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群众得到越来越多实惠的同时,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也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格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态势。最近,我们采用文献统计、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法,对46名私营企业主进行了实地调查,形成了本文。一、我国私营企业与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发展状况当代中国的私营企业与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我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的产物,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持续发展壮大。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以及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飞跃,私营企业与私营企业主阶层更呈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有关部门对全国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主阶层1990年到1999年发展概况的调查统计,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首先,私营企业户数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1990年到1999年,私营企业户数从9.8万户增加到150.9万户,增长了15.4倍,平均每年增长35.50%。同期,国有企业户数年均增长4.07%,集体企业户数平均增长速度为-0.71%,外商投资企业年均增长26.62%。显然,私营企业户数增长最快。从私营企业规模看,1991年,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户数仅有662户,1999年增长到124868户。其中,100到500万元的企业107821户,500万以上的企业17047户。另外,组建的私营集团也已经达1563户。其次,私营企业注册资金逐年增长。1990年到1999年,私营企业注册资金由95亿元增长到10287亿元,增长了107.28倍,年均增长速度68.29%。同期,国有、集体、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金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5.4%、10.30%、34.11%,私营企业也是增长最快的。再次,私营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私企大户增多。1990年到1999年,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由9.68万元增加到68.18万元,增长了6.04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4.22%。同期,国有、集体、外商投资企业的户均注册资金分别增长了1.55倍、1.58倍和0.68倍,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0.94%、11.09%、5.91%,私营企业发展仍是最快的。最后,私营企业实现的产值、消费品零售额不断增多,上缴工商税收及吸纳就业人员不断增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1990年到1999年,全国私营企业实现的产值由122亿元增长到7686亿元,扣除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因素(1978年商品零售价格=100%),平均每年增长49.8%;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43亿元增长到4191亿元,扣除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因素,实际每年增长56.49%。此外,1989年到1999年,私营企业上缴的工商税收也逐年增长,由1989年的1.12亿元增长到1999年的254.96亿元,年均增长72.08%。同期,全国工商税收年均增长16.79%,私营企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1990年到1999年,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也从170万人增长到2022万人,增长了11.89%,年均增长速度为31.67%。同期,全国从业人员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11%,国有、集体、外资、个体从业人员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06%、-7.78%、28.07%、12.84%,私营企业在吸纳就业人员方面的巨大作用十分明显。另外,从私营企业的类型看,到1999年底,有限责任公司所占比重已经超过58%,独资企业占32.78%,合伙企业占8.85%,股份公司占7.62%,1私营企业继续向城镇集中。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截止2001年底,中国私营企业的户数达202.85万户,比上年增长15.14%;投资者达460.83万人,比上年增长16.56%;雇工人数达2253.03万人,比上年增长12.03%;注册资金达18212.24亿元,比上年增长36.86%;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达1148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45亿元,比上年增长7.42%。2而截至到2002年底,新的社会阶层的总人数已达3530万人(自由职业人员尚未列入统计范围)。其中,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172万人,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97万人,个体户2377万人,私营企业主623万人,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261万人。而到2003年6月底,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更达到270万户,从业人员3562万人,注册资本金总额29000亿元。鉴于私营企业与私营企业主阶层的迅猛发展及其在我国社会目前与未来发展中突显的地位、作用与贡献,人们不得不对其以更多的关注。尤其在党和国家加大对社会利益整合力度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私营企业主对社会利益分化的看法,征求他们对社会利益整合的意见和建议,不仅重要,而且必要。二、当前私营企业主对社会利益分化的主要看法在调研及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的过程中,我们感觉私营企业主对当前社会利益分化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层面,他们中的多数人因忙于经商并没有对这一问题做更多深入细致的理性思考。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从相关的问卷、访谈、数据中获得许多重要信息。1、私营企业主对当前社会利益分化的总体认识调查统计表明,私营企业主阶层对当前的社会利益分化现象普遍表示关注。数据显示,超过八成(80.4%)的私营企业主认为目前社会中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严重;超过六成(67.4%)的私营企业主预计今后一、二年失业下岗人数会增加。与此同时,近四成(39.1%)的被调查者认为今后五年个人的发展机会较小或很小,对于大多数人未来的生活充满忧虑。只有极少数(2.2%)的私营企业主认为今后五年大多数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另外,他们对当前社会成员间的各种差距也普遍表示担忧,分别有93.5%、89.2%、86.9%、91.3%和97.8%的私营企业主认为,当前社会成员间贫富差距、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区域性收入差距与财富占有量差距均较大,并且这些差距将在今后一、二年内进一步拉大。对于形成这些差距的原因,私营企业主们的看法则显得不一致,主要集中在机会是否均等(43.5%)、文化程度高低(34.8%)、个人是否努力(32.6%)、分配制度是否完善(28.3%)、行业和区域发展是否平衡(23.9%)、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17.4%)、职业类别(21.7%)和就业性质(10.9%)等方面。私营企业主认为个人致富的原因是:个人努力(69.6%),能力(37.0%),家庭背景(23.9%),运气(19.6%),良好教育(17.4%)和善于理财(10.9%)等;对于个人贫困的原因,则主要集中在:个人不努力(67.4%),文化程度不高(41.3%),能力不强(32.6%),社会不公平(19.6%),身体不好(13.0%)和分配与社会保障等制度不完善(10.9%)等。2、私营企业主对划分社会“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反映调查发现,私营企业主对人们刻意划分社会“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作法十分反感,对人们有意无意将他们列入“强势群体”更不认同。个别访谈中,一位业主指出:“不要简单地认为‘有钱人’就是‘强势群体’,‘没钱人’就是‘弱势群体’。 不能把‘有钱人’划分为一个阶级,‘没钱人’划分为另一个阶级。这还是‘文革’时期的思维,不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现在形势变了,社会科学研究需要跟上。对于‘富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每个人致富的原因、途径等都不一样,对社会的贡献和态度也不一样,要区别对待。对‘穷人’也一样,下岗工人、4050人员、低收入农民、失业大学生、低保人员等不能都笼统地称为‘穷人’。解决分配不公并非只是‘穷人’中的问题。有些群体比如教师、社会科学家、军人、医生等,他们可能不会被人们归入‘强势群体’或‘弱势群体’,但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的收入是远远低于他们的社会贡献的,而这些群体又往往不是慈善机构关注的对象。就拿医生来说,正常的分配体制不能给他们激励,社会就会自发地给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进行激励——如给‘红包’,我们不能眼睛只盯着他们收受‘红包’,而应该从分配制度上寻找缺陷。再拿军人来说,他们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默默地作出很大贡献,甚至会牺牲自己的生命,但其收入却一直不高。如果不能使军人的收入达到社会平均收入以上的水平,会对整个国家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深层次分析,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问题。遇到问题要有勇气面对,而不是再简单地搞平均主义。”(受访者A,男,45岁,中共党员,原为国企干部,现在浦东新区从事财务咨询)另一位受访者也谈到:“别看我现在经营着十多家企业,好象很有钱,其实现在是‘负债经营’,欠银行几千万,连企业、房子、车子都抵押了,是真正‘一无所有’的‘穷人’。你说我属于‘强势群体’还是‘弱势群体’?”( 受访者B,男,50岁,中共党员,原为军人,现在黄浦区从事酒店业管理和投资)对于所谓的“弱势群体”,私营企业主也有自己的想法。一位受访者说:“不少下岗工人缺乏竞争意识,依赖惯了,这种思想一定要破。很多人就等着吃救济,这些人不用同情他们。现在中国这么好的政策,只要努力干,不会没有饭吃。我觉得现在的分配体制——多劳多得——非常公平。话说回来,现在做正规生意,钱是不好赚的。所以暴富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问题。我认为只要大家都规范做事,贫富差距就不会太大。”(受访者C,女,原机关干部,现在静安区从事装饰工程贸易)还有的业主谈到,国家不应该养懒汉,现在的社会保障和救济制度有缺陷,让一些懒汉拿着低保或国家给的救济金不愿去工作,这也是社会不公,对真正勤奋工作人的积极性是一个打击。真正好的社会保障和救济制度应该是奖勤罚懒,使懒汉无容身之地。<div id=[/im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