006年第5期(5月份出版),署名张书林,作者单位是中共中央党校,党建专业博士研究生,文章注明收稿日期是2006年2月12日。  后文除了没有前文的引言外,其他部分99.5%跟前文一样,还有0.5%的不同在于后文多了一到二句话。  谁抄袭谁,不言而知。看到这样的雷同文章,让读者觉得气愤不已,只能说这样的抄袭太需要勇气了。回应phage《也谈“中科院graduate university”》作者:rainier2008请注意,我针对phage同学的观点作出的回应均为【】。首先我想纠正rainier2008一个错误的认识:玉泉路的研究生院不仅有生命科学学院,天文地理化学等等学科的研一学生都在那里集中上课。况且玉泉路只不过是研究生院的一个分舵,更好的分舵是在中关村(方舟子曾去做过报告,当时人满为患)。rainier2008说生物系教学水平低,我举手支持;但是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其他学科的师资(如数学,物理)未必和生物一样差。还有,生物类研究所就是希望学生:早回所,动手,做实验,发paper;可天文地理等学科的研究所未必希望学生早进实验室。所以我希望rainier2008把斗争的矛头指向研究生院的生命科学学院,而不是“中科院graduate university”这个巨无霸。其次,我想请教rainier2008老师:生物类研究生需不需要在入学的第一年接受系统和正规的专业课程训练?从您文章第一段来看,您自己是非常欣赏国外的课程设置的,大概也不会反对开设专业课程。我更是认为开设系统的专业课程十分必要,原因有两点:一,国内的生物本科教育水平之低超出一般人的想象。这点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二,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将对学生一生的学术生涯都大有裨益。我的老师,周围的老师,还有rainier2008,在美国经历过生物博士训练的人,都认为“学到了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据在美国的同学说,美国某些学校的生物类研究生仅课程训练就要两年,博士训练的年限要到7年了。【回应:  1. 我没有错误的认识,只是没有在上篇评论里没有明确指出。我谈到的问题针对的就是京区的生物类研究所,主要是位于奥运园区的生物物理所、动物所、微生物所、遗传发育所和即将加入的基因所。对白春礼提的问题也是针对生物类所的。  2. 这位同学已经在实验室呆了几年了,应该早就明白所有从事生物学研究的人都明白的事实:生物学是实验科学,如果不会动手就不会出成果(生物信息、计算生物学除外)。由于众所周知中国本科教育水平低下的原因,大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没有收到最基本的实验训练,还得到研究生阶段来补课。我亲眼所见,一年级结束回所的研究生不会配试剂(其实只需要高中化学知识就能做),不会看vector map。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除非悟性很好,往往需要3个月到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入门。所以鉴于低年级研究生的普遍水准,导师当然希望学生早回所早动手。至于早发paper,恐怕每个理智的导师都不会有此奢望!  3.这位同学可能搞错了,在美国大部分研究生院都不会让学生受两年课程训练,除非是专为拿course master的学生(或者文科学生?因为文科的课程极其多)。我所在的系只让我们在头半年学完六门核心课程,后半年随意修了三门选修课。所谓系统的专业课就是前半年的必修课,我猜生命所的课也是这样的。系统训练不在时间长短而在质量!】但是rainier2008的逻辑有两个非常大的问题:一,各个研究所的老师水平,尤其是讲课教学的水平,真的就高吗?二,学生回所,怎样保证各个学科全面的开展?比如遗传发育所怎么开展您学过的六门课程?【回应:  1.首先要补充上次没有讲到的一点,那就是奥运园区各所早就有联合开课的意愿。集合几个所的力量,难道都开不出现代生物学最基础的几门课吗?包括我们负责研究生教育的人教处长,都希望能促成此事。还是因为研究生院的原因无法实施。  2.事实上,即使在美国著名大学的研究生院,老师的水平也不是个个一流的,但平均水平相当高。教学水平因人而异,不可能所有人都有讲课的天赋,但是绝大多数研究员都有意愿尽力完成教学任务。曾经为了我所的一堂博士生课程,我准备了两个月,读了教科书,以及大量paper,只为了那90分钟能讲清楚尽可能多的内容。】 但是即使是有很好的老师,我个人的意见也是教学效果很差,道理很简单:首先,科学院的各个研究所是科研机构而不是教学机构,老师们的心思在科研上而不在教学上。老师们拿出自己申请经费的宝贵时间用于备课就很不错了,不可能如美国的大学教授一样,给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考核学生。其次,我们的课程运做方式决定了各个研究所的老师的教学不受监督和考核,有评分机制也不过是评上优秀课程的老师面子上好看而已,教的不好又能怎样?我知道有个PI该他讲课的时候派他的博士后去的。这样的课程效果可想而知。我自己的亲身体会:选了各个研究所的六七门课程,没有一位老师给我批改过作业!有的老师根本就不布置作业,或者作业就是看文献而没有任何的考察(因为下节课就不是他上了!)。搞笑的是各个所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有的不考,有的考就是交篇读书报告(我认真写和从网上dowmload文章同学的考分是一样的!);最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所有课程中的一个另类:遗传发育所左建儒所领衔分子遗传学。由于左建儒对学生要求严格,精心准备考卷,判卷认真负责,从而导致了有的同学不能及格。本来考试中的挂科是极为正常的现象,不认真学习导致不及格,天经地义啊,可是在各个所老师们敷衍了事的大环境里,这种精品课程反而变的另类起来。有的学生就因为这门课会有不及格而去选择那些“保险的”课程。 【回应:  1. 如上所述,大多数老师是认真对待教学任务的。而国外的教授也一样,不可能如你所说“给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原因在于他们有助教,也就是高年级研究生帮助出考题、阅卷。  2. 至于目前的两个弊端,如集体作弊,互相抄报告,以及选容易的课程混学分,我想哪里都可能发生,尤其是作弊,因为中国社会缺乏信誉制度,当然会被人钻空子,这和考试的形式无关,更需要检讨的是选择这样做的学生!我个人意见是对于作弊需要严惩,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处处都要中庸,人人过关皆大欢喜的社会,实施起来有很大阻力。  最近我们采取的一个考核办法是:对于讲座课,有各个老师负责选代表性论文,学生从中选择一篇作presentation,然后老师根据他对该专题的理解程度打分。】 即使研究生院的教学是如此之差,我还是认为在这一年中学到很多回所后无法学到的内容。比如我研究动物,但是薛勇彪使我明白了植物的自交不亲和,左建儒使我懂得植物分子发育,刘力让我知道了果蝇的视觉系统原理。我开阔了眼界,并且他们的学生有的成为了我的朋友,当我遇到相关问题时可以请教当年的同学。不强于回所后的井底之蛙?【回应:  同上,如果各所联合开课(基础 前沿)就能让你开阔视野。而且你忘了,这些让你开阔眼界的老师都不是研究生院的!】  说到这里,rainier2008逻辑的第二个问题:生物所的学生一入学就回所能保证各门课程的开展吗?其实我怀疑的理由在上面都说了不少了。各个所老师的主要任务是科研,发文章的压力很大,能拿出多少时间给每年所里几十个新学生开课呢?太不现实了吧?不拿和美国大学开设的课程比,能比的了玉泉路各个所开设的课程吗?rainier2008您还瞧不起白春礼,白春礼要你们“给他们提供丰富的课程。”这有什么错呢?只怕若是按照您的想法,学生们就只知道自己实验室那点东西了。rainier2008说的所有关于研究生院的不济和误人子弟,其实都在说以自己为代表的北郊生命园区PI们的不济和误人子弟。关键不是在新语丝上发玉泉路远的牢骚和graduate university英文名字的可笑,而是在于找几个志同道合的PI,利用研究生院提供的舞台,给求知若渴的学生们上一门系统的生物学课程!rainier2008,无论在所里还是在研究生院,您有魄力把Scott F.Gilbert写的Developmental Biology给系统的讲完吗?有PI有这样的魄力吗?【回应:  1. 美国大学研究生院各个系的规模和我们各所的规模近似。而大部分教授都是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包括各领域的顶尖人物。如果说你想选修和专业无关的课程我们当然不能提供。如果是专业课怎么不能?答案就在于我们已经呼吁很久的联合开课!  2. 按照我的想法,如果你真正在一年级学到了东西,对于各主要学科、研究领域有了了解,那任何paper 都能读懂,怎么可能只知道自己实验室那点东西?我们组的组会有定期的journal club,不仅读针对我们自己领域的paper,也读其他领域其他系统的paper。你要固步自封是你自己的事。  3. 将一本教科书系统讲解不难,问题是看你怎么讲。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看各人。研究生阶段应该具备比本科生更强的自学能力,如果这样一本经典教科书还需要一章章讲才能掌握的话,那说明你这个研究生的学习能力是很欠缺的。我在美国的研究生第一年,几本教科书都通读过,但老师并不曾逐章讲授,而是挑经典的论文和前沿讲。要理解这些重要的发现需要大量基础知识,尤其是各个学科最核心的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学生必须自己去读教科书。这就是教科书的作用!】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就是rainier2008所说的学生培养方式。他们2007年的课程表链接为。以NIBS的雄厚实力,一年只有五门课,以细胞生物学进展来说,一年只上16个小时的课程。同样发育生物学16个小时也就讲完了。牛仔很忙,饶毅也很忙啊!不知道NIBS的同学们是不是只走马观花一番还是有老师精心批改过他们的作业?我只知道,他们每天都在做实验!【回应:  我不了解生命所的培养方式,不能随便发表评论。那请问这位同学你有没有和生命所的同学交流过,问他们是否认同生命所的授课,还是愿意选择研究生院的?每天做实验有什么不对?光纸上谈兵能作出任何发现吗?Watso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