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27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邓小平与中华民族复兴20040817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swash68879 发表于 2009-11-25 22:0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邓小平与中华民族复兴20040817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④ 邓小平与中华民族复兴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执笔人:李晓东 韩震  观点快递:   对于我国的发展来说,民族复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邓小平不仅由发展道路、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实现步骤、依靠力量等几方面入手,从理论上为我国的民族复兴事业指明了方向,而且在自己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更是始终不渝地努力实现自己对民族复兴的追求与渴望。他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倡导者、领导者和看护者。   邓小平对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实践贡献,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为我们如何投身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提供了科学的解答,也为我们理解如何把时代理论和当前实践结合起来提供了重要根据。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正确认识邓小平对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贡献,对于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以及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关头。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历史使命。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探讨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本人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是我们深刻理解和认识邓小平理论的一个关键环节。   一、中华民族复兴的涵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再塑造中华民族曾经具有的灿烂而辉煌的历史地位。对于我国的发展来说,民族复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创造精神的民族,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我们有过辉煌的过去,也在历史上蒙受过巨大的耻辱。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我们当前所处的历史时代中,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特定的涵义。只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意识方面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创新,使得中华民族具有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我们才真正实现了理想的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表现在经济上,就是要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为实现我国“中等发达国家”的理想而奋斗,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进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我们曾经有过“天朝大国”的辉煌。但是,闭关锁国的封闭,导致了我们的落后;外来侵略的坚船利炮,则进一步把落后的中国拉向灾难的深渊。中国的落后,首先是经济的落后;中国的复兴,首先也必须是经济的复兴。为此,党的几代领导人,领导全国人民,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我们描绘出中国未来的蓝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确定了远景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富强与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表现在政治上,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和民主科学的政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封建社会,曾经是别国的政治楷模。但是,近代以来,原有的政治制度,由炫耀的资本,变成了沉重的负担。而西方民主制度的巨大冲击,更是为中国的政治建设施加了强大的压力。面对我们的过去与未来,如何建立一种既能符合我国的现实状况、又能充满效率与活力的政治制度,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项重要课题。伴随经济体制改革而展开的政治体制改革,正是我们力图实现民族复兴的积极探索。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表现在文化上,就是要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建设“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不是对过去文化的全盘否定,也不是将那些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东西奉为至宝。这种“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对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的新内涵,是发掘旧形式当中那些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并发挥这些东西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这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先进文化,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表现在思想观念上,就是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能够充满自信地在世界舞台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社会发展的时代洪流结合在一起,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中,实现和发现中华民族自身存在的价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只有在精神上实现了复兴的民族,才能担当起面向未来的重任。   二、邓小平对中华民族复兴的理论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   、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富有时代精神,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全面、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在这一理论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族复兴思想。具体来说,这一理论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发展道路上,坚持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出路。邓小平对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始终不渝地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把改革开放作为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面对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创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奇迹。但是,毛泽东在晚年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得国家和社会离开了正常的发展轨道。面对十年浩劫的混乱局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结束了混乱局面,将中国的发展重新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中国在历史上对世界有过贡献,但是长期停滞,发展很慢。现在是我们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时候了。”其后,风云几度变幻,中国的改革道路始终不变。邓小平多次讲过:社会主义不能通过自我封闭来实现。“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就中国的发展而言,我们还只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只有通过改革开放,通过我们自身的发展,我们才能实现振兴。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要发展成为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至少还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而这一百年,就是坚持改革开放的一百年,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一百年。这一点,今天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就此而言,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其贡献是巨大的。   在发展方向上,明确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归宿和前途。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曾经尝试过各种社会制度,但历史最后选择了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古老的中华文明得到新的发展,焕发新的生机。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的解放;没有社会主义,也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复兴。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成为中华民族复兴首先必须明确的重要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邓小平理论坚持“打社会主义旗、走社会主义路”,始终不渝地把社会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社会主义一直是我们坚持的目标。这是我们的事业取得当前胜利的根本法宝,也是我们的事业在未来实现新的辉煌的根本保证。这一点,在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是一致的。他在不同时期说过:“坚持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些论断对于我们理解邓小平理论对于民族复兴事业十分重要。坚持这一点,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   在发展方式上,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稳妥的方式,坚定地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理论在吸取我国历史上曾经犯过的错误基础上,作出的英明决断,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物质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则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理性思考,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复兴选择的正确道路。只有坚定不移地执行基本路线,我们才有可能摆脱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好。没有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们的发展就缺少动力,直至被时代的进步所抛弃;没有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就会停滞甚至倒退。“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这是邓小平对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根本认识,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真实写照。从一定意义上说,对基本路线的坚持,就是信守对复兴的坚定信念。我们正在坚守这个神圣的信念。   在实现步骤上,坚持“分层次、有步骤”地解决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现实的实现可能。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是一项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伟大事业。所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中国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惟其如此,我们才能逐步解决面临的问题,才能在扎扎实实的工作中推动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在1986年,邓小平就明确地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刚起步,也许本世纪末可以看到比较显著的进步,真正的进步要到下个世纪的三十年至五十年。”这正是他的分步实施民族复兴战略的重要体现。此后,这一思想多次得到强调。在谈到中国必须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时,他也明确指出:“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这种“附注式”说明是我们必须重视的。这种既坚持思想解放、又立足实事求是的态度,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在依靠力量上,除了最大可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之外,又开创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以民族精神凝聚人心,以民族复兴激励民众,以民族血脉作为团结中华民族的根本,把所有积极的、有用的力量都吸纳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事业中来,使之对民族复兴事业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大贡献,这一理论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正是实现民族复兴所必须的。从海外华人的故乡情结,到海归学子的积极奉献,从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到海峡两岸的骨肉相望,民族的魂魄一直是牵系中国人的最深层原因。邓小平理论正是以此为根本立足点,提出了社会主义者的联盟和爱国主义者的联盟。可以说,这一理论的提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正使中华民族的复兴成为全球华人的共同事业。这对我们应对全球化的时代,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邓小平对海外华人寄予厚望,并提出:“我们欢迎海外的华侨、华人都回来走走。一是了解我们的国家,二是看看有什么事情可以参与,可以尽力。我相信在国外的华侨、华人是会热心支持我国的建设事业的。”此后,这一重要思想也在党的中央文件中得到强调,为我们理解海外赤子的拳拳之心提供了根据。在世界风云不断变幻的今天,这一点对于我们特别重要。   三、邓小平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实践贡献   邓小平不仅从理论上为我国的民族复兴事业指明了方向,更在自己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不渝地努力实现自己对民族复兴的追求与渴望。作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邓小平在民族复兴事业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领导作用;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邓小平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积极建设者;作为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邓小平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者。邓小平对于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邓小平首先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倡导者。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需要开拓者努力的。邓小平以自己非凡的气魄和不懈的努力,倡导中国走向理想的复兴之路。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性分析,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从经济特区的建设,到全国范围内的开放局面,从“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科学论断,到“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的宏伟结论,都向我们彰显着邓小平对于国家振兴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在倡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   邓小平还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从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开始,邓小平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之中。从革命时期的叱咤风云,到建设时期的英明果断,邓小平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正是邓小平,用非凡的胆识,主动抛弃了“两个凡是”的樊篱,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立在坚实的现实基础之上,进而领导和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邓小平对荣辱浮沉的达观态度,对中华民族的深切感情,无不体现出他对民族复兴的执着与渴望。他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深情告白,正是对自己实践的总结和映照。正是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告别了贫穷落后的面貌,走上了建设文明富强的新中国的新长征。正是在他的领导下,我们才出现了由点到面、全方位展开的改革开放蓝图,向世界展示了充满信心的中国形象。正是在他的领导下,我国才用“一国两制”的创造性做法,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在国际舞台上扬眉吐气。我们把邓小平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正是对这种先驱作用的肯定。   邓小平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看护者。在中华民族面临重大危机的关头,邓小平总能坚定地坚持自己的立场,把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对各种干扰的斗争,有机结合在一起,坚决、坚定地把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到底,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也保证了民族复兴事业的顺利开展。从个人生涯中的“三落三起”,到政治风波中的坚定立场,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惊人之语,到“中国的发展还要一百年”的自我认识,都反映出邓小平对中华民族的准确定位意识。正是这种清醒的自我认识,才会使中国既不盲目自大,也不过于自卑,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自力更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一定意义上说,邓小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看护者,在保证中国正确的民族复兴之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束十年浩劫的拨乱反正、迅速处置政治风波的政治勇气,都表现出邓小平非凡的襟怀和他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就这一点来说,邓小平是在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捍卫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正是在以邓小平等几代革命家和建设者的看护下,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才得以坚定地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四、邓小平对中华民族复兴贡献的启示   认识邓小平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关键的落脚点应该是我们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从时代发展来看,我们所处的时代表现出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现象,中国的民族复兴事业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怎样使得邓小平的理论贡献和榜样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邓小平对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理论贡献,为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指明了方向。从当前的发展来看,坚持邓小平理论,以及这一理论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我们当前应该重视的核心任务。理论就是方向,而民族复兴事业首先必须明确方向,才有实现的可能。无论是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还是从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一点都十分重要。这也要求我们加深对当前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   邓小平对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实践贡献,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也为我们如何投身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提供了科学的解答。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是一项实践的事业,更是一项需要我们长期投入的事业。只有自觉地投身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建设实践中,并把这种自觉性贯彻于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始终,才能真正通过国家实力的增强,重新树立中华民族的形象,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凝聚海内外的力量,真正使中华民族复兴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典范,邓小平为我们理解如何把时代理论和当前实践结合起来提供了重要根据。在邓小平奋斗的一生中,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一首和谐的交响乐,使我们在领略伟人风采的同时,更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只有坚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我们才能使理论更长久、富有生命力,也只有坚持这种结合,我们才能真正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并在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同时,切实推动理论创新。这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条件。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正确认识邓小平对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贡献,对于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以及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与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韬光养晦,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和平发展,通过激发自身活力,实现民族复兴。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正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根本保证。因此,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发展自己与融入世界结合在一起,把实现民族复兴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结合在一起。面对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我们不仅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而且要坚决将其贯彻到我们的实践中去,体现在我们扎扎实实的行动中。(执笔人:李晓东 韩震)   《中国教育报》2004年8月17日第3版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ida6429571 发表于 2009-11-26 00:06:26 | 只看该作者
突出加强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张再兴  理想信念教育,是邓小平同志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中反复阐述的突出重点。他说:“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90页)“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0页)以“有理想”为首位的“四有新人”教育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已经成为新形势下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课题。   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以及执着践行这种理想的科学信念,集中体现着一切先进青年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政治方向,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当前,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种种深层次的问题:如何科学分析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究竟是不是“趋同”,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怎样正确对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功利追求和竞争环境,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而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把广大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明确地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要求努力引导青年大学生。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90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0页)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辩证的统一。胸怀远大理想而不失去前进方向,立足于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而不脱离实际,我们在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要突出这种先进性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大批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才能在广大青年知识分子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才能着重依靠先进青年在全社会引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新风。   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在青年大学生中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0页)在这里,邓小平同志不仅强调了理想信念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柱,而且又强调了艰苦奋斗是实现崇高理想的必由之路。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缺少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青年大学生,面对社会现实中的困难、矛盾或者个人抱负的波折,往往对理想信念产生困惑,失望甚至抛弃理想信念而随波逐流。这充分说明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与艰苦奋斗教育结合进行。我们要热情地引导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国情,始终与党和人民同甘共苦,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新一代青年大学生成长在和平建设年代、改革开放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之中,他们认同和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过程具有新的特点,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根本途径,突出加强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者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中国教育报》2004年8月17日第3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