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6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渔村 诗意芷江:体味“澧兰沅芷”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fumysupine 发表于 2009-9-21 19:4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长城在线》 2003-8-6 8:27:27    从怀化市出发,西行30公里,不经意中我们便钻入了一个“金盆”。米公山、西晃山排列于北,天雷山绵亘于南,四围青山列翠,中间一马平川。老曾说,芷江到了。   60多年前,沈从文先生笔下曾对诗意芷江有过细腻的描写:……由河南岸上行时,但见河身平远静穆,嘉树四合,绿竹成林,郁郁葱葱,别有一种境界。沿 河多油坊、祠堂,房子多用砖砌成立体方形和长方形,与峻拔不群的枫杉相衬,另是一种格局。有江浙风景的清秀,同时兼北方风景的厚重……   八月侗乡雪   我们沿氵舞水平旷河面,边走边看缓缓前行。前面小山丘边出现一个村庄,禾场上有人在晒谷,鸡犬之声相闻。展眼向村右一片山林望去,与四周青翠山林形成鲜明对比,树梢全是白色,远望如皑皑白雪。我停住脚步脱口喊道:“怎么回事?棉花长上了树梢?”老曾他们都笑起来:“棉花不会上树。这是白蜡林,芷江的一大特产。你是第一次看到吧?”老曾是芷江人,一辈子在本地区工作,对故乡一草一木都充满深情。   原来,白蜡是一种叫蜡虫的虫子,放于女贞树上繁殖分泌的一种蜡。芷江盆地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均适合蜡虫的生长,明万历年间,就有“年产白蜡几百担”的记录。每年八月,蜡林收获时,树枝树梢白晃晃犹如堆雪,成为外来人眼中的一大奇观,故有“侗乡八月雪”的美誉。   老曾还告诉我:芷江的白蜡,又称虫白蜡,色白质纯,国际上称中国白蜡,可制烛,可入药,在工业上亦有广泛用途。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科学家都在研究芷江虫白蜡。   好大一棵“千岁树”   芷江城南郊,氵舞水支流杨溪蜿蜒曲折于田畴之间,秋江水落,细细一泓,清沏透底。一座多孔卷拱长桥跨于溪面,与倒映水下的桥拱合成一轮“满月”,长辫子村姑将一担一担红得耀眼的红皮萝卜挑到桥下洗泥,芷江的萝卜,皮红肉白味甜,与姜、蒜、鸭齐名。   就在杨溪桥头,一棵硕大无朋的古树,带着千古历史的苍颜,挺立溪边。此树当地人称为“杨溪云树”。树身高16米,胸围11.5米,树冠206平方米。古籍记载,为汉末所植。明万历《沅州志》列此树为“沅州八景”之一。   此树为重阳木种,叶圆如铜钱,叶脉亦呈椭圆网状,每年花开两季。花开时彩蝶云集,树上树下,五彩缤纷,叹为奇观。当地人称“千岁树”,传说摸一摸就能祛病却灾,增寿延年。   又见重阳木———千岁树!湖北长阳县香炉石上也是一棵重阳木千岁树,中方县荆州坪村头呈北斗星排列的七棵树,也是重阳木!这种落叶乔木,身经一千年两千年雷雨风霜,仍然生机勃勃挺立于大地,焕发“古树”的魅力。地上早有千年树,世间难逢百岁人。古树,装点江山,物化历史,使短暂生活于大地的“人”,生出无限,感叹无穷悠思。   我们一行人在古树下绕过来,走过去,抚古树而盘桓。茫茫旷野,桥之头,水之滨,无村无落,怎么会有这样一棵孤独的古树呢?与原始森林群落中的大树不同,荒野中的大树,应当是人类活动的标识。我妄加肯定地说:这里应当有村落或寺庙。   “原先是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庙,还有一些大树。那些年,庙被拆了,树被砍了,真可惜。此树也许是树身太大,居然挺过来了人们无情的斧斤,劫后余生,活到今天。”芷江宣传部的刘部长是位年轻女性,淡淡话语中充满沧桑,“现在可好了,作为古物保护起来了,也许它能再活两千年!”   天后宫前话沧桑   一个旅行者到了芷江,必然会去城西的天后宫。据说,这是中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   妈祖,作为海上文明的图腾和神的化身,在东南沿海被民间广泛拜祭。作为内地芷江氵舞水河边,为什么有妈祖庙呢?原来,从明代洪武年间开始,经商的福建客家人,通江达海由洞庭入沅江,进氵舞水到芷江,逐渐形成聚居群落。他们不可或缺的妈祖庙便应需而生。   这座妈祖庙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占有面积3700平方米,大殿座东朝西,两侧建有耳室,中分三进,前为戏台,后为大殿和观音殿,大殿左为财神殿,右为五王殿和五通神庙。整个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谨。   门坊成楼形,高11米,宽6.3米,由4根石柱和50幅青石浮雕画屏镶嵌而成,雌雄一对石狮,雄踞大门两侧。青石浮雕大小不一,画面各异,一幅或几幅组成一个传统故事。画面中花草虫鱼,神仙人鬼,精致鲜活,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从河边踏上17级台阶,站在青石雕花栏杆围成的门坊前,眼前景色十分壮阔。氵舞水曲折平衍,汤汤河水静静流淌。远处是绵亘山峦,山下竹环树绕中,点缀村落无数。河面宽而平,未见归帆,未见矣欠乃桨声,寂静无声中,有野鸭突然飞起,惊慌消失在水草丛中。“一切光景美丽而忧郁,见到时不免令人生‘大好河山’之感。”   现在的天后宫,似乎是道尼同寺。有*河北口音的肥硕中年尼姑端坐大门后,眼皮不抬,人来人往一概不理,木木然如石雕,嘴中却在絮絮叨念“门票”什么的;青年道人长发挽髻,手插对襟道褂中,似笑非笑瞪着每个来访者。   我走下石级,再到氵舞水河边。浩浩江风中,有一黑色石头蹲在岸边。走近一看,是个长髯老人,老人78岁,是个“驾船佬”。下船以后,他便经常一人坐在河边,看河水静静从身边流过。老人的胡子里,都是关于水关于河关于小城的故事。他说,从前这里还有一座雁塔,驾船人老远看见塔尖,就有了回家的感觉。还有个大佛寺,明代建的,殿中大佛可容8个人盘旋面上,佛头上可摆四桌酒席。民国初年打菩萨,芷江官员带人将大佛铲倒。大佛的脑壳里有500卷经书,还有60担茶叶,都付之一炬。   老人说话时,脸上冷漠,眼睛里却闪着灼灼亮光。显然,他是沉醉在昔时走水踏浪的生涯里,依恋水,依恋河,依恋温馨的小城,依恋远浦归帆和迎着归帆而飘出的相好女子的歌声……   天下侗乡第一桥   在侗乡,有寨必有楼,有水必有桥。在通道县百里侗文化长廊,我曾在多少座风雨桥前徘徊,为那些桥的鬼斧神工而扼腕唏嘘。那些只是风雨桥中的“小弟弟”。此刻在我眼前展开的是风雨桥中的“老大哥”———芷江龙津风雨桥。2000年12月15日,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给龙津桥颁发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世界最长的风雨桥”证书,人称“天下侗乡第一桥”。   60多年前,沈从文笔下曾描写过这座桥:河流到了这里忽然展宽许多,约三分之二里。一个十七墩的长桥,由城外河边接连两岸……三十年前通云贵的大驿道由此通过(传说中的赶尸必由之路)。  说起建桥之始,颇有传奇故事。明万历19年(公元1591年),沅州老僧宽云,见氵舞水绕城,百姓过渡极不方便,有时还有性命之忧,便发愿要建一座桥梁。宽云托钵苦行,游遍西南,化缘二载,化得白银1.5万两,谷米11万担,始兴工修桥。又历时二载,一座大桥如长龙卧波,横跨古津之上,故名龙津桥。   龙津风雨桥是一座瑰丽的艺术殿堂,集侗乡传统建筑、雕刻艺术之大成。全桥木质结构,榫栓勾连,无一钉一铆,272根大柱,似大树挺立,金瓜悬瓜挑果,横竖交叉,上下相衔,错落有致,构成一幅缜密的艺术画屏。此桥比广西三江中国四大名桥之一的程阳桥还长168米,“天下侗乡第一桥”的美誉当之无愧。   走进桥廊,如置身繁华街市,两边店铺,百货杂陈。桥中间有间小门面,是一家工艺品店,其间有几方石质温润,雕工精细的砚台,让我砰然心动。这是久违了的沅州砚。芷江北明山深涧中,产“紫袍玉带”、“金星墨石”上等砚材。以此石琢成的石砚,哈气成墨,比美端、歙,历来驰名文苑,被文人墨客视为案头珍品。1994年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将沅州九龙砚带往美国,引起国际收藏界的轰动。(作者:李渔村 ) ( 稿件来源: 新华网 )<div id=[/im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