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9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侗乡“牛魔王” 风雨二十年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shea325425 发表于 2009-9-21 19:5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年轻时侗寨歌王 覃立明是个地地道道的侗族农民,今年67岁。几十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没有在他那张轮廓分明的脸上刻下衰老的痕迹,反之,一身裁制得体的家织布侗装,更显得这位中等身材的侗族老人精神矍铄,脸上不时荡漾出的笑容,显现出他对生活的满足!  覃立明是新中国建国初期,侗乡苗寨里为数不多的受过小学教育的文化人之一,年轻时他长得帅气、活泼,人缘好,吹、拉、弹、唱、绘画样样皆能,尤其是自弹自唱的侗族琵琶歌,在侗乡十里八寨中倍受欢迎,曾吸引不少侗妹歌迷。  上个世纪80年代始,侗民们跟全国广大农村农民一样,为脱贫致富想方设法,然而,刚过不惑之年、精明能干的覃立明,竟然不顾妻子的强烈反对,选择了喂养“牛王”这个项目,并于1983年,用家里仅有的760元积蓄买回了一头瘦骨嶙峋的大水牯。     父亲曾是“牛王”  覃立明为何如此固执地选择喂养“牛王”呢?说起来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覃立明之父覃金声,青年时期长得英俊潇洒,加上人品端正、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在侗乡十里八寨中名声极好,并赢得了上游村平流屯一大户人家漂亮姑娘吴培花的芳心,俩人约定:每年“中秋斗牛节”,就欢聚一起,一边看“牛王”争斗,一边交流感情,互倾思念之情。随着交流次数的增多,两个年青人达到非你不娶,非你不嫁的境界。正当他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把准备结婚之事告诉各自家长时,却遭到了吴培花的父亲吴富龙的极力反对。他嫌覃金声家道贫寒,门不当户不对,还暗里托媒人帮找大户人家的公子说媒,早点把吴培花嫁出去,以此来阻止他们的结合。  为了能在一起,吴培花、覃金声把多年来相识、相知、相恋的经历和结婚后的打算一一向吴富龙及家人叙说,还双双跪在吴富龙面前恳求。吴富龙动了恻隐之心,最终还是同意了他们的婚事。但是,他提出一个条件:覃金声必须有一头能战胜他现养的那头“牛王”的牛。到哪里找一头能战胜“牛王”的牛呢?出身卑微家道贫寒的覃金声,那里有这么多的钱来买牛呢?覃金声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食不甘味,寝不能眠,稍一闭眼,心上人那可怜楚楚和寄托爱恋希望的神情,就在脑海里浮动。     继父志誓当“牛王”  为了早日娶到心上人,覃金声向亲朋好友借了50块银元,决心踏遍九州大地,也要把能战胜吴富龙“牛王”的牛买到。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辛跋涉,终于在湘西双江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农户家年的牛圈中找到了那头他梦寐以求的大水牯,并以48块银元的高价将它买了回来。经过大半年的精心照料、喂养,这头骨瘦如柴的牛牯,很快就长成了一头膘肥、体健,遍体皮毛泛红的大水牯。按约定,覃金声于中秋节的第二天上午,把牛赶到平流屯河边斗牛场上。经过近半个时辰的角斗,覃金声的牛牯终于战胜了吴富龙的“牛王”,摘取了当地“牛王”的桂冠。覃金声、吴培花这对有情人也终成眷属。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覃立明10岁那年,即1947年,覃金声因病医治无效,英年早逝。临终前,他一手抓着贤惠的爱妻之手,一手搭在幼儿覃立明的肩上,向覃立明述说这个故事,并要覃立明铭记这段家史,善待其母,做与世无争的养牛劳作人。          “牛王”的养牛经  覃立明是个精明而固执的人。只要是他选定要做的事,不管别人如何褒贬,他都会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奋斗。从1983年买第一头“牛王”起,在改革开放短短的二十多年中,他已喂养过15头“牛王”,也在养牛耕作、斗牛娱乐的历程中,从一个中年汉子变成一位久经风霜、富有养牛经验的长者。  有人说:覃立明是个相牛师,他所购买的牛,不管有多瘦,经过喂养后,都能变成体健瞟肥,都能在斗牛比赛中扬名,成为“牛王”。也有人说:“覃立明是个驯牛师,不论多野性的水牛牯,经他手后,都会变得温顺、通人性。”多年的养牛、买牛使他对牛有更深的了解。覃立明说:“要相到一头既能打斗,又能温顺劳作的好‘牛王’,关键有五方面:其一,牛的年龄以4—8岁为佳,且身高体长,无肚落。谓之年富力强耐抗衡,行动灵活便捷;其二,牛的四条大腿蔸、额门双角间的毛发,要有清晰的漩圈。谓之胆魄和勇猛的显现;其三,牛角一定要左右对称,根粗尾坚,宽窄适宜。谓之‘武器’装备优良;其四,牛嘴一定扁宽,牙齿平整,牙蔸牙对齐。料无论粗细,均助消化,易长膘;其五,精心照料与喂养。牛也是感情动物,通人性,你对它好,它也会卖力地为你去打斗和劳作,报答养育之恩。      为养牛饱偿苦累  “牛王”做起农活卖力好用,“牛王”打斗起来激烈、精彩。可这背后的酸、甜、苦、辣又有谁知道呢?  要将一头水牛牯变成赫赫有名的“牛王”,覃立明的确费了不少的苦心:夏日,蚊虫纷飞,为了让牛牯能吃上鲜嫩的带有露水的草料,他起早贪黑割牛草。俗话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入夜,为不让牛牯受蚊虫叮咬,尽快长膘,覃立明在牛圈里的四周分别燃上蚊香,为牛驱蚊,自己则扯条长凳,坐在牛圈门口,一把草一把草地给牛喂夜草,常因太疲惫而在凳子上过夜,被蚊子叮得遍体是疱;冬季,桂北山区,百草枯黄,要找一担青翠的牛草,得花上一整天功夫,到十几二十里路远的深山老林下、陡峭的沟壑边方能割到。如遇冰雪封山,要割到牛草,更是难如登天。怎样解决牛料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每遇这种情形,覃立明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干薯藤、干草料,砍碎,捞上薯片谷糠来煮潲,并且一瓢潲一瓢潲地给牛喂食,生怕牛营养不足,时不时还给牛喂一团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团。望着牛牯津津有味地咀嚼着可口的食料或饭团,那怕自己饿着肚子,覃立明也会露出舒心的微笑。     难忘得意伤心时  最让覃立明觉得骄傲与伤心的莫过于斗牛比赛了。每当他赶着肥得滚圆、遍体泛红的大牛牯进入赛场时,每当他的牛牯通过勇猛搏击摘取“牛王”桂冠时,人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或传来赞叹声时,覃立明心底就会荡漾起一股满足感和幸福感,喂养牛牯的艰辛也随之烟消云散。而每当为英勇战斗而受伤的“牛王”擦洗伤口时,看着那一道道深入肌肤的伤口,又禁不住热泪盈眶。  覃立明是喂养“牛王”的高手,也是乐于助人的热心人。每年的农忙时节,覃立明忙完自家农活后,总是连人带牛一道到寨上或邻村,为那些没有耕牛或没有劳动力的农户去帮忙,一家接一家,随喊随到,不嫌苦嫌累。“真的辛苦阿伯了,要是没有您的帮忙,我们家的田今年不知何时才能种成呢?……”当被帮人家诚恳地向他致谢时,他一边抚摸“牛王”的头,一边乐呵呵地说:“应该的,应该的,都是乡里乡亲的嘛,道什么谢呀!”但是,此时他的心里却像喝了蜜一样甜!     斗牛比赛成侗族文化品牌  斗牛比赛是侗民族传统娱乐文化中的一个亮点节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黔东南、桂北、湘西等侗民族群居的地方,纯朴善良的侗民们,都要在每年中秋节的次日,即农历16日,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斗牛比赛,用以庆祝“收获丰收,寄托希望”。为了弘扬侗族的传统文化,树立侗族文化的品牌,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县旅游局,把开展民族风情游定为三江旅游的主要产业,而独峒乡又是民族风情游的重点乡,斗牛比赛场就设在独峒八协、守昌、平流、华练这几个村寨的河道间。以民族风情游为契机,借斗牛比赛这个传统节目为平台,招揽国内外旅客,来促进侗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侗乡“牛王”供给人  真乃天赐良机。覃立明这位喂养“牛王”的高手,更是如鱼得水,成了这个斗牛舞台上的名角儿,他还从中悟出了提高收入的商机:通过参加斗牛比赛,让自己养的牛牯摘取“牛王”桂冠,再把“牛王”转让给各地慕名来买“牛王”的买主,从中获得一定的喂养人工费。如:2003年、2005年他分别出让两头“牛王”,获价2.6万多元。  覃立明二十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他成了侗乡苗寨的名人——“牛王”供给人!  时下,覃立明已年届古稀,为了不让喂养“牛王”的技艺失传,他做顾问,动员家人一起来喂养“牛王”。在他的率领下,他33岁的儿子覃青海,接过他手中的割草镰和赶牛鞭,毅然承担起喂养“牛王”和农事劳作的重担。就连他9岁的长孙覃河榕,也利用课余时间与爷爷一道到河边去养牛、饮牛。<div id=[/im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