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29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学者对自己城市的理性分析思考———我震惊的一个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ixtles1559 发表于 2009-9-21 15:1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iv id=[/img]

14

主题

76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unixsophy5 发表于 2009-9-21 15:57:03 | 只看该作者
武汉,在夹缝中挣扎的城市。</STRONG>武汉,正如同这个城市的名称一样,是武(昌)、汉(口)、汉(阳)取前一个字合三为一的。为什么不说合二为一,是因为汉阳从近代以后,一直以来话语权在萎缩之中,如果说汉阳能恢复在近代工业时在整个武汉三镇上的地位,鬼知道武汉会不会成为“武汉阳市”。像这样命名的城市湖北还有很多,比方说黄(石港)石(灰窑),襄(阳)樊(城),鄂(城)(黄)州,荆州沙市合并后还弱智般地出过荆(州)沙(市)这样的笑话。这样的命名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已经逐渐让人开始认同这些名称了,武汉,外地人的第一印象是武汉三镇,在网上曾经有个上海网友问我:武汉三镇的市区是相连的吗?说实在的,让我很难回答。这也许正印证了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和湖北在全国的地理位置很相称。湖北地处中原,如果这样说河南人肯定有意见,如果说华中,倒是名副其实。中部,被人喻为非东非西,不是东西。湖北的由来,是从宋元时的湖广行省后分为荆湖北路和荆湖北路,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和湖南,两湖是一家,分家并不是很久远(呵呵,不过还是远远长于美国的建国时间),几百年足够改变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文化和传统,但是从历史上来说,移民城市和国家往往获得内发性的发展动力要强劲一些。比方说湖南和湖北,曾经楚国的核心地带,现在也是不尽相同。我们有必要来谈谈楚国,楚国的发源地现在学术上一般倾向于丹江口襄樊一带,后来随着势力的强大,慢慢南移,到今天的荆州的江汉平原一带,除了江汉平原一带作为农耕时代的富庶,当时也是为了避开中原诸国对楚国的打压。楚国人民的开拓精神从湖北的别称就可以看出来,荆楚,荆是指荆棘丛中的楚国,大家可以掂量一下“篦路褴褛,以启山林”这八个字的份量,以往可是指楚国的开国精神,而现在都是指整个华夏族的精神了。可是在当时,楚国与华夏各国并不是一种关系,当时有一任楚王就说过“与华夏异”这句话,是指楚国与华夏诸国是不同的,如何不同法,也一下难以讲清楚,不过华夏是指今天河南、陕西及周边的一些国家,说这话时已经到了春秋时代。商纣王灭亡了,成了周天子的天下。楚国是最后一个被周天子承认的大诸候国,甚至晚于被楚国灭掉的庸国,除了周天子视楚国为南蛮之地以外,不认同当时楚国的华夏国地位,还有楚国的一种反叛精神。俗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也就是说当时楚国经过几代国君,仍然得不到正统“天下”的地位,作为一个蛮族看待。在湖北一带有“不服周”这种说法,指的就是当时的楚国人的一种无视周朝统管天下的这种说法,对强权的一种藐视。也就是说楚国和周朝诸国,也就是你看不起我,我也不想鸟你这种意思。中原诸国的图腾是龙,巴国(今三峡一带)是虎,而楚国的图腾是凤凰。什么是图腾,也就是崇拜的神,比方说印度的图腾就是牛。楚国的图腾是凤凰应该是从楚庄王开始算起的,来源于“一鸣惊人”这个说法。当时楚庄王上任三年不理朝政,下了“谏者死”的旨。有个叫伍举的,他就是伍子胥的爷爷,是个大夫,不好明说,怕砍头,就问庄王,说树上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鸣,三年不叫,是个什么道理?暗指庄王不理朝政。庄王就说了这句话: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东湖社区中部崛起版首发,无边落寞原创)看,这就是当时楚国的一种不畏权势,不屈服、肆意浪漫的一种精神!到了楚国的没落的时候,屈原大夫不得志,写下了《问天》这样的诗篇,敢问天,这种精神谁有?庄王果然奋发图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使楚国走上了当时的颠峰!身在洛阳的周天子,成了现在的联合国秘书长,没什么地位,实际上当时楚庄王就已经一统天下,成为天下事实上的霸主。在成为霸主之前,他还做了一件事,就是“问鼎”,问周天子派来的使者,说自己是不是可以铸个比周天子更大的鼎,要知道九鼎是指掌管天下的信物,岂是随便问得的?所以这种雄心称之为“问鼎中原”,可惜的是听说最后这九个足的鼎,被某一位周王因为经济周转不开,融了卖掉了。楚国最后被秦国灭了,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最后真正地“龙凤呈祥了”。但民间一直流传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足可见楚国的人文精神和叛逆的本色。我一直就在想,如果楚国统一天下今天的中国将会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秦统一中国以后,各族开始了大融合,真正的楚人到今天已经不存在了,在血统上、语言、货币、度量、衣着等等各方面都已经难以看见楚人的踪迹,楚文化的遗风还仅存一点。今天的两湖,湖北简称为“鄂”,不见半个楚字,只有别称荆楚之地,还稍有点痕迹,而湖南则为湖湘之地,与今天相对应的是湖北高举“荆楚文化”,湖南称之为“湖湘文化”,而问问在座的湖北人,何为“荆楚文化”,大家估计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应该来说,湖湘文化更多地继承了楚国的文化遗风,在近代如曾国藩、王船山、沈丛文、毛泽东等一大批影响中国深刻变革的文武学巨子,更有楚人当初的风范。而湖北,与楚文化渐行渐远……好了,我可不是为湖南唱赞歌,只是想说明一个事实。今天的湖北人,已经更多的是江西的移民,包括我的祖上。但我始终相信,一方水土一方人,那种地域特质即使在移民的初期在文化和血缘上有所断裂以外,在后来始终会有所回归。中国的社会主义夺权的革命浪潮中,湖南、湖北的武将,像李先念、毛泽东、刘少奇、林彪等等,还有二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的湖北红安,武汉黄陂、湖南部份县市都涌现出了大量在蒋介石所说的“造反、匪类”文武将才,而这些地方,像湖北的大别山区和湖南的部份地区倒是血脉断裂最少的地方,可以说是楚人遗地,引领了中国几次革命的浪潮。写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这和武汉有什么关系?大家接着看。清朝的皇帝被楚国故地的武昌一声枪声推翻了,广东人孙中山被一次一次起义失败赶出国门,大概到头来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他当初反皇帝一再失败,而武昌的一批学生军一胡闹就成功了!而这个广东人孙中山,雄才大略不在毛泽东之下,只是太过幻想,总以为靠军阀就能革命成功,有名无实,最后被赶下台是可以预见的,而湖南的毛泽东的草根文化气质,注定了他的日后成功,他的名言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但这两个人有一个相同点,对武汉寄予厚望,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对武汉的定位是相当明确的,按当今的说法就是前四城之内。而毛泽东对武汉的厚爱可以从他在武汉居住的时间和来的次数可以看出端倪。当然,不论孙中山还是毛泽东的成功自然就武汉得益,武汉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事实上的陪都。他接见外宾很多是在武汉接见的,心情不爽就来住武汉的东湖宾馆,游游长江,最让湖北人民动情的是有一次他从湖南回武汉时在游写下了一首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首词里毛泽东甚至把湖北当作了他的故乡,在一次坐轮渡过江的时候,他老人家在船上抽着烟,极目远眺,沉思片刻后说:“湖北人民真好啊!”毛泽东为什么喜欢武汉,这里可以大大地写一篇贴子,我想无外乎几点。他在长沙师范读书的时候就想着湖南的独立,与其说了狭隘的地域观念,不如说是对整个清王朝的失望,清朝毕竟非中原正统,包括孙中山也深知这一点。这和当初庄王是何其类似。与湖南文化一脉相承的湖北,自然他看着了自己的故乡。我想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在武汉,武汉的大气与他胸中的胸才大略相呼应,帝王之地。其三是毛的成功,得益于湖北人的辅佐,这一点从林彪、李先念原来的地位就可以看出来。。(东湖社区中部崛起版首发,无边落寞原创)好了,上面讲到了历史,我们再来看看武汉。湖北原来称之为荆襄之地,后来从宋元时政治经济重心就已经东偏,偏向了今天的鄂东武汉一带。这一点,归功于武汉当时的水陆地位,汉口依靠长江和汉水,把商贸的触角伸到了遥远的成都平原和关中平原,成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四大名镇之一,我们回过头来看其他三大名镇,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现在地位都在汉口之下了。汉口商贸的繁荣,使汉口成为了中西部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茶叶、竹木、盐铁都有着很高的地位。但是汉口始终没有成为国都,从来都没有成为政治上的强权之地。除了当初蒋介石在汉口成立国民政府,汪精卫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两者相互分庭抗立,后来正统归合于造反派,南京取得了国都的地位,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汉口的政治地位除了这一段,最高也只达到了省一级的驻地,还是汉口特别直辖市那一段时间,现在则是副省级武汉市的驻地。所以说,汉口的政治氛围始终不浓,而看看江南的武昌,则是另一番景象,武昌虽然没有做过国都(古武昌,今鄂州倒是做过国都),却一直是湖广行省的省会,统管湖南、湖北,最高峰时是建国后是中南局的驻地,总管中南几省,包括今天牛逼哄哄的广东。武汉就这样,被揉合在一起,一些事情后面再谈到。我们再来看建国后武汉的地位随着领导人的变化来看。毛泽东掌权时,武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与今天不可比拟,建国后武汉三镇成一统,为武汉市。这除了当时国家在前三五建设时期安排了一批项目,比方说武钢、武汉长江大桥等几个项目以外,事实上同期安排的项目个数洛阳和株洲更多一些。武汉在解放后是一个消费城市,几个项目给了武汉一个发展工业的机会,在后来,武重(市属)、武锅(市属)、武船(国防项目,生产潜艇),武汉市也布局了一些重大项目。我之所以要标明市属这两个字,是为了解答一些疑惑。国有企业,分为几种,中央直属的,比方说武钢,属于国家队是国家直接投资的,省属企业,比方说鄂钢,是湖北省投资的,市属的,是武汉市投资的,比方说葛化。还有一些是国家通过赎买或强制收为国有的一些企业,比方说武烟,前身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分公司,后来收为国有,产权不是很明晰,大致相当国家直属企业。公有制成份分为两种,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像国家、省市投资的都属于全民所有制,还有一些区县级所属企业,集体所有制是指乡镇街道投资的一些,原来领过粮票的人就知道这其中的区别。所以强调的一点就是:国有企业并不是指国家投资的,还包括省市属投资的企业。也就是说很多人不停地抱怨武汉得到国家投资太多的说法是不一定站得住脚的。武汉的国家直属企业实在是不算多,主体应该是市属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这一点后面会谈到。十年文革时期,武汉又发生了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当时有两派在斗,一派是以军队为主的“百万雄狮”,一派是以钢铁工人领导的“钢工总”,两派都有枪支,在郊外和城内经济爆发武装冲突。这一段历史资料非常少,但听一些大人所说的是当时两派势力不相上下,国家也很难表态,只是以调和为主。当时的大军区武汉军区的司令员就是有名的陈再道。史上有传言说“陈再道兵变”,我接触不到这方面的史料,所以以下仅为传言,仅供参考。当时国家可能支持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钢工总”,而冷落军队这一派的“百万雄狮”,周总理曾经来武汉调和两派之间的矛盾,无果而终,陈再道因此不满,祭出了造反的大旗。呵呵。后来被贬福建。听说为武汉军区的撤消埋下了祸根,此为武汉政治地位下降的第一件大事。第二件大事是武汉铁路分局的撤消。听铁路内部某知情人士所言是这样的:当时郑州铁路局和武汉铁路局是平行局,在铁路部被河南人掌权的情况下,授意郑铁局拼命往南下的武汉铁路局发车,不管是空载还是满载,车太多,武汉局接不下来,在两省交界的武胜关被堵得厉害,郑铁局一纸告状信告至铁道部,铁道部据此下令撤消武汉铁路局,从此湖北进入了铁路建设的最低谷,几十年来只湖北省自己修建了一条沿江铁路,也就是武汉至应城长江埠这一百公里左右的一段,武昌站几十年未修,汉口站一修就落伍。武铁局的撤消成就了郑州这座靠铁路拉来的城市。武汉的铁路地位又被削弱。而长江上一排的长江大桥又制约了武汉发展的另一条经济通道,大型船只水浅进不来,涨水也进不来!武汉这座靠汉水和长江还有京广铁路成奠定地位的城市从此各方受制于人。今天武铁局恢复了历史的地位,停滞了几十年的铁路建设又开始启动了……。(东湖社区中部崛起版首发,无边落寞原创)武汉政治地位和交通地位的下降,埋下了武汉落后的种子,但从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这一段黄金时期武汉的在全国的地位并没有相对下降,反而稳定在第四第五左右,和沈阳互有上下。汉正街的兴起,楚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又一次在汉口这当时一点几个平方的土地上萌芽了,把全中国一下推向了商品经济时代,被喻为天下第一街。与此对应的是武昌起义应该称之为天下第一枪。(东湖社区中部崛起版首发,无边落寞原创)当时武汉有个学者提出了两通的理论,也就是大交通大流通,也就是讲现在的物流产业,是不是早了些?并为武汉市政府所采纳,发展商品流通的理论在今天看来也不过时,只不过遗憾的是:太早了!武汉市政府的喉舌《长江日报》整天大报道两通的建设成果,忽略了中国的国情这个工业这个立市的根本,工业从此江河日下,留给今天的是武汉在商业地位在中国仅次于四个直辖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全国第四位,成就了武商、中百、汉商、中商、工贸这样的商业企业,而与此同时,一批一批的厂垮下去了……现在大家看看武汉市属企业最集中的地方,汉口的古田和岱家山,武昌的中北路,现在是一副什么场景?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3#
hadingviol 发表于 2009-9-21 16:36:08 | 只看该作者
前面已经说了,武铁局撤了,武汉军区撤了。当时接待邓小平的省市大员们希望邓小平能走出火车站,看看湖北或是武汉的发展成就,被拒绝了。邓公拒绝而说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几个字可是字字万斤,如果当时省市领导有发展湖北和武汉的决心的话,应该能感受到肩上的重任,当时的武汉还是有资格让邓公走出来看一看的,然而……据我猜测以下……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林彪这个有争议的天才军事家。林彪加速了整个解放战争的进程一下于五年,三大战役有两大战役是在他的领导下,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军力对比,从此一鼓作气把国民党赶到了小小的台湾岛上。这一点让毛泽东也没有意料到,可以说,当时宪法规定林彪作为毛的接班人是有道理的,这里不好深谈,刘少奇的功过也不太好说,容易犯政治错误。林一直是毛系人马,从井冈山开始跟随着毛的左右,算得上是毛的左膀右臂。全国解放了,林领导的四野的地位在全国没有第二支部队能抗立。作为林的家乡湖北,四野是有足够的权力来掌管湖北的发展的。而解决战争时还有一支部队也是赫赫有名:新四军第五师,简称新五师,是大别山区的刘伯承、邓小平(注意)领导的,简称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插蒋的老穴,威胁蒋都南京,百万雄狮过大江中这支部队也是建功不小。事实上,后来是新五师的部队接管了湖北和武汉的权利。这一批大别山区为主的老兵们来到了武汉,打仗内行,建设外行,当时按照苏联专家的要求对武汉进行了规划,也就是今天武汉的大体格局,宽敞的大街,分工明确的地理区划,在这座城市,一不小心就能找到苏联的痕迹。这支部队建设武汉最有名的话就是:马虎相,还可以,比我们乡下强多了。呵呵,这样,武汉就奠定了大县城的第一步:城市观念。第二步稍后再谈。 邓小平语重心长地对这支部队的后代们说了这样七个字,其中含义令为回味。 事实上,邓小平这七个字也起了一些作用,从92年至96年,武汉的发展还是有些速度的,被当时的经济学界称之为“武汉现象”。 武汉第一个请了德国的洋厂长来管理武汉柴油机厂。 武汉开设了汉柜,成为国家最有名的证券交易所的筹形。 武汉是国内最大的国债交易中心。 最重要的是市属企业红红火火,即使在当时发展两通的理论下仍然高歌猛进,名牌涌现,荷花洗衣机,长江音响等等当时在全国叫得上号……可好景不长,熟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朱上台了。。(东湖社区中部崛起版首发,无边落寞原创) 作为湖南人的朱上台的第一把火是在长沙烧的,当时作为人行行长,整顿金融秩序,强行着陆,暗指海南的房地产开发过热,收缩银根,把海南弄得今天也喘不过气来。如果说谁把开发海南的这一段历史写成一部小说,应该成为一本畅销书,在那里,一大批武汉人开发的热情,激情的发财梦想,血泪都埋葬在了那里。不过,海南的房地产也是太热了,接近太阳表面的温度,不搞还真不行。朱的第二把火是烧农村,搞菜蓝子工程,粮袋子工程,国家粮食统购统销,为了保障粮食安全。粮食果然在那两年丰收了,可是,农民发现丰收的粮食根本赚不到钱,而国家反对个体私营企业来收购粮食,纷纷孔雀东南飞,南下打工,粮田抛荒……朱在三年后去安徽考察粮食,结果被下面的官员作假,给了一个粮满仓的谎言,呵呵,后来被捅了出来,朱的第二把火烧向了农民,把湖北农村烧得满目疮痍,江汉平原原来最富的天门现在看看,城市主要还是五层以下的楼房,车子在街上只能并行走两台。第三把火烧工人了,下岗,对大批省市属企业强制破产,特别是纺织工业压锭,武汉的工业根基毁于一旦。武汉和沈阳的街上到处都是静坐的工人,武汉和沈阳的工业经此遭劫,元气大伤,每天的财政不得不来给下岗工人发生活费。与此同时,国家对武汉的财政上缴比倒丝毫不减,那几年武汉每年的城建资金不足两亿,换电线杆都不够。这就是武汉成为大县城的第二步。据说朱到武汉来考察,说了大县城这三个字,无法考证是否他所言。 雪上加霜,1998年洪水压城,武汉已经不求在国内排第几了,而是武汉这座城市存不存在的生死问题了,汉口的龙王庙一倒,武昌的中华路一倒,武汉三镇死两个。有人发出了“保卫大武汉的呼声”,终于武汉保住了,这段历史要好好地记一笔。国家后来拔了一大笔款搞长江堤防建设,湖北和武汉终于不用年年像那样声嘶力竭地喊着抗洪了。但是,汉柜被国家强令拆了,一些汉柜的股票作为历史遗留股被进入了深交所和上交所,武汉的期货市场年年申请,年年没批,最后批了郑州。。(东湖社区中部崛起版首发,无边落寞原创) 这是武汉的第三件大事,金融地位一落千丈。 抗洪胜利了,湖北开始热闹了。虽然说湖北省和武汉市一直各自占着地盘,武汉占着汉口,省府和国家的大院大所们占着武昌,武汉成为三镇,却变成了武汉市、湖北省、中央直属院校研究所企业。比方说像武钢的董事长,与武汉市一把手的地位相当。三权分立,应该叫三权割据。你管不了我,我管不了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九十年代末,省市矛盾终于摆上了前台,当时疯言武汉要直辖了,此时,武汉的经济地位正每年一个位次地下落…… 正可谓槽里无食猪拱猪。省里有人甚至对某报说武汉要直辖,省会迁往**(这个城市暂时不说。)后来这条消息被封杀。还好,湖北省早就料到这一天,很少在武汉布局大的项目。大家想想,武汉有多少企业是省直属的?虽然矛盾一直存在,但一直没有闹得这么僵。比方说在1991年,各地兴起办开发区,在邓公南巡讲话后开发区雨后春笋般地冒了起来。湖北的第一个开发区——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鄂州市郊的葛店镇,离关山口公路里程22公里,而不是办开发区最好条件的武汉市。直到现在,武汉也没有一家省属开发区,沌口和东湖是国家级的,庙山开发区是挂靠东湖的,吴家山开发区是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当初湖北报上的是葛店),阳逻开发区是省管开发区。。(东湖社区中部崛起版首发,无边落寞原创) 湖北省在葛店办了开发区,行政命令省属的大厂们在那里圈地盖工厂,红火了二三年,应该说是一年多。可是现官不如现官,武汉市把通往葛店的唯一公路316国道晾在那里几年不修,22公里的崎岖路程要走整整近两个小时。鄂州市没办法,只是修了一条葛店至庙岭的二级公路,通往武黄高速。开发区接待人员都走那条路,弯来弯去。前两天,去了趟华容,那里正在修一座收费站,据说是为了偿还这条公路的贷款。 另一条与鄂州有关的是当时主管工业的副总理吴邦国力促武钢鄂钢冶钢合并,然后鄂钢是省的最大的企业,自然是不会同意,无果而终,今年武钢鄂钢合并了,而冶钢外嫁港资,三强合并已成梦。 从侧面看来,鄂州市现在建武汉城市圈最积极,也是深受省市之间矛盾之痛,在俞正声上台后。葛店开发区在死气沉沉几年之后终于有所起色,这就是合作的效果。 总而言之,省市矛盾一直存在,却没有像九十年代末期那样直接,那时武汉了不起就是不修水果湖的路罢了,整个武昌的城建没有一处亮点,交通建设落后,以至现在堵车之甚超过汉口,江南三区的区划比蜘蛛网还复杂。在国家和省里双重打压下,武汉终于落后了,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县城,在那时,整个武汉看不到一丝变化,除了马路上时时静坐的下岗工人,宽阔的马路上只有几台公共汽车在飞奔,网上传说中的521就是在那时出名的。整座城市死气沉沉,这座城市不知道路在何方,城市中失意的人们也不知道路在何方,看不到吊塔,看不到新修的马路,看不到希望……与此同时,周围的农民兄弟们在农村找不到活路,峰涌入这座华中特大城市,以各种手段谋生,路边到处是开的小副食店,街上到处是下岗工人开的麻木,与此相对照的是,高校的学生们毕业后也往东南飞,在城市中混不下去的本地人也开始东南飞,城市的乱糟糟,落后的城市面貌使看到沿海城市发展归来的人们感到绝望。 如果在1997年至2000年呆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依稀还记得,周围的人一个个离开武汉,自己的同学,自己在武汉的朋友。我自己深有体会。。(东湖社区中部崛起版首发,无边落寞原创) 总而言之,武汉成了一座徒有虚名的空架子。特别是在那几年的时间里,我去了深圳、广州、宁波、北京等等一些沿海城市,归来之后是深深的失落感,而在那些地方,碰到了不少武汉人,谈及武汉,都是一脸的失望。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宁波的一家酒店里,酒店大堂里摆着几张台子,喝茶的地方,收费。一个女人见我们说着武汉话,就不收钱了,原来她就是武汉人,热情得不得了。总而言之,从高层到底层,对武汉的认识层面我基本上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这与我原来的工作性质有关系。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4#
娄清 发表于 2009-9-21 17:15:1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看看江西,当初毛的最初根据地,被蒋打得十室九空,这就是革命成本,没有劳动力你怎么发展经济?但江西在中央没有人脉,直到西部大开发才沾一点光,湖北、湖南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革命成本,别说黄冈,一个阳新县当初就和蒋介石打仗的时候,整整二十万青壮年血洒鄂东,死的人连个独坟都没有。湖北湖南历史上出了多少主席、多少总理?现在在中央还有什么发言权没有?吴仪号称铁娘子,救急的副总理,武汉出去的姑娘,怕瓜田李下,跑四川重庆都比湖北多。上任政府是江浙沪派掌握了整个政治话语权,权力还是到转移到蒋的家乡那一块去了,现在替湖北说话的俞可是祖籍浙江绍兴,可不是讽刺?省市相争的结果是别省得利,我看当初的期货交易所没批,各国驻汉领事馆没批,和这个有很大的关系,你斗得那么欢,中央高兴啊,别的省份也高兴。一盘散沙永远得不到重视。湖北应该是一家,从楚文化的角度来说,武汉的确也是重心,现在的发展是一城独大,可这并非是现状,而是从近代至现在以来的事实。但也是一座孤岛,与周边的差距太大。湖北自从俞正声上台以后,正在理顺湖北发展的几个瓶颈问题,其一是省市关系,共建城市圈,其二是三农问题,其三是县域经济问题,如果把这三个问题有所突破,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武汉是湖北的财富,共享大武汉才是湖北达到历史地位的最快捷的途径,团结是湖北当前最紧要的问题,如果真正武汉直辖,湖北沦为河南、四川等相同起跑线上的兄弟省市的下一档省份是可以预见的。退一万步讲,武汉发展起来了,湖北人打工也近些吧,武汉吸纳了近二百万流动人口,养活了这二百万人,多的不说,湖北一百万总有吧?算算这一百万得多少民工专列从广东往湖北往返?再说你有钱了,出国办签证,乘飞机也可就个近,难道想绕去郑州和长沙办签证登机?武汉是湖北人的一个舞台,当舞台都不存在的时候,很难想像当初林彪能到武汉读书,接受革命思想,成为一员大武将,很难想像鄂州的彭楚藩能在这个舞台上向皇帝叫板……湖北的名人们基本都是在武汉接受教育,只有在自己的家乡的土地上,才能得到拥护,得到休生养息,才能东山再起,想想孙中山为什么一次次地以广东为根据地,向近三千公里以外的北京北伐?个人感情上来说,还是希望武汉留在湖北,和湖北的兄弟们一起,为湖北成为一流省份而努力。如果武汉直辖,倒还是希望鄂州留在湖北省,毕竟可以享受大家庭的温暖,有人说我在武汉呆了几年连自己姓什么都忘了,大意是说我为武汉说一些话罢了,其实也无太多解释的必要,自从俞上台以后,武汉终于开始有了起色了,但不能急,要相信武汉,现在这座城市人民的自信心正在重建,城市面貌正在向前发展,与九十年代末的那几年不可类比。在我的小说作者简介里,第二句话是:湖北鄂州人。我只知道,武汉好了,鄂州才会更好。网上的宜昌和襄樊之争不过是兄弟之争,倒是全国人民骂武汉的时候,省内还这样待见自己的大哥,倒让人有些感觉心寒,让武汉更有离心力。江朱等海派人士把上海搞起来了,邓把珠三角搞起来了,现在的温一上台就力推环渤海,也是为了给家乡天津造势……但没有要在乎珠三角和长三角,都在日本和台湾的打击范围之内,说不定到某一天,中西部人民要打小日本,而东部人民坚决反对,这是可预见的事实。所以有一点要明确的是,提中部崛起不是要政策,而是要和东北、东部和西部要相同公平的政策。现在是穷者更穷,富者更富,当差距拉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落寞的武汉,这座楚人之城,说不定还有什么惊人之举呢,难说……。(东湖社区中部崛起版首发,无边落寞原创) 再回到文中开头所谈到的楚国。楚国之所以为秦所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楚国内部高层之间的权利分割。话说庄王即位三年为何不理朝政,原因就是楚王族当时的势立已经小于楚国的另一名门望族若敖族,令伊这个掌管军权的重要职位在若敖族的族长斗越椒的头上,庄王忍辱负重三年,三年中甚至两度被劫出城去,成为各派斗争的挡箭牌,还有一次差点客死他乡。他当时处的就是这样的地位,不隐忍不行。三年后,在几位大夫的劝谏下终于准备接手朝政,结果楚国旱灾,饿死的人不计其数,而边境上各个小国都伺机而动,在西北方向的庸国的教唆下,烽烟四起,连郢都都快保不住了,危机之时庄王一下显示了他的领导才能,把所有的事情一一搞定,还扩充了自己王族的力量,能和斗越椒一比高下。在杀了斗越椒之后,他才真正地掌握了楚国的大权,开始了争夺霸主的历程,然后把楚国的实力推向了颠峰。可惜的是,庄王的接班儿子楚宫王在内部权力争斗时被杀,听说这个宫王也是年轻有为,开始也展现了良好的霸王之相,宫王死后,楚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由此可见,内部团结的重要性。 省内要团结,湖北湖南也要团结,一个好汉三个帮,帮别人等于在帮自己。 但让人痛心的是,武汉的一些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都已经受制于人了,天河机场被首都机场集团并购,航空公司被南方航空公司并购,武汉港被上海港口集团控股,这样一些影响武汉地位的交通都已受制于人了。 王菲有一句歌词: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俞在湖北的时间不多了,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以后,以后,谁知道呢?我看好武汉的发展,但目前武汉的前景并不明朗,这得靠武汉人多呼吁,多努力,多团结,靠湖北人的理解和宽容,齐心协力。打个很简单的比方,靠近武汉的地方人文精神就要先进一些。。(东湖社区中部崛起版首发,无边落寞原创) 关键词 1、 武汉地理上是个是中部城市,文化上、经济上受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挤压。 2、 武汉是个大江大河分隔的城市,三镇独立,没有完整的城市人文精神和环境。 3、 武汉从八十年代以来受到省里和国家的双重压制,并处在国家战略政策的锅底 4、 武汉是一座孤岛,不仅在经济和发展水平上,更体现在语言、和文化上的独特性上,其文化思想的前端在国内处在前列,但却怀才不遇。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5#
独孤天龙 发表于 2009-9-21 17:54: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要顶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6#
noyade5689 发表于 2009-9-21 18:33:23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东西不敢苟同!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7#
natomanaus 发表于 2009-9-21 19:12:28 | 只看该作者
他说的东西我不在乎对与错在乎 的是他一这样的方式去思考一个城市,所以我也希望咱侗族朋友能够写出对侗族地区这么真实这么透彻的东西来,让人看来一针见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