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45个春秋,却有24年的时间是在教育第一线度过。他,就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侗族校长杨作明。 1980年,杨作明开始走上三尺讲台。1985年以后,他开始步入教育教学管理层。1998年底,他出任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校长。全校教职员工在他的带领下,奏响了教育教学的辉煌乐章。2001年,学校迎来办学开门红,首届毕业生以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3%,本科录取率达74%的好成绩,位居全州前茅。在接下来的2002年和2003年的高考中,学校的本科上线率和本科录取率仍然位居全州前茅,实现了“三连冠”…… 一、受命关键时刻 三穗县的教育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迷。20世纪90年代末期,三穗县教育质量之低在全州是出了名的,曾有一年在高考中全县竟没有一个学生考上本科,更谈不上名牌大学了。全县的教育质量在全州处于挂末位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民族复兴,这是谁都懂得的道理。可是三穗县眼下这种教育状况,教学质量能胜任“百年大计”,能挑起“兴国”、“复兴”的重担吗﹖组织上在思考,全县20多万各族人民在思索。1998年,三穗县委、县政府作出兴办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的决策。这一决策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谁来担纲校长的重任,组织上几经比较,几经考察,选择了杨作明。就这样,1998年底,在全县教育举步维艰之际,杨作明受命筹建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并出任校长。 二、低职高聘敢创新 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了20多个春秋的杨作明,深知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坦率地说,出任民高校长当初一段时间他是失眠的。怎么能不叫他失眠呢﹖县委、县政府交给他的办学任务是“三个一流”,即: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不仅如此,社会上一些旁观者还给他又加上一个“一流”,说三穗民高恐怕还得再加一个“一流的吹牛”。真叫人又气又恼。嘿,现在看来,还真得感谢这个讥讽。它促使杨作明把压力变为动力。他上任伊始,就给全体教职工拟定了“七项工作原则”,其中第一项工作原则就是:工作思路要标新立异。所谓“标新立异”,就是标改革创新之新,立超常规发展之异。他在教职工会上慷慨陈言:既然别人说我们吹牛,那我们就一定要把这“牛”吹起来,“吹”大“吹”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三穗民高进步振兴的灵魂。民高要雄起,墨守陈规陋习固然不行,小打小闹的改革也不行,必须大刀阔斧,有壮士断腕的气概。在发动全校教职工开展“民高的出路在哪里”大讨论的基础上,杨作明亲自执笔,挑灯夜战,拟就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的制度和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教学目标管理方案》以及《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等。这一系列制度和措施,集中体现了这样一个鲜明的主题,那就是“向改革要质量,抓管理出效率”。特别是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中,杨作明率先在全州教育界推出了“低职高聘”的举措。所谓低职高聘包含有这样两层含义:一是不仅低职可以高聘,而且高职也可以低聘;二是实行按劳取酬,优劳优酬。按照《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全体教职工以平等的身份凭成绩、凭贡献参与到不同的岗位竞争之中。经过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有二位老师低职高聘,有三位老师高职低聘。长期以来形成的铁饭碗、铁交椅、铁职称的“三铁”大厦在改革创新的风雨中轰然坍塌,代之而来的是万马奔腾,开拓进取的振奋局面。当年,民高不仅摘取了全州本科上线率、本科录取率的桂冠,还荣获州政府颁发的“实施四制一目标先进单位奖”,学校还连续三年荣获州“教学质量显著奖”。低职高聘的改革创新及其所产生的良好效应,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贵州省人事厅一位副厅长亲自来到民高调研,并撰文在《人事世界》杂志上介绍、推广。杨作明用他的改革创新之笔,在三穗县教育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 三、缩短教师成长周期 一所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如何,决定了这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三穗民高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甩掉教育落后的帽子,就是与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分不开的。但这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如何打拼出来的呢﹖杨作明的做法是:尽快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怎样才能缩短呢﹖在大的框架上,学校给每一位教师压上了“具备五个能力”的担子:一是扎实的业务能力;二是掌握一门外语的能力;三是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四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五是写有一手好字、能说一口好话普通话顺畅流利、语言表达强的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学生对老师的评教活动,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增强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感、紧迫感。在具体工作上,学校则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加快“缩短”的步伐:一是要求每位教师至少要订阅两本教育或教学杂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然,学校给予适当的报销。二是形成制度,不惜经费,有计划地安排每一位教师到外省发达地区的先进学校考察学习一周,名曰“换脑”。三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有学历培训、校内业务培训等。四是要求教师紧密联系教材实际,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五是千方百计增添硬件设施,让教师学有场地,用有设备。 通过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和成熟周期,取得了惊人的效果:从2000年到2002年三年中,在全州的优质课竞赛上,学校的物理、数学、政治学科教师一年拿一个一等奖,其中政治学科教师还代表全州参加全省优质课竞赛,拿了全省一等奖,学校也因此获得了省教育厅的奖励,填补了三穗县教育史上的一个空白,还催生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教师,他们任教高三年级所教学科的平均分、及格率均取得超州、超省的好成绩,实现了杨作明提出的年轻教师“人人都能教高三”的用人理念,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后劲,奠定了人才基础。 四、舵稳帆满号子齐 杨作明至今仍牢牢地记得这样一句诗:潮中弄船何所倚,舵稳帆满号子齐。 团结就是力量。杨作明把团结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认为,不能把班子团得拢的校长,不是一个称职的校长;不能把教师团得拢的校长,不是一个好的校长。 实行校长负责制,作为“一班”之“长”,杨作明特别注意决策民主。凡是涉及到学校的大事,他坚持集体讨论,即使有不同看法,他也要等形成共识后再形成决议,决不搞“一言堂”。班子成员在工作中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但每遇到这种情况,杨作明总是先静下心来,然后通过沟通一一化解。 为了把教师们的心团得拢,在杨作明的主张下,学校建立了固定的校务公开栏。他亲自为公开栏拟就了一副对联:公心公理实行管理民主,民情民意欢迎校务公开。他说,只有把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办得明白,校长才能当得明白;只有把教职工当作明白人的校长,才称得上是一个明白的校长。 在杨作明的办公桌上,写有他的这样几句话:用细心激起热心,用诚心赢得真心,用关心换来安心,用公心凝聚人心。这几句话,一直警醒他,鞭策他去关心教职工,爱护教职工。他给自己规定了“三到”,即:不论刮风下雨,争取先到学校;教职工生病住院,不论自己多忙,也要到医院看望慰问;教职工家中有难事,不论有多远,也要力争登门探望。“三到”中就有两条是关系到教职工的,可见教职工在杨作明心中的分量之重。校长能把教职工放在心上,教职工自然也会把学校放在心上。教职工——校长——学校形成了一个牢固的链条,共同铸就三穗民高的灿烂辉煌。 五、人格魅力聚人心 一位好的校长,必须要有突出的人格魅力。 杨作明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勤政廉政、品德和学识三个方面。第一,在勤政廉政方面做好教职工的榜样。从1985年算起,杨作明于了19年的学校行政工作,特别是从1993年后,他当了11年的正职校长,按理说他凡事都有决策权、拍板权,但他从不插手学校基建的具体工程。相反,他制定规章制度,督促具体负责项目的同志将学校发包做了多少工程,学校订购了多少器材,一项项、一件件都按时公布,实行“阳光作业”,让教职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10年了,学校每年都有工程,但杨作明就是不沾半点便宜,教职工们说:“这样干净的校长,难找” 第二,在品德方面做好教职工的榜样。生活上,杨作明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要求教职工做的,他先做;要求教职工不做的,他坚决不做,并在教职工大会上“约法三章”,请全校师生和社会监督自己。作为多年的一校之长,杨作明所教的学生不少人已身居要位。一些同志动员他“找找关系”、“调动调动”,但他就是不找。他说:“我爱的就是与我们的教职工在一起”,有两次改行的机会就摆在他的面前,面对全校师生的期恋的目光,他仍是那句话:“我爱的就是与我们的教职工在一起” 在学识方面做好教职工的榜样。杨作明常说,既然是校长,就应该在学识上有过人之处,让人家在业务上也服你。他积极带头掀起学习之风,教育教学研究之风。他除了必备两刊一报即《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教育文摘周报》外,还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这些论文先后在国家级、省部级刊物上发表,其中《实行校长负责制应该具备的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一文还被选进贵州省中学校长培训用书。他注意研究国内外教育方面的最新动态,每个学期都会有惊人之举。他于2004年初,作出的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决策就是依据国内外教育最新态势作出的,令同行称羡不已。 突出的人格魅力,必然产生突出的吸引力、亲和力、凝聚力。在民高,教职工们都把杨作明当作生活中的挚友,学习中的良友,工作中的战友。 杨作明总是很谦虚,说他不是一个成功的校长,但他永远会在追求成功中做一个不断开拓创新的奋斗者,在三穗这块热土上,与全校教职员工一道,再铸三穗教育教学的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