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斗牛 纳西村民好斗牛,这大约是古羌人那里传下来的。因为除纳西人,还有彝族、白族等古羌人后裔都好斗牛。 一般来讲,同村的牛很少相斗。一半是它们早晚相处,常在一起耕作,互相熟悉,认作伙伴;一半是因为牛与人相处,把牛人格化,怕伤了牛主人的和气;因为斗牛实际上是一种借助畜力展开的人与人之间的争斗,这是一种原始的部落争斗的延续和再现。你若看到牛主人在斗牛的时候,为牛呐喊助威,恨不得自己也生出一对尖角,把对方一角挑死的情景,你便会知道斗牛的真正含义:斗牛即是斗人,牛的意志就是人的意志,牛的胜利也是人的胜利;说不清是人利用了牛,还是牛成全了人。 双方派出最强壮的牯牛,为了便于搏斗,他们把缰绳卸下来或牢牢地盘在角上。随着呐喊声,两条牛便高昂着脖子,斜举着头,仿佛是藐视对手,它们从不仓促应战,瞪着眼,怒吼着,一步一步地逼过去。不时又将犄角在地上拱几下,好似在磨刀。见对方张牙舞爪,自己也不甘示弱,一步一吼地靠过去,然后以千钧之力,奋猛的一击,真有电闪雷鸣的气势。紧接着头对头,角对角,闷声相搏,死不相让。也有一击便把角击断,血淋淋依然拼死相斗的。若一方斗败,便跳出场子,夹着尾巴逃窜;胜者不悄追赶,只是吼叫着,仿佛在说:“还敢吗?” 每年的火把节,纳西人便举行真正的斗牛赛。这种斗牛是专门饲养的牯牛,脖子粗壮,犄角短而尖,是主人有意削尖,并用松明烟子熏染,用猪油擦亮。斗牛前半月,要给牛杀小公鸡吃。把肉剁碎,拌上炒面,血淋淋地灌下去。据说,这可以补充营养,激发搏斗欲。到了斗牛那一天,在千百人的围观呐喊中,牯牛奋力拼搏,直斗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斗胜的牛,归途中依然雄赳赳,气昂昂,在众人的簇拥中健步而行,仿佛它是人中一员;斗败的牛,仿佛无限羞愧,不敢正眼瞧人,战兢兢生怕主人发怒,似乎从此就失去了做牛的资格。牛的苦衷,看来不亚于人生之艰难,只是不会说话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