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声明:2005中国(贵州)原生态稻作民俗文化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载授权侗人网侗乡发展论坛刊载,需要转载者请于作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稻作文化专业委员会和侗人网联系)建立中国傩戏傩面具博物馆的评估与建议庹修明一傩(nuó)是中国古代驱逐疫鬼的宗教仪式,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历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延续至今已数千年。傩戏是傩文化的载体,是渊源于古代傩仪和傩舞、以驱邪和酬神为目的的一种民间宗教仪式戏剧。傩戏形成的准确年代已不可考,至迟在宋代已有傩戏出现,而蜕变出傩戏的傩仪和傩舞,则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以致更古远的年代。 从剧种资料看,在我国黄河、长江、珠江流域,以及东北和西北地区,都有过傩戏、傩文化的存在,并以不同的方式和形态存在着,形成了一个东起苏、皖、赣,中经两湖、两广,西至川、黔、滇、藏,北至陕、晋、冀、内蒙、新疆、东北的傩(巫)文化、傩戏圈。其中,保存最为完整、傩戏品种最多、覆盖面最宽的是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重庆、四川、西藏和相邻的广西。傩戏演出,一般为三个阶段,即:请神降神仪式;歌、舞、戏酬神,人神同乐表演;送神仪式。现在仪式部分已日趋简化和淡化。中国傩戏、傩文化的发掘与研究起步较晚。五十年代傩舞丰富的文化内涵引起舞蹈界学者的关注,组织过几次调查,取得了丰硕成果。“反右”以后,傩文化的调查研究成为学术领域的“禁区”,被迫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后,随着“百家争鸣”方针的进一步落实,有关省(区)结合戏曲志、舞蹈志、民间文学三集成的编写,组织力量对傩戏、傩文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发掘和调查研究。八十年代傩学的研究,其内容从过去的以傩舞为主,向以傩戏为主,兼及傩仪及面具等方面转移。1981年10月,在湖南凤凰县召开的“湖南省傩堂戏研究座谈会”和1986年11月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的“傩堂戏学术讨论会”对傩戏研究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1987年11月27日至12月6日,“贵州民族民间傩戏面具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首次将中国傩戏、傩面具推向世界。“傩戏热”、“面具文化热”再次掀起高潮,为中国傩戏学研究会的成立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1988年11月,以曲六乙为会长的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在贵阳成立,这标志着傩戏研究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中国傩戏学研究会成立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以下四项最为重要: (一)中国傩戏学研究会成立以后,十分重视傩学理论基本框架的探索。曲六乙会长综合归纳众家学说,并融入个人见解,1994年在台北市召开的“中国祭祀仪式与仪式戏剧研讨会”上,作了《当代中国大陆傩学研究的历史轨迹及其理论架构》讲演,扼要提出以下基本概念:1、傩的起源;2、傩的本质与内涵;3、傩与巫、傩文化与巫文化;4、傩的分类与傩的家族;5、傩戏发展形态和傩戏剧目分类。论文就傩学理论建设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二)十年来傩学研究最重要的成就是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傩学研究队伍,多学科的研究群体,并出版了一批具有开创性质的研究成果。十年来在海内外发表的论文数以千计,出版的专著、编著、图册、资料集约二百余种。学会会员由60余人,发展到四五百人,遍及全国,会员中不少是著名专家教授。 (三)傩学调查研究走出国门。短短几年内就有百余名海外学者到中国各地进行调查,其中,日本学者最多。海外学者发表研究中国仪式、仪式戏剧的论文数以百计。学者中有著名的汉学家。他们的介入,促进了傩学在海外的传播和交流。中国傩戏学研究会成立以来,先后在全国各地举办过十多次相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了大批海外学者参加。中国傩戏傩文化学者走出国门讲学、考察和参加学术会议,并在海外出版学术著作,发表论文。贵州地戏、傩戏还多次应邀到海外进行表演和展览,反应都很强烈。 (四)海峡两岸合作共创傩学新局面。由台湾清华大学王秋桂教授主持的“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计划,是一个以文化人类学为重点的多学科研究计划,参加这个研究计划的有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学者,也有英、美、法学者。该计划1991年启动,历时5年,在十几个省(区)进行。计划成果已由台湾《民俗曲艺丛书》出版,共八十册,二千多万字。这是近十年傩学调查研究最重大的成果,开创了汉学研究新领域,为当代学者所瞩目。二 中国傩戏傩文化的发掘、研究,正如钟敬文教授所说是“放了”一颗不大不少的学术“卫星”,在国内外学术界、艺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短短几年内就有数十位外国学者到中国进行田野调查。其中,日本学者最多,他们中有:后藤淑、田仲一成、伊藤清司、诹访春雄、柳宗理、广田律子等著名学者。相继而至的有:英、美、法、德、澳、加拿大、瑞典、奥地利、俄罗斯、墨西哥、韩国、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的学者。 田仲一成教授是较早在中国大陆进行调查研究的日本学者,因而成果也十分丰富。除单篇论文外,已出版了四本专著:《中国祭祀演剧研究》(1981年)、《中国宗教の演剧》(1985年)、《中国乡村祭祀研究》(1989年)、《中国巫系演剧研究》(1993年),后面这一本是以大陆的调查资料为基础撰写的。1988年3月开始,中日学者根据协议,到贵州进行了一次考察,日方分别由后藤淑、伊藤清司、广田律子教授主持,中方由庹修明教授主持。考察成果《中国少数民族の仮面具》(日文、1991年),是在国外出版的第一部中国傩戏傩文化文集。广田律子长期在中国农村作调查,1997年由日本玉川大学出版的《鬼の来た道:中国の仮面と祭り》是她的一部力作。 1995年5月,由中国广西艺术研究所顾建国研究员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贺大卫教授主持的广西仪式戏剧(傩戏)田野考察计划启动,计划在广西壮族地区十个市、县进行傩文化考察,成果以《广西壮族傩文化丛书》方式,在国内外出版,经费由澳方负责。十年来,中国傩戏傩文化学者出国交流、考察、组团展览演出十分频繁,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举例如下: 1998年8月,贵州学者沈福馨、安顺地戏演员马昌国应邀到英国伦敦大学出席“世界面具讲习会”,并在英国皇家剧院主办“安顺地戏面具展”。 1992年中国戏剧家访问团赴印度访问、交流。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向印度学者介绍了中国傩戏和中国面具。 1994年曲六乙会长赴日本参加“东亚的人·神·舞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中国面具的功能、分类与特点》。 1995年5月,应韩国“中国戏曲研究会”会长金学主教授邀请,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理事于一,赴韩国进行学术交流,出席了“95中国戏曲国际学术大会”和“中韩傩戏研讨会”,并在汉阳大学等四所高校演讲。 1995年9月,应越南人文及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之邀请,广西艺术研究所所长顾建国等一行四人,考察了越南民间宗教,并商定合作编写“广西壮族与越南少数民族傩文化比较研究”专著。 1998年6月,以贵州安顺市麒麟屯农民为主体的中国地戏演出团,赴新加坡参加“98亚洲国际艺术节”演出。 1999年11月,应日本国学术振兴会和早稻田大学邀请,贵州学者庹修明、陈玉平、李业成赴日本讲学、考察并由安顺蔡官地戏队现场表演。 十年来,外国学者发表研究中国仪式、仪式戏剧的论文数以百计,这些论文有用外文发表的,也有用中文发表的。这些学者大多是著名的汉学家,他们的介入,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把中国傩戏傩文化推向世界各地。仅举数例,以窥一斑: 龙彼德(英):法事戏初探 斑文干(法):中国傩戏与欧洲狂欢节 鲁道夫·布朗德尔(德):傩——人类早期文化的共生现象吗? 田仲一成(日):超度·目连戏以及祭祀仪式的产生 金学主(韩):傩礼与杂戏 容世诚(新加坡):福建莆田人的北斗戏 Jonh Lagerway(劳格文·法):Cult Patterns among the Hakka in Fujian :A Preliminary Report. David Johnson (姜士彬·美):Temple Festivals in Southeastern Shansi:The Sai of the Nan-she Village and Big West Gate . David Holm (贺大卫·澳):The Redemption of Vows in Shanglin . Kenneth Dean(丁荷生·加拿大):Irrigation and Individuation in Putan Plans Cults of Water Deities along the Mulan Stream .任何新兴学科都要经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的考验,才能得到同行学者的认同,拓展新领域并与国际学术界接轨而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了提升傩学的开放性学术品格,十年来傩学会参与策划的部分国际学术会如下(日期、会议名称、论文集):1990年6月 山西临汾 中国傩戏国际学术讨论会 《中国傩戏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1991年2月 福建福州 中国南戏暨目连戏国际学术讨论会 《福建南戏暨目连戏论文集》1991年10月 湖南吉首 中国少数民族傩戏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傩》1992年3月 广西南宁 广西傩戏国际学术研讨会 《广西傩艺术论文集》1993年1月 香港沙田 中国傩戏傩文化国际研讨会 《中国傩戏傩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993年6月 四川绵阳 四川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 《目连戏与巴蜀文化》1994年5月 台湾台北 中国祭祀仪式与仪式戏剧国际研讨会 《中国祭祀仪式与仪式戏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994年8月 云南澄江 中国云南傩戏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云南傩戏傩文化文集》1997年6月 山西太原 中国的祭仪、音乐与戏剧及其社会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1998年2月 河北邯郸 98亚洲民间戏剧·民俗艺能观摩与研讨会 1998年5月 香港沙田 《民俗曲艺》丛书国际研讨会 2000年6月 台湾新竹 仪式、戏剧与民俗学术研讨会 《仪式、戏剧与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4册),2000年8月 青海西宁 2000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 《青海昆仑文化手册》 随着中国傩戏傩文化研究日趋国际化,各种国际学术会议,由各省(区)主办,逐渐发展到港台研究机构主办,中外研究机构合办,研讨主题也日趋专业化和深化,论文质量有 了明显的提高,出现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的势头,外籍学者到会人数也不断增加。 1993年1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中国傩戏、傩文化国际研讨会”,是由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主办的。本次研究会希望藉着论文的发表和讨论对中国傩戏傩文化的某些层面有较深入的了解。和历届在贵州、山西、湖南、广西等地举办的大型研讨会不同的是本研讨会的讨论范围仅限于原始资料的搜集、整理、记录与分析。预定提出的论文大都是基于实际的自然演出撰述的田野调查报告。 1994年5月在台北市中央图书馆国际会议厅召开的“中国祭祀仪式与仪式戏剧国际研讨会”,是由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汉学研究中心、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主办的。本研讨会计划邀请国内外的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史学家、戏剧学家、民族音乐学家及文学研究者提出主要基于实际的自然演出所撰述的论文,相互切磋,并且广邀外文系、宗教学系、人类学系、民族学系、社会学系以及戏剧、音乐、美术、舞蹈等系的师生参与讨论。这次会议的成果一方面可以为国内跨学科的仪式与戏剧研究建立起初步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国外学界对中国祭祀仪式与仪式戏剧的关注。1997年6月在山西太原市召开的“中国的祭仪、音乐与戏剧及其社会环境国际研讨会”,是由法国远东学院联同山西大学华北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其宗旨在探讨祭仪、音乐与戏剧如何互相结合而形成特殊的区域性文化以及从业人员(如道士、乐户)的社会地位与功能。研讨会对了解中国民间文化及其地域特色极具重要性。<div id=[/im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