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原本不打算谈论这类问题,更不想在我们的《侗人网》上谈论这类问题,因为这是国家大事,涉及到中日两国邦交的大事,应当由代表国家的政府官员们在外交场合中来谈论。既然侯总和9527已经在这里谈到这个问题,而且又希望我谈谈自己的个人感想。遵命不如从命,那就简单谈谈我的个人感受。 我们此次访日,纯属民间学术活动,纯属中日两国学者之间的个人交往。我们在日本见到的最大的官,就是国学院大学的学长(校长)。从个人感受中,我们没有受到过任何歧视,凡和我们接触的日本人,对我们都十分友好。那位三上女士,应当说是一位很有钱的资本家,我们也没有隐瞒我们的贫穷身份。 12月5日,也就是我们离开东京的头一天晚上,三上女士请我们到东京一家大饭店去吃饭。她首先介绍了自己的身世,她说她在东京已经做了40多年的生意,酸甜苦辣,都尝到了,并亲眼见到无数的公司或兴荣,或倒闭…… 我对她说:我们现在还很贫穷,我上大学时没有去北京的路费,只好向县里的教育局借了30元人民币,只相当于现在的300多日元,在日本连一棵完整的白菜都买不了。我的妻子上学时,没有用过一根完整的铅笔,都是用别人剩下的铅笔头…… 三上女士听了以后,非常激动地说:我曾多次去过中国,但我没有真正接触过中国的少数民族,更不了解侗族人是个什么样子。我只从书本上或言谈中得知中国的少数民族非常落后,非常愚昧。我是抱着好奇的心理来听你的讲演,没想到你的讲演是那样的精彩。今天听了你的介绍,我更感到中国侗族人很了不起!我一定要到你们侗族地区去看一看…… 吃饱饭,三上女士让服务员把剩下的、没有动过的菜打好包,让我们晚上吃或路上吃。我们有些不好意思。辰巳教授说:没关系,这也是日本人的习惯,因为日本人也是从贫穷中走过来的…… 走出饭店,三上女士一定要我们去看看她家的楼房,并说:今天是礼拜天,公司职员都放假了,要不,我还想请你们去参观访问我的公司…… 中日关系比较复杂,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从总体上讲,日本国小人多,资源匮乏,要想发展,必须到国外寻找资源,寻找市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与日本又只是一海之隔。也许这就是中日多次发生战争的根本原因。正因如此,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日两国人民也常来常往,即使是在战争年代也是如此。 如何看待战争留下的阴影?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非常敏感的问题,应当允许人们有各自的看法。所以我们这次访日都闭口不谈。 如果需要总结经验教训,我赞同9527的看法:我们更要想到的是,日本一弹丸小国,竟然可以有能耐“援助”堂堂大中国,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地方。不管日本对中国如何威胁和敌视,我想,有一点我们不能忘记,那就是超过日本。怎么才能超过?向日本学习而不是仅仅怒骂日本。 我还认为:日货的确需要抵制,但不是消极的动员老百姓不买日本货,而是应该动员老百姓制造出比日本货更好、更便宜的中国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抵制日货的目的。 我们的确不应该忘记国恨家仇,但不能让这种仇恨演变成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如果那样,受苦受难的只能是双方的老百姓。眼下的中东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实,侗人和汉人也有仇恨。明朝初年,汉人统治者为了镇压吴勉起义,对侗族地区也实行过烧光、杀光 、抢光的“三光政策”。“三光”之后,又抢占侗族祖先开辟的大片肥田沃土,并“拨军下屯,拨民下寨”,把剩余的侗族人民赶进交通最不方便的深山老林里去居住。今日的黎平县城,原本就是侗人聚居的地方,所以俗称“五脑寨”,“鼓楼坡”遗迹也还在。明朝建立“五开卫”后,现在的黎平县城才变成了汉人聚居的地方。如果我们总是记住这种“族恨人仇”,不与汉人来往,不买汉人制造的东西,我们还能进步吗?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感受和感想,或许也是一种“学习的觉悟”。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或者批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