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艺人罗昭亮造出百变红木宫灯

2013-01-27 20:59:23 作者:阳化杰 来源: 浏览次数:0

乡间艺人罗昭亮造出百变红木宫灯

罗昭亮家中的红木宫灯美轮美奂。

罗昭亮和他的亚运主题宫灯。

寻找广州之手

广州白云区一位红木宫灯老艺人挑战两个极限,研制出3×3米直径的巨型走马宫灯和直径只有10厘米的微型小宫灯,准备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他,就是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罗昭亮。

白云区一位红木宫灯老艺人挑战两个极限,研制出3×3米直径的巨型走马宫灯和直径只有10厘米的微型小宫灯,准备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为把中国古老的宫灯文化推向世界,他还研制出适用于世界各国不同民族、不同节日均可使用的“百变节日灯”,让人称奇。

广州首个乡间艺人成为政府津贴专家

这位老艺人便是广东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罗昭亮,今年72岁的他前不久被聘为白云区享受区政府特别津贴专家。作为一名乡间手工艺人成为区政府特别津贴专家,罗昭亮还是首个。

罗昭亮出生在广州一个装修建筑家庭,7岁那年,他按照小人书上的画面,拿着毛笔,蘸着父亲墨斗里的墨,在草纸上画出了第一张画,即一只手,指着前方。虽然简单,但是父亲看了之后,很高兴,认为儿子有这方面的天赋,于是便让他去跟一位工程师学画画设计。就是这位工程师,让罗昭亮走上了设计之路。从此,画图纸,雕刻木头,成了影响罗昭亮一生的手艺。

宫灯情结初中时被宫灯的美所吸引

罗昭亮在广州第十中学上初中时,每天都要经过大南路的中华宫灯厂,看到宫灯厂橱窗里美轮美奂的宫灯,他常常被吸引住,站在橱窗前久久不愿离去,他当时想:“要是有一天我也能亲手制作出这样的宫灯,那该多好啊!”当时,罗昭亮觉得宫灯的画和雕刻是那么的美。“一个宫灯有12或18幅画,是一个旋转的、活动的、立体的、多画面的画组,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画的山水、花鸟、仕女等在里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还有精雕细刻的红木”。罗昭亮认为,自己后来之所以会醉心于红木宫灯,主要就是当时的这个情结。

但罗昭亮并未能如愿成为一个雕刻工艺师。中学毕业后,罗昭亮参军成了第一批建设边疆人员,回到广州后,罗昭亮有了更多的个人时间与空间可以从事画画与雕刻。红木宫灯制作,这种集画画、设计、雕刻等艺术于一体的工艺也在这个时候重新在罗昭亮心中萌芽。这时候,他得知中华红木宫灯厂倒闭,他甚为可惜,不忍心红木宫灯的制作工艺就此断绝,他遍访艺术设计师,利用自己画画、设计、雕刻的特长,着手筹备宫灯厂。

投身宫灯办宫灯厂不断推陈出新

1996年,已58岁的他靠着之前下海做摩托配件赚的钱,决定做回“本行”——红木家具、宫灯。他找到曾在中华宫灯厂(已倒闭)工作过的技术员们学艺,凭借自己原有的绘画、雕刻等技术根底,在白云区江高镇神山两下村老家,开办了艺华美术工艺厂。

罗昭亮继承并发展了宫灯的民族特色、南北风格和技艺特点,不断推陈出新。他制作出宫灯与环保密切配合,装置了竹炭、活性炭及负离子发生器的台灯和碉楼灯系列,深受好评。

他还研发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宫灯结构,融入岭南红木雕刻技艺的盘龙走马宫灯,并在深圳参加了全国第五届文化博览会,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铜奖”。

传承宫灯希望“子子孙孙无穷尽”

罗昭亮希望宫灯的技术一直传下去,因此,他要求儿子也接着做下去,“子子孙孙无穷尽”。现在,罗昭亮已经把儿子培训成宫灯技术员,女儿也经他培训画玻璃画,读小学的外孙女也正在学画。

昨日,在罗昭亮的车间里,他向记者展示了花费20万元买来的三块紫檀木,他说:“我有一个心愿,在我有生之年,想用这几块上好的木头做出一对大型龙凤宫灯,作为广式红木宫灯的精品流传下去。”(文/记者文远竹通讯员云宣 图/记者乔军伟)

新闻背景:

红木宫灯广州人创

起源于明曾是贡品

最初的宫灯是北方人制造的白木宫灯。其材料是北方白木,很粗糙,只有一个架子而已,里面放一碗油(花生油),点燃灯芯,外面糊一层纸,就这样挂在皇宫中。

到后来,有了丝绸,就取代了纸作为灯罩。皇帝招聘宫廷画师在丝绸上作画,这是宫灯的第二步发展。

宫灯的第三步发展是郑和下西洋时,从东南亚缅甸、泰国、越南等国大量进口各种红木。

广州的木雕艺人将这些珍贵的红木精雕细琢,发明了可装可拆的红木宫灯。又因丝绸易被虫咬,于是制作成沙玻璃,在上面作画,配在红木制作的宫灯中。明朝时期红木宫灯是进贡皇宫的珍品,在北京受到普遍欢迎,各地纷纷效仿。到了清朝时红木宫灯开始大量出口。

 

上一篇: 汤雅洪:"藏"在新闻界的柳编玩家

下一篇: 工艺美术大师文乾刚:文心一往 新境自出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