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343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贵州村镇之美-施秉县黄古苗寨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2

帖子

3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阿香依 发表于 2015-7-22 13:09: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香依 于 2015-7-22 13:17 编辑

    要说乡间最美的时节,当数“人间四月天”了。此时,也是踏青的好机会。你没必要顾及什么,不要有太多的牵挂,太多的烦恼。背着行囊,一个人旅行去。一路有超乎想象的景致随行,有蓝天和白云的相伴——那怕路上有太多的坎坷,太多的曲折。
    这次要去的地方是施秉一个边远的村落之一——黄古苗寨。









黄古苗寨,位于施秉县南端,距县城80多公里。与镇远县、剑河县接壤、台江县隔河相望、也是三穗县的邻居,是个有四县相交的村子。

桐油是这一带的特产。是这里的最多的树种之一,这种带干性的植物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好、附着力强、耐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不导电等特性,用途广泛。因为沿江,船是当地主要的交通工具。当新船打制好了之后,当地人就用当地产的桐油来粉刷,以提高木船期的坚固性。据说,明清时期,这里就生产桐油了。在以河流为交通枢纽的古代,对桐油十分的依赖。于是六合一带的桐油成了那个时候的对外贸易商品。他们采取“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用桐油去湖南洪江换回食盐和白银。食盐当然是用来吃的,而白银则是用来给苗家姑娘打制银饰物的。

村子全是吊脚楼

















去黄古的路坑洼多,也很窄狭,有的地方两台小车相遇也让不开路。沿小道入村,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几棵很大的古树。有一棵已干枯,主干还屹立在那里。而另外几棵则长得十分的茂盛,以至于将路封得看不到天空去。古树是榉木,属榆科,落叶乔木,高数丈,树皮坚硬,灰褐色,有粗皱纹及小突起。是一种南方的名贵树种。明清传统家具中,尤其在民间,使用极广。在这里,这种树是神树了,苗族人认为,它有护寨的功能,又是子孙灵魂的居住地,每个人对它十分的敬畏,从它成为“神树”的那一天起,没有人去动它的。
黄古地处高寒山区,山高坡陡,平地较少,而且都作了耕地,地基只能选择塝山了。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不宜起居。因此,当地人历来建房都是依山建房,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吊脚楼。

樱桃是这里最大的特产







除樱桃之外,黄古当地还是杨梅出产地。果圆如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杨梅成熟时,刺也渐渐软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当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同时,嘴唇上舌头上也都沾满了鲜红的汁水。可惜我们来的不是季节。

芦笙也分公母








黄古村建寨子于何时,我们不是而知。有人说有四五百年了,而有的说来了二十八代了。从姓氏角度进行研究,也许能多少得到一点信息,但也不那么准确。黄古居住有邰、万、张、潘、朱、廖等姓氏。村里都承认邰姓是创寨先锋。邰姓一部分迁于六合上寨,另一部分又从这里随母迁于剑河县岑松镇塘脚大寨;张姓迁于台江县老屯乡;潘姓迁于六合中寨;朱姓,迁于镇远县报京张松柏河大寨;杨家原为施秉前江长官司之后。黄古算得上是个五姓八族的村寨了。中国的邰姓始于平卢郡,现在河北省阳县。据《姓氏考略》记载,后稷为尧大司农,因有功封于邰,其子孙以国名为姓。这说的是汉族的邰姓,这里的苗族邰姓是不是有关联不得而知。如果是由汉变苗的,那就应该是明初来到清水江一带的。最早到黄古的邰氏到现在已十六代,也就是说黄古开寨至少在二百年以上了。

这里还要说明的是这些姓是不是汉语意义上的姓。据我考察,其廖姓和万姓当是苗族“柳支系”,是古代苗族中的一支,他们最早来到江南,后至榕江、雷山、剑河等地才进放施秉六合的。他们被汉书上写为“九股苗”。乾隆《镇远府志》(62页)载:“黑苗,在镇远之清江(剑河)、台拱(台江)、胜秉(明时施秉县城驻地)皆是。其山居者,曰山苗,曰高坡苗。近河者曰洞苗。中有土司者为熟苗。无管者为生苗。衣服皆尚黑,故曰黑苗。妇人绾长簪,耳垂大环,银项圈。”又曰“九股苗,与施秉之黑苗同类,地广而族夥,其衣服、饮食、婚姻,丧祭,概与八寨、丹江等同,而性尤剽悍,头顶铁盔。”在清雍正之前,黄古所处的地方是“化外之地”。1726年(清雍正四年),清政府认为苗岭山区“广袤二三千里,户口十余万,不隶版图”,当地无土司管理,决定开辟苗疆,大举进剿生苗。苗民抗清失败后,清政府将之纳入版图。苗族有名无姓,而这些姓可能就是清朝政府开辟苗疆之后,才实行汉姓的。黄古是清末时期蓝翎千总邰鹏飞的故乡。清朝末期,清军团在苗疆招募兵勇,邰鹏飞入了清营。1855年黔东南苗族起义后,邰鹏飞因镇压苗族义军有功,赏给六品军功顶戴,并担任千总。黄古也是苗族义军陈老七和久大别的根据地。在苗族起义后期,清军到这一带会剿义军时,当席宝田军队进攻六合一带时,陈大六、久大别在这里积极组织义军抵抗。1868年,陈老七于五月被俘并被杀害。十一月,清兵破了黄古屯,九大别遁走,起义失败。这里的苗族具有顽强的反抗精神,其业绩无论在苗族历史或贵州历史上都有着光辉的地位。

黄古村是个典型的苗族聚居区,苗族风情浓郁,除传统节日春节以外,民族节日较多,比较大的节日有十三年一度的藏鼓节、正月姑妈节、二月十五姊妹节,三月九根节、五月二十七独木龙舟节、六月吃新米节、六月黑糯米饭节、七月十三南瓜节、九月新糍粑节等。每到节日时,这里还有苗族不仅要跳木鼓舞,还要吹芦笙。在施秉,一般芦笙只是在杨柳塘一带,南部苗族区以踩鼓为主。但黄古不仅有踩鼓,还有芦笙。这种芦笙成套有十只,其中划分出公母芦笙,这彰显了该村地方声乐文化的独特性。

这里虽是边远苗乡,而这里在清末就开办私塾的,是施秉开办民间教育最早的乡村之一。朱崇智的祖辈是镇远松柏洞人,道光年间到黄古开办私塾。而他的爷爷是个民间草药医生。朱崇智从小随爷爷学医,学会了治疗疑难杂病。霉毒、淋病、烂尾炎、结核病、麻疹等等,受到乡民的喜爱。

黄古是一个神秘的苗族村落。






贵州省施秉县苗学会吴安明(紫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