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溪乡是三江县北部的一个高寒贫困山区,北边与湖南省通道县牙屯堡镇毗邻,南边与周坪乡连接,东边与湖南省通道县甘溪乡相邻,西边与八江乡相邻。全乡总面积为153平方公里,有15个村街,211个生产小组,65个自然屯,居住着28000多侗、苗族同胞,劳动力有17530人,耕地面积15179亩,茶油林面积32214亩,水果面积1626亩,茶叶有1240亩,人均有粮458斤,人均收入在1100元。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世界四大名桥之一的“程阳风雨桥”就坐落在这里。 林溪乡农民历年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以茶油、木材、水果、茶 叶、养猪。近三年来主要是以外出打工(劳务输出)、旅游业为经济来源收入。 “八七”扶贫攻坚中,林溪乡累计解决了1万多人口的温饱问题,整个乡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快发展,几年来,扶贫开发项目主要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投资180万元完成了农网改造52个台区,投资50万元完成几个高压线路架设,投资300万元完成3.5万伏变电站的地基征收和平整工程,投资3万元架设水团村人畜饮水工程,投资1.5万元修通吉昌屯级公路,投资9.5万元完善程阳茶叶加工厂,并投资16万元完成竹寨屯、皇朝屯、都亮屯、代布屯等屯级公路建设,并修建78个地头水柜,新建沼气池466个,农村改厕316个,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30万元(主要是农户种养),收回小额信贷66.5万元,还款率为49%。 但由于历史、社会、自然等原因,总体上的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幅度不大,人均收入仍然不高,贫困人口所占比率还较大,贫困的原因有:客观上说:一是林溪乡人口多,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面积只是0.5 亩,交通不便,至今尚有高友、高秀、牙已、枫木、弄团等村屯未通公路,生产出来的一些农副产品和仅有的少量木材都无法拿到市场去卖,加上信息的闭塞,大部分行政村在2001年才通电话和安装电视接收站,但大部分自然屯至今仍未通电话和电视,更不用说用移动电话了。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和新鲜事物、科技知识一窍不通,一直是沿袭着几千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生活。由于气温较低,几乎所有的村都不能种双季稻,粮食严重紧缺,靠外出打工所得的钱买粮补缺。二是资源贫乏,乡镇企业、个体企业很少,木材加工不景气,农民收入甚少。三是文化教育落后,近几年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现正是壮劳力的人员基本没掌握太多的文化知识,甚至有些人才刚刚脱盲,整体的文化素质偏低,难以掌握和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来发展生产,造成贫困。四是大多是木板房结构,易发生火灾,容易返贫。主观上是:一、大部分群众存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观念,小富则安,缺乏进取心,思想不开放。二、穷不思变,怨天尤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三、市场消费不够活跃,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快。四、农业投入不足,农业产业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已脱贫群众的基础不牢固,返贫现象仍然存在。 为此,林溪乡在上级党委、正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提出了“以旅游为龙头,沼气为重点,茶叶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思路,并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2003年,林溪乡加大对旅游业的开发,投资修建程阳至八江马胖鼓楼的二级公路,以桂林旅游为依托,开发桂林——三江——黔东南少数民族与自然风光旅游线,多渠道引进外资积极投入旅游开发,树立龙头产业,突出重点,大力发展沼气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带动栏圈里养的,搞活山上种的,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并强化市场意识,根据市场需要和区位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建设冬椒和茶叶示范基地。同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巩固已实施的种养项目,适度调整林种结构,实现全乡整体脱贫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