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南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东北与连州市交界,东南与阳山县相连,南接怀集,西邻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北与湖南省接壤,总面积1231平方公里。辖7个镇69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县府驻地三江镇。
全县总人口为160008人。其中,以瑶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人口84293人,占总人口的52.7%。
世居民族有2个,瑶族,汉族。还有少量壮、回、满等少数民族。
一、汉族,75715人,占总人口的47.3%。连南的汉族主要是客家支系,有部分古粤族。集中分布于寨岗、三江两镇山谷地段。
二、壮族,1456人,占总人口的0.9%。连南的壮族主要是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搬迁而来。散居于三江、寨岗两镇汉区,讲当地汉族语言。除了部分节日文化,其余生活习惯等已融入当地汉族文化当中。
三、瑶族。
1、人口
人口82398人,占总人口的51.49%,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97.75%;居住在连南境内的40个瑶族村委近300个自然村中,散居面积占全县的80%以上。是全国唯一的排瑶聚居地。
2、支系、来源
连南的瑶族,分两个支系,排瑶(或称八排瑶)和过山瑶。他们的语言、服饰等风俗习俗各具特色,并仍比较完整地保存着。
(1)排瑶
排瑶,或称八排瑶,因元明时期,聚居于连南油岭、南岗、横坑、军寮、马箭、里八垌、火烧坪、大掌八大排(寨子)而得名。排瑶,相对于整个瑶族“食尽一山过一山”迁徙不断的特点而言,其成寨定居并历经1000多年,是及不同寻常的,罕见的。
根据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述,瑶族迁到连南已一千多年。唐朝诗人刘禹锡,贞观年间被贬连州刺史,写有《莫瑶歌》:“莫瑶自生长,名字无符籍。市易杂鲛人,婚姻通木客。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夜度千仞溪,含沙不能射。”以后,历代文献都有瑶族在连南的记载。例如,清.同治袁永锡的《连州志》卷八中,有“徭本盘瓠遗种,产湖广溪洞间,即古长沙黔中五溪蛮也,其后生息繁衍,面接二广,右引巴蜀,绵亘千里,在连者八排洞瑶,崇山峻岭,错处其间”的记载。
目前,排瑶人口78000多人,占连南瑶族人口的95%以上,约占全县总人口的49%。
(2)过山瑶,4000多人,约占瑶族人口的5%左右,主要居住在寨岗镇和大麦山镇的边远高山上。是清朝后期才陆续从广西等周边省份迁居连南。
3、文化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其传承历史、文化、教授知识,全都靠口头相传。其特有文化形式有:千年古寨、语言、服饰、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婚姻习俗、丧葬习俗、社交礼仪、社会组织、节庆娱乐、民间故事、历史传说、民谣、童话、歌舞、扎染、绣花、雕刻技艺等。
建国前,瑶区中只有极少数人(大多是男性)懂汉语,与汉区交往、交流的只有少数;而能懂汉字的更是稀少。
建国后,政府对瑶区一视同仁,实行汉文初中文化普及教育,现今,50岁以下的瑶民大部分都能自主与汉区交流。文字书写全部采用汉字。
瑶族中的宗教司职人员保持有借用汉字记录的瑶族经书并并使用。
(1)语言
连南瑶族有自己的语言。其中,排瑶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瑶语支的藻敏(瑶民)瑶语方言。过山瑶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瑶语支的优勉瑶语方言。两种方言之间只有少许基本词汇相同,语言并不相通。
(2)排瑶千年古寨
连南“八排瑶”八大千年古寨中,尚存的只有南岗、油岭、大掌3个。
南岗排。
位于县城西南,海拔803米,面积159亩。在明末清初最鼎盛的时期,有房屋700多幢, 1000多户7000多人。新中国建立后,南岗排的鼎盛时期也有600多户人家,2600多人口。现在属南岗村委管辖的1286户4376人。古寨中则只留下80多户100来人。
古寨中,目前尚存的368栋明清时期的宅屋和寨门、寨墙、古板道等古建筑一排排地依山而建。房屋层叠,错落有致;古板道纵横交错,主次分明。
据专家考证,南岗排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特色最鲜明的瑶寨。 2002年已开辟为旅游景区。成为“连南瑶族风情游”最大的亮点。
油岭排。
油岭村,880户,3100人口。因其服饰、语言、风俗礼仪都独具特色,表现突出,并且其历史、传统文化艺术、民族民俗风情等都保留得较完整。因此,1996年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199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油岭古寨,位于县城之西南19公里处海拔700米的高丘陵山腰上,是尚存三大排中居民最多,民风民俗保存得最完整最突出的一个。 目前,尚有240多户700来人生活在寨子中。
油岭古寨,曾被烧毁多次,因此,现今保存的建筑从明清时期、民国到现在的都有。
油岭排坐落的高丘陵山脉,是连南经已开发的著名景点“万山朝王”中“万山”所朝拜的王座山脉。
大掌排
大掌排,服饰、语言又是独具一格。大掌古寨规模目前只剩下以前的一半。总人口308户1090人。尚居住在大掌古寨的84户,296人。
(3)社会组织
(4)称谓
(5)命名
(6)节庆娱乐
排瑶,有春节、小新年(元宵节)、三月三、清明、六月六、七月七、十月十六“盘王节”、小年夜(腊月二十八)9个共同节日,还有二月二、四月八、四月九、八月二十五等各姓祖先诞辰演变的节日。节日内容一般以祭祀祖先、驱除病患虫害、祈求丰收和平安为主。
例如,每年农历的十月十六日是盘古王婆诞辰日,是瑶族共同的传统节日-“盘王节”,在排瑶,叫“耍歌堂”,是集祭祀祖先、喜庆丰收、文化娱乐等最隆重最大规模的传统节日。据《广东新语》载:“岁仲冬十六日,盖田野毕也,诸瑶至庙为会,名曰耍歌堂,男女集跳舞唱歌。”
届时,土铳轰响,铜锣叮当,牛角嘟嘟,家家户户宰牛猪,杀鸡鸭,磨豆腐,做糍粑,酿米酒,招待四方来客。
“耍歌堂”仪式主要有:
“游神”。“耍歌堂”活动当天,首先,由族老领着一族人,抬上祖先神像鸣锣打鼓过街串巷游行。游神队伍由幡竹队、抬神像队、长鼓队、铜锣队、唢呐队、男歌队、妇女队、小孩队以及扛着长矛大刀、三齿叉、鸟枪等武器的狩猎队组成。最后,浩浩荡荡,鼓乐喧天,载歌载舞地走到“歌堂坪”举行“过洲”、赛歌等祭祀、娱乐活动。游行队伍凡是经过巷口、转弯处,都有人在那里发放糍粑饼果,赐酒犒劳。此刻,瑶排山寨,人流舞长龙,盛装显缤纷。歌舞队跳着刚健粗犷的长鼓舞,龙腾虎跃,非常壮观。
“过州过府”,是耍歌堂的一个中心环节。目的是怀念祖先迁徙到连南瑶山的漂洋过海的艰苦历程以及让子孙后代魂魄认识回归祖先地的道路。他们在歌堂坪上插36枝竹签,签上用色纸写上雍州、道州、荆州等标志,由族长、先生公摇着铜铃、念着经书在前开路,接着长鼓队、牛角队、铜锣队、男歌队、妇女队等排成长龙,围绕着竹签(州府)转来转去,每个州府都绕转九周,好比古代战争行军列阵,十分壮观。
游神过洲结束,进行“讴歌跳舞”娱乐。歌唱形式有群唱(即一人领唱,众人和,领唱者引吭高歌,众人同声和唱,歌声震撼群山)、对歌等,未婚男女趁机选择佳偶,倾吐衷肠,热闹非常。
当人们唱够了,跳累了,喝醉了,歌堂进入追打“三恶鬼”的仪式。即由三人用黑、黄、白三颜色涂扮成黑脸、黄脸公、白脸公,代表妖魔邪恶。届时,他们身挂3斤猪肉在前面跑,后面群而追之。有的举刀拿斧,有的拿锄拿棒,呼喊着"杀呀!追呀!打呀!",直至把代表妖魔邪恶的三鬼驱赶到村外。
“枪杀法真” 或“祭祀法真”。是耍歌堂最壮观的仪式。传说法真原是一个民族英雄,为驱逐外来侵略,保护瑶家立过功劳。因此每次举办“耍歌堂”都举行此一仪式,歌颂法真,以示纪念。
(7)服饰
连南瑶族服饰极具民族特色,绚丽多彩,共有13种。其中排瑶服饰就有12种:油岭、南岗、横坑、九寨、白芒、连水、三排、金坑、军寮、大坪、大掌、盘石。
建国前,瑶区一律着瑶服,认为着汉装是背叛祖先的行为。目前,连南瑶族服饰尚保存着传统式样。虽然年轻一代已大多改穿汉服,但家中仍然都保留有瑶服。
(8)婚姻习俗
排瑶家庭以父系核心家庭为主,其婚嫁是女嫁男。
过山瑶则存在以男嫁女婚姻婚俗。
(9)丧葬习俗
瑶人认为他们是皇帝的后代,油岭等村寨还沿习“尸体坐椅”出殡的习俗,他们认为死后灵魂会找寻祖先地回归,因而要举行“指路”“过九洲”等仪式。
挂纸。是指每年到坟墓的祭祀。以家族为单位,主要由男丁扫坟祭祀。
(10)宗教 禁忌
瑶族信仰万物有灵,崇拜祖先神灵。
虚掩着或挂有草结的门,表示屋主刚生小孩,或是有病,生人不得打扰,更不能问他们借东西。
未满三岁的孩子,不能随便摸头。
未经同意不能拍照,还有些老人这样会把人的魂魄摄走。
(11)民间文化。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其传承历史、文化、教授知识,全都靠口头相传。因而其民间故事、历史传说、民谣、童话、歌舞等民间文化极其丰富,被赞誉是一个“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的民族。尤其是深受现代文化的冲击的今天,她籍着自己那古老悠久的历史底蕴,仍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独具特色的浓郁醇厚的民族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许多瑶族的传统文化逐渐弱化,甚至濒临失传。
4、农村人均纯收入。
1983年,汉区人均纯收入380元;瑶区人均纯收入274元。
2000年,汉区人均纯收入2633元;瑶区人均纯收入1914元。
5、食
建国前,瑶区以稻米为主,辅以玉米、蕃薯、黍、山薯等杂粮和野菜。
6、住
建国前,南岗、油岭等八大排瑶千年古寨居民大多住青砖瓦房,其他村寨建筑大多为泥砖青瓦或树皮、茅顶泥墙房,还有部分是树板茅屋。
如今,古寨居民还是青砖瓦房或水泥房,其他村寨则大多为砖瓦结构或水泥砖石结构房,还有少部分泥砖青瓦房。
7、行
建国前,瑶寨大多建在深山高岭上,全部是山间小道,靠步行通山外。距离县城近的1个多小时路程,多数村寨为3、4个小时路程,远的则要7、8个甚至10几个小时路程。
现在,所有村委已通硬底化公路,大多数自然村也都通了简易公路,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是瑶民出山的代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